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赤日炎炎似火烧,田里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面的一首过场诗,写的是北宋徽宗年代的夏日景象,当然我们今天不谈水浒,只说夏天。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也是本期大宋《夏日清凉》节目的主持人未央国相,今天我们聊的话题和上面的古诗有关,就是论一论富可敌国的我朝之人是如何在夏天进行避暑的为了这期节目能够顺利举办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特地请来了几位在避暑方面绝对有真才实学、亲身经历、货真价实的“避暑大拿”,让他们带领我们一起前去领略我朝的“避暑哲学”。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

国相配图:宋人喝凉茶避暑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嘉宾们闪亮登场。

随着热烈的掌声,一众大宋人物在领路小厮的带领下进入演播大厅,他们虽然年龄不同,男女各异,就连他们的职业也都五花八门,有士大夫、小商贩、大员外、贵妇人...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每一位嘉宾的脸上都充满自豪的神情,那是繁华大宋给他们的特殊馈赠。

未央国相:好,各位观众,既然嘉宾到位,那我们的节目也马上开始,今天我们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讨论我大宋朝人如何在炎炎夏日进行避暑......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

国相配图:宋人消暑图

避暑神器之“空调房”

“我先来说吧!”主持人的话音未落,坐在嘉宾席上的一位四十多岁、衣着考究的中年人已经站了起来,“要说我朝的避暑神器,还得以空调房为第一,在下姓张,专门替我大宋朝人修建“空调房”,为了称呼的方便,大家可以叫我张空调!”

“关于夏天,我朝就有人云: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空调房的缘故。”

早在我们大宋之前的先秦时期,人们为了避暑,都建立了"窟室",汉代称为"清凉殿",唐代则特别形象的称之为"凉屋",而我大宋朝之人,则称其为“夏房”。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3)

国相配图:清凉殿

秦代的"窟室"就是豪华版的地下室,人们为了避暑,餐饮活动一般在地下室进行。

汉代,皇宫里出现了一种冷制热一体化的“空调房”清凉殿,装备十分奢侈,《三辅黄图》记载:

“以画石为床…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贮冰于膝前,四周挂着水晶帘子,还有仆人扇扇子。“清室则中夏含霜”,盛夏时室内便可结霜,清凉无比。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4)

国相配图:汉朝空调房

唐时,“凉屋”的功能已经十分完善了,传说大唐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以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

“纩”就是棉衣,降温降到想穿棉衣,可见一斑。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5)

国相配图:空调房制冷原理

而时间到了我们大宋王朝,聪明的我朝科技人才则将“空调室”避暑的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武林旧事》的《禁中纳凉》记载:种上长松修竹以达到浓荫蔽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飞瀑,飞瀑下方置上十亩大池,里头种满红白莲花,最绝的是在庭院里摆满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阇婆薝葡等花,用风轮来吹,制造出清芬满殿的效果。

唐朝公主曾用龙涎香避暑降温,不过我们宋朝更土豪,空调房“寒翠堂”使用“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浆金碗,珍果玉壶”,简直是一处人间仙境!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6)

国相配图:宋人空调房

我们大宋朝不仅有固定的“空调房”,甚至连移动的“空调房”都有了! 这种空调房叫“龙皮”,是我朝皇帝夏天出门必备降温神器,据史书上说,这龙皮一取出来四周立即清凉下来,用龙皮在四周围成帘子,就成了小型的“空调房”了。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7)

国相配图:龙皮

如果说上面所述的是贵族式的“空调房”,那么对于我大宋平民百姓来说,也有自己的粗糙“空调房”,而且效果只增不减。

我们大宋民间的空调房,比较常见的,就是冷库“冰井台”,挖深井来采集冷气,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冒出来,从而形成最接地气的“空调房”。

这个空调井还可做天然的“冰箱”,用来储存食品。而冬天则冷气换暖气,也是冷热一体的“空调房”。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8)

国相配图:大宋冷库“冰井台”

“主持人,各位观众”,张空调总结道,“所以我认为,在我夏日炎炎的大宋,第一避暑神器当属我们空调房莫属!”

