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春秋——作为我国历史上一段战乱时代的开端,一直是个异彩纷呈的时代。春秋霸主你方唱罢我登台,从落魄到霸主的奋斗史,从霸主到落幕的时过境迁。从宋襄公仁义的兵败,到城濮之战的千里虎啸,再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扬眉吐气。英雄豪杰不胜枚举,五张羊皮换来的百里奚,流浪列国数十年而后开创晋国百年霸业的晋文公,卧薪尝胆二十余载的越王勾践……

所有的人和事,都被这段战乱串联起来,令人无限感慨。然而诸多的感慨之间,却深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春秋,是如何从周天子的“天下共主”,谈笑间,成了诸侯争霸的角斗场?当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王朝,又是如何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这所有的变化,究竟又是如何发生的?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这些重大变化,与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有关

这个人,传统的春秋五霸里没有他,但这个人的资格,比春秋时期所有霸主都老。只是在他之后,他的国家江河日下,比后来所有的霸主都弱。这个人,就是春秋舞台上的第一位霸主——郑庄公。

史家将郑庄公的这段历史称为“庄公小霸”,他是“霸主”不假,但也确实小。在周朝分封的早期,郑庄公所在的郑国,却当不起“小”这个字,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郑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诸侯国。郑国是在西周末年周厉王在位时期才建立的,但其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幼子。公元前771年,犬戎进攻周王畿,郑桓公与周幽王双双死于这场动乱。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改变了郑国的命运,继任的郑武公不得不迁出了原本的封地,搬到河南新郑一带。郑武公很有眼光,他选择的是当时的黄金地段,土地肥沃不说,位于天下交通的中心。这样的好地段,郑国当然不能“糟蹋”了,所以从郑武公开始,郑国采取了鼓励工商业发展的策略,保护商业贸易。在春秋早期,郑国的土地不是最大的,但经济却是最富庶的。此时天下的形势对于郑国来说一片大好。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2)

春秋初期形式与郑国所处的位置

这时期的晋国还没兴起,楚国仍然蜗居于长江流域,齐国正忙于和抵御东夷侵扰,秦国更是不足为虑。郑武公作为周王室的卿室,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也是在郑国的鼎力支持下完成的。到了郑庄公时期,他不满足安于现状,他的梦想是更进一步——称霸。郑庄公开始搞事情的第一个对象是许国。这是郑国南边的一个小国,国土小,却是郑国向南发展的跳板。

许国虽小,却是有关系的,它和当时的强国,比如宋国、卫国都有同盟关系。郑庄公却不气馁,你拉“关系”,我也拉“关系”。郑庄公找来了东面的齐国和鲁国,通过出让土地、赠送财宝等措施,与这两个强国结成了同盟。有了关系的郑庄公,开始行动了,他亲自率军击败了宋、卫、陈、蔡四国联军,把宋国的公子冯扶持做了国君,成了听命自己乖乖宝。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与齐国、鲁国又联合吞并了许国。因害怕于郑国强大的实力,作为盟友的齐国和鲁国都被吓怕了,不敢找郑庄公的麻烦,反而主动让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果实,由郑庄公独占许国。这时候的郑庄公,其实已经成为郑、齐、鲁三家联盟里的盟主。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3)

郑、齐、鲁三国同盟

周天子与郑国的矛盾激化

但郑庄公做盟主,有人是非常不满的,比如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这时的周天子,就是迁都洛邑的周平王。

在周平王眼里,郑庄公算什么?我们家的客卿而已,往近了说,也算是本家族的亲戚。周天子的客卿,任务是协助周天子处理王室政务,而郑庄公竟然到处搞事情,所以周平王也决定搞他的事情,寻了个借口把郑庄公的客卿职位给罢免了。毕竟这时期郑庄公羽翼未丰,周平王势力削弱,所以沟通了几次双方又握手言和了。

这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即双方的儿子各自到对方那儿做人质。贵为天子的周平王,此时却不得不和郑庄公平起平坐。周平王驾崩之后,继位的周桓王却是一个不怕搞事情的人,王位还没坐热,周桓王就再次罢免了郑庄公客卿的职务。后来郑庄公来朝拜新继位的天子的时候,周桓王对他极尽羞辱,同时把郑国周围的土地收归到了周王室名下。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4)

周郑交质

郑庄公几番的退让之后,周桓王胆子更大了,看来你也是一个怕被搞事情的软柿子人。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决定纠集陈、蔡、卫各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庄公。此次出师的缘由,当然不仅仅因为周桓王看郑庄公不顺眼。彼时王权虽然日益衰微,但毕竟还是天子,要维护其天下共主的权威,像郑庄公这样已经尾大不掉的诸侯,必须好好敲打一番。

春风得意的周桓王认定,郑庄公是徒有虚名,几次三番搞他的事情,他都忍气吞声,一鼓作气灭了他也不是什么难事。同时,除掉一个郑庄公,树立天子的威仪,何乐而不为呢。从周桓王的这次出兵的阵容来看,他蜜汁自信也是有底气的。周桓王亲自统率中军,由蔡卫两国组成左军,由陈国组成的右军,三大诸侯国压箱底的精锐都来了。同时,王师打着“讨伐叛逆”大旗,师出有名。

