来源:【家庭周报】

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会召开

盛世修志,资政存史。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史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朝阳区志鉴体系建设总体要求,把南磨房的历史记忆更好地保存、流传后世,2022年7月12日下午,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启动会在南磨房乡东进国际中心报告厅召开。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恒彬,北京市方志馆馆长刘宗永,朝阳区档案馆、区志办二级调研员王维成,朝阳区农委原副主任张凤仙,南磨房乡党委书记于建国、乡长张金鑫及党政班子成员,乡属企事业单位、部分社区(村)负责人,乡志承编单位国人书院理事长吴海龙,国人书院院长、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采访部原主任曾金胜及国人书院编辑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南磨房乡人民政府乡长张金鑫主持。

文史大事表(以首善标准编修精品佳志)(1)

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会现场

会议首先由南磨房乡党委副书记王建军宣读了《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方案》。朝阳区作为北京市地方志工作试点单位,制发了《朝阳区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朝阳区志鉴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为深入落实“朝阳区志鉴体系”二全目标建设,推动地方志书编纂向街乡、村(社区)延伸,根据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区地方志办和朝阳区乡志文化工程系列丛书编委会领导要求,经南磨房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正式启动《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南磨房乡志》将全面记述南磨房乡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发挥“存史、资政、教化”重要功能。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22年底,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重点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并乡以来本行政区域内的史实与现状。

随后,由南磨房乡党委书记于建国向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恒彬,北京市方志馆馆长刘宗永,朝阳区档案局、区志办二级调研员王维成,朝阳区农委原副主任张凤仙和南磨房乡部分退休老干部颁发顾问证书。

南磨房乡原人大主席、乡贤顾问代表王根来在讲话中铿锵有力地表示,很荣幸作为老同志受邀成为南磨房乡志编纂顾问,有决心有信心按照乡党委、编纂委员会的工作部暑和要求,全力配合专业编纂机构,牵线搭桥,实现编纂工作的总目标,让南磨房的史志更加厚重丰满,让南磨房的精神发扬光大,永续传承。发言虽短,诚恳感人,充满着对南磨房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桑梓情怀。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恒彬对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的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从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维度,强调了编史修志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从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讲好北京故事的高度,对基层编史修志、志书年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南磨房乡志编纂提出了殷切期望。

他特别提出,要众手成志,以“首善标准”做好南磨房乡志编纂,为中国名镇志编纂创造基础条件。

北京市方志馆馆长刘宗永在讲话中对南磨房乡志编纂表示祝贺,并从深入挖掘文献史料、古碑古墓、寻访消失的地名等角度,提出了工作建议。他表示,作为驻区单位,将为南磨房乡志编纂倾力提供支持。

朝阳区档案局、区志办二级调研员王维成在讲话中表示,南磨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志编纂工作,组建领导班子、配备工作力量、聘请顾问,为乡志编纂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此次工作会的召开,不仅使乡志编纂工作有良好开端,也为下一步全面展开修志工作奠定了基础。

文史大事表(以首善标准编修精品佳志)(2)

颁发专家顾问证书

王维成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全区开展地方志工作情况。他表示,朝阳区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规范的区、地区(乡)、街道、部门(专业)地方志工作机制,所有地区(乡)、街道和有条件的部门(行业)编纂志书,形成朝阳区志、朝阳年鉴、地区(乡)志、街道志、部门志(专业志)等志类齐全、规格统一、特色鲜明的朝阳区志鉴体系。”

他表示,为落实《规划》,朝阳区于2013年和2015年先后启动了两批31家修志试点单位。截至目前,除区级层面在全市第一梯队完成二轮区志、区地名志编纂出版外,出版委办局志、公司志和街乡志共计15部,其中多部志书成为兄弟区学习借鉴的样本。此外,还有一大批街乡志书已完成志稿评审并进入出版环节。2021年区志办荣获“首都劳动奖状”。

王维成代表区志办就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提出,修志工作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有一定难度的系统工程。编纂一部志书,从启动到出版一般至少需要3年时间。其难度:一是收集资料。编纂乡志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收集、充分挖掘本乡各个历史阶段的资料,从建乡之始到志书的下限,时间跨度大,全面收集各个历史时期的资料,让资料说话,有一定难度;二是志书的体裁区别于其他体裁,有其特殊性,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他提出,一是要切实提高对编纂乡志工作的认识。二是落实责任,把握进度,做好工作统筹和衔接。依法修志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定期研究、经常过问修志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修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以编纂乡志为契机,实现推动乡域文化建设的目标。创新修志用志模式,使编纂乡志真正成为推动乡域文化建设的契机,实现一举多得的工作目标。

乡志承编单位国人书院院长、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采访部原主任曾金胜在表态发言中表示,编纂南磨房乡志,抢救即将或行将消逝的历史文化记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既是一份光荣的历史担当、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援引了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考题,讲述了多年来不畏修志“清苦辛苦艰苦”,努力克服“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调剂众议难,广征藏书难,杜预是非难”“三苦五难”的地方志编修历程。他表示:将以方志人精神编修《南磨房乡志》,在南磨房敢为人先的精神鼓舞下,用心修志、专心致志、众手成志,穷尽史料,广搜博采,熔于一炉,以方志人的史笔、史德、史识,努力编纂出专业规范、接地气、有温度、见人见物见乡愁的地方志书,不负历史,不负市区志办、乡党委政府的信任,不负南磨房父老乡亲的重托。

