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听起来到底是怎么样的(给你本古汉语词典)(1)

脏话,是人在宣泄情感时所用的带有诅咒或侮辱性的词汇。脏话虽然是一种非正规的边缘性语言, 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随处都可听到或看到脏话。不过与今天相比,古人骂人原本并不“脏”,甚至有点花样百出。那么在古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骂人的呢?古人骂人又有什么讲究呢?

古汉语听起来到底是怎么样的(给你本古汉语词典)(2)

脏话,在古代叫做“诅詈(li)语”。春秋战国时,脏话有很强的诅咒性。《孟子·梁惠王》中记录了孔子骂殉葬制度的始作俑者“无后”,意思就是断子绝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是非常讲究“有后”的。咒骂对方“无后”,其程度显然是非常重的。与“无后”同等程度的还有“没”,《左传·僖公》记载着一句“楚王其不没乎?”意思就是不得好死。春秋战国时期脏话的另一个特点是比拟性,比如孟子骂“无父无君,是禽兽”,将人比作了飞禽走兽。类似的还有“厉鬼”(恶鬼)、“役夫”(从事低贱工作的人)等。

宋代时,伦理纲常被总结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称八德,是做人的之根本。如果有人做出有违上述纲常的事,会被骂作“忘八德”,意即不忠不孝,脸都不要了。欧阳修主持编撰《新五代史》时,称“王建少时无赖……里人谓之贼王八”,因“忘”和“王”同音,所以原本“忘八德”就成了“王八DAN”。到了明清时,这一骂人用语又被加入了引申义。“王八”原本是指代乌龟,不过古人曾误以为雄乌龟没有交配能力,乌龟蛋是雌乌龟跟蛇交配的结果,所以在市井人眼中,妻子跟人通奸所生的孩子也就成了“王八DAN”。到这个时候,“脏话”也就真的开始“脏”了。

为了追求这种越是隐晦就越要揭穿的刺痛感,脏话在“耻”、“淫”的基础上,又抬出了“性”,形式为描述某器官或描述某行为。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传宗接代非常重要,出于保护,人们常常把之隐蔽起来。所以,“性”就成为不敢裸露的甚至是怕见光的,逐渐也就被赋予了肮脏性,把“性”挂在口头上,对于尊崇传统的人来说,便具有了极强的侮辱性。

可见,从诅咒式的骂人,发展到被骂者的家人“连坐”,再到将“耻”、“淫”、“性”等词汇融入到对对方家人的言语攻击中,这样的操作在使语言在使用上越来越具有“穿透”性。原本站在道德背景下指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讲究廉耻”的脏话,掺入了市井文化后,成了任何人都可以用来打击他人的工具,脏话也就真的成为了“脏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