而郑庄公这边就惨淡多了,他的两个盟友齐国、鲁国说什么也不敢背“和天子作战”的罪名,干脆躲在一边看热闹。郑庄公所能动用的,也就是郑国本国的军队,虽然战斗力彪悍,可是军队数量远远不如对方。同时郑庄公以诸侯的身份对抗天子,道义上就先输了一半,各种胜利条件,他貌似样样都不占。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5)

蜜汁自信的周桓王

志在必得的周桓王不知道,开始表现的软弱、退让、装傻充愣的郑庄公,为的就是如今致命一击。因为身经百战的郑庄公,早已经从此战的种种不利局面下,找到了周桓王的致命弱点。周桓王所率领的王师,其实直接隶属于他的部队并不多,主要的军队,都是来自忠实于自己的各个诸侯国。表面上看人数虽然多,却是鱼龙混杂,打起仗来互不配合。

面对七拼八凑的王师,郑庄公一眼找到了以少胜多的关键点。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的大军,与郑庄公的军队在繻葛开战了。战斗爆发后,郑庄公先以左右军摇动大旗,喊杀声如雷,却并不发动中路进攻。相反,郑庄公精锐部队火速出击,先揍担任右军的陈国军队。事实果如郑庄公所料,陈国军队确实不经打,一打就垮,周桓王的右军瞬间崩溃了。

还没等周桓王缓过神来,蔡国和卫国的军队连招呼都不打,赶快开溜。刚打了几个回合,周桓王的左右两军就跑了个精光,只把周桓王的中军扔在了战场上。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郑庄公合围,总攻。郑军兵分三路,向周桓王发起了奋勇冲锋,孤军奋战的周军节节败退,眼看着打败郑庄公没戏,还是跑路要紧吧。在求生的欲望下,周桓王集结残部,拼死突围,总算杀开了一条血路。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6)

繻葛之战示意图

可就在这时候,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郑庄公的部将祝聃杀得性起,率领部队身先士卒追杀周军,打得周军节节败退不说,竟杀到了周桓王的身边,和周桓王来了个“亲密接触”。祝聃弯弓搭箭,“刷”地一下,一箭射伤了周桓王的肩膀。这可就难办了,在周王朝,天子是万金之躯,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可周桓王这位天子,被打得丢盔卸甲不说,“万金之躯”也让人家的箭射了个窟窿,可谓是颜面扫地。受伤的周桓王忍着痛,在护卫死命保护下,终于冲出了郑庄公的包围圈,捡了条命回来。当然,也是因为郑庄公下了命令,见好就收,给天子让开了一条路,不然周桓王恐怕就要英年早逝了。

庄公小霸局面的形成与丧失

历史上著名的繻葛之战,就这样以周桓王大败,郑庄公大胜而告终,繻葛之战的意义是深远的。

周桓王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所剩无几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最致命的是,周天子在诸侯中的威望一落千丈。本来想牛气一把,结果却是丢尽了面子。而郑庄公则赚了个盆满钵满,堂堂一方诸侯,竟然以下犯上击溃了天子的王师,这还了得?所以繻葛之战之后,郑庄公在诸侯中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之后又率军帮助齐国打败了进犯的北戎。“庄公小霸”的局面,也就这么形成了。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7)

春秋小霸郑庄公雕像

然而小霸的郑庄公,其霸业注定是昙花一现。就像武侠小说中,先登场的很厉害的人物,往往都是配角,真正的主角,通常都是后来居上。纵观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小霸”的郑庄公,其实也只是一个配角。从地利上说,彼时的郑国,位居中原黄河流域,土地肥沃,自然有称霸的最好资本,但从发展潜力上看,就差得多了。

郑国既没有齐鲁东靠大海的渔盐之利,也没有楚国南居百越的地利优势,更没有秦国坐拥八百里秦川的财大气粗。郑国的所谓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却身处于强敌环伺的“四战之地”。以这样的位置,想谋求长久霸业,没有长远战略眼光是不行的。偏偏郑庄公是一个没有长远目光的人。他在位期间,东一榔锤西一榔锤,打遍了周围的所有诸侯国,甚至也打败了周天子。

这些举动看似威风凛凛,但之后郑庄公便自得意满了,没有继而削弱、吞并周边的诸侯国,同时他也没有安排好一位强有力的继任者。公元前700年,郑昭公在位时,权臣祭足作乱,立庄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公子忽即位。之后,郑国内耗不断,庄公的几个儿子长期争位,严重消耗了郑国的实力,郑国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动荡。曾是“小霸”的郑国,也就在此期间彻底丧失了其霸主的地位,一步一步沉沦下去,最终在战国初期被韩国所灭。

春秋诸侯怎么称霸(春秋是如何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8)

春秋五霸

结语

郑庄公在春秋时期虽然只能算一位匆匆的过客,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客。郑庄公的一生,昭示了春秋时代诸侯势力做大,周天子权威的一去不复返。真正捅破周王室外强中干这层窗户纸,打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潘多拉魔盒的也是这位昙花一现的郑庄公。在他的身后,是春秋诸侯争霸的隆隆大戏。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6年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中华书局,199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