会议最后,南磨房乡党委书记于建国强调,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南磨房乡人民的乡愁记忆工程正式启动,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他强调,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乡志编纂工作,从工作上齐抓共管做好乡志编纂工作。并重点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要落实责任,做好乡志编纂工作的统筹。编纂乡志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精心规划,周密部署,有序展开。第二,要求真存实,保证乡志编纂的质量。要按照《编纂工作方案》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做到内容真实可信。第三,要广泛动员,做好乡志资料的搜集。希望各单位各部门、广大乡贤百姓和乡志编修人员紧密配合,携起手来,高质量地完成乡志编修工作,把一份沉甸甸的乡愁留给后世,为南磨房人的乡愁在乡志书籍中找到心灵归宿。

讲话中,于建国语重心长而动情地说,2022年恰逢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南磨房乡纪念1992年起实行乡级专业化管理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编纂乡志,记录南磨房的历史,其实就是为后人留下一段他们没有亲眼看到、没能亲身经历的珍贵历史。南磨房乡位于首都东南,从“京郊明珠南磨房”到“长安街上第一乡”,南磨房曾经有过很多美好。回顾南磨房的过往,经历了勤劳致富、勇于开拓的农业化时期,奋进改革、立身为民的专业化时期,扬帆奋进、筑牢民生之本的城市化时期,现在迈出了围绕新定位、奋进新征程的现代化时期。总结梳理好南磨房乡的历史,正是当代南磨房人的责任。用乡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是最好的方式。每个南磨房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修好一部南磨房乡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南磨房人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他特别指出,此次乡志编纂工作,对于南磨房乡来说还有一层特殊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南磨房乡城市化不断加速,一些村庄的村民陆续搬迁上楼。村庄的面貌、老宅的样子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了。那些属于南磨房人的珍贵记忆,如果不及时以编史修志的方式抢救性系统保存,随着时光的流逝及老一辈的老去,极有可能流逝甚至湮灭。此次编纂乡志,正是留存南磨房过往历史的最好契机。希望各单位各部门各社区(村)认真贯彻落实《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方案》,完成分解任务,主动上前一步,展现作为担当,积极主动提供资料、充分发掘历史记忆,相互提示相互补充,把南磨房的故事讲好,讲给子孙,留给后人。

最后,他强调,希望各单位各部门、广大乡贤百姓和乡志编修人员紧密配合,携起手来形成合力,深入挖掘、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南磨房改革和发展故事,为南磨房站在新起点、再创新辉煌,提供历史借鉴、积淀智慧和力量;高质量地完成乡志编修工作,把一份沉甸甸的乡愁留给后世,为南磨房人的乡愁在乡志书籍中找到心灵归宿。

文史大事表(以首善标准编修精品佳志)(3)

南磨房乡志编委会领导专家顾问与国人书院编纂团队合影

盛世修志,以启未来。在2022年建党101周年、全党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喜迎二十大召开的重大历史节点,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启动会的召开,意义重大,也是南磨房乡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与会人员表示,南磨房乡志编纂启动会,既是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鲜活生动的地方志培训会,加深了对地方志工作的认识,深受触动。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南磨房乡志编纂工作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分解任务,为抢救留存南磨房人珍贵的历史记忆、乡愁乡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人书院,是全国首个专注“传承文脉、记住乡愁”、较早致力地方史志年鉴编纂的乡镇、村(社区)志编纂智库机构。自2009年为北京市首批“城乡一体化试点”大望京村编纂《大望京村志》起,扎根首都文化沃土,编纂百余部乡(镇)、村(社区)志,相继编纂出版了中国名镇志《和顺镇志》《采育镇志》;中国名村志《水峪村志》《江东村志》4部国家文化工程精品志书,编纂“中国传统村落志”、“北京市传统村落志”9部。2020年1月19日,《和顺镇志》作为云南省首部中国名镇志,赠送给在和顺古镇考察的中央领导。2017年2月,中央领导考察大兴机场途中经过礼贤镇,特别问了“礼贤下士”的由来,为此,国人书院编纂了《礼贤镇志》,成为“礼贤之问”的时代答卷人。在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拆迁村落编史修志过程中,国人书院院长、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采访部原主任曾金胜主创的20 万字长篇纪实文学《凤凰于飞》,纪实视角生动讲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创造始末,为大国工程留住了乡愁、乡思,被中组部领导专家誉为“百年党史的生动教材”。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道,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人书院在专心致志、“与时间赛跑”抢救乡愁记忆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用志模式,融汇全国知名史志专家、学者,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接地气、重实效的方志文化智库。国人书院基于地方志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智库研究内参,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亲笔批示,为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湿地公园建设做了应有的前期工作。占地面积44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温榆河湿地公园,在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的高度关注、多次调研推动下,已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张金名片、网红打卡地。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站在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历史新起点,国人书院矢志“为家国传文脉”,“与时间赛跑”抢救乡愁记忆编史修志,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本文来自【家庭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