避暑神器之风扇、扇子

“非也非也”,就在张空调尚未落座之际,嘉宾上一位白衣飘飘的佳公子手摇折扇起身说道,“依小生看来,空调房虽然凉爽,但是毕竟是死物,无法移动,因而也就无法满足我们爱出游的宋人夏天出游避暑的愿望,龙皮虽然不错,但是毕竟乃是我皇陛下的专用之物,非是一般人能够拥有,按照小生的看法,最能满足外出宋人的避暑神器,当属我手中的扇子和它的伴侣风扇莫属,小生是开扇子铺的,当然,为了大家称呼的方便,大家可以称呼我为王大扇!”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电风扇。

《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9)

国相配图:古代电风扇

或许是因为太大,为了方便携带,我朝聪明的人们将它改造成了小型的“机械扇子”,看起来就像普通的手握羽扇,但只要开动发条,均匀有力地摇着“电风扇”,扇叶就能旋转起来,产生阵阵凉风。

说完电风扇,我们再来看看手持扇子。

说起扇子,那可是我朝的“国粹”和精华,它早期是宫廷礼仪用具,直到后来才成为纳凉之物和文人墨客的“怀袖雅物”。

“新裂齐纨素, 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这说正是我们大宋女子的最爱物品,团扇。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0)

国相配图:大宋折扇

不过我们宋人使用的折叠扇,以画工精美见长,尤其我朝士大夫用的扇子,因为挥毫泼墨的原因,比别的折扇更具有一丝才气。

“各位,夏日炎炎,风扇、折扇、团扇,迎来清风,送走酷暑,难道不是我大宋的最美避暑神器吗?”

避暑神器之冰箱

“缪也缪也”,这时一位士大夫打扮的嘉宾起身,“我是管理我们大宋京城市场的管理者陆大人,经我多年的实践研究,要说最能代表我朝避暑文化和水准的,还得以冰箱为最佳!”

不过要说冰箱,还得先从冰块说起。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1)

国相配图:冰块

《周礼》记载,周朝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冰政”保证王室用冰,负责人称为“凌人”。《吴越春秋》里记载,越王勾践出游时曾经食宿于“冰厨”,据推测应该就是装满冰的房间。“凌人”手下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皇家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都存在。

在周朝,每到夏天,周天子便会举办隆重的颁冰礼,按级别把藏冰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示天恩,这仪式后来历代多有效仿,唐朝就表现得尤为显著。

在唐代,不仅官府在藏冰,连民间都已经开始了夏天贩卖冰块的生意,只是规模有限。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2)

国相配图:凌人取冰图

而到了我们宋代,卖冰在街头巷尾就很寻常了,这一方面是我朝政治宽容的表现,一方面则是对百姓经商的大力支持。

以我为代表的士大夫为例,由于官家亲近臣子,每年都有一定的“冰额”赏赐,假如赏赐过多,便可以拿去街市售卖,换取其他物品。

《宋史·礼志》中规定,“仆射、御史大夫、中丞、节度、留后、观察、内客省使、权知开封府”,这一级别的重臣,四时八节,皇帝都要有些特别的赏赐。其中,伏日这一天,要赏赐“蜜沙冰”,三伏日,又五日一赐冰。

我朝不仅皇亲贵胄在夏天能够被赐冰消暑,就连普通百姓,也可以一尝夏日冰雪的凉爽之感。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3)

国相配图:走街串巷的“卖冰人”

我朝大诗人杨万里曾有一首诗,描写了走街串巷的“卖冰人”形象:“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东京梦华录》曾这样写下当时北宋汴梁城里人民消夏的场景:

“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4)

国相配图:青铜冰鉴

那么冰块是怎么被做成冰箱的呢?以我朝仿效的战国青铜冰鉴为例:分内外两层,夹层中放上冰块,中间可用来冰酒,而打开盖子,渐渐融化的冰块则可以降下室温

不过说起冰块,这里还有一个“食冰”的小故事据《本草纲目》记载,自封“天下一人”的我朝徽宗皇帝赵佶,夏日喜吃冰,某年大热天时因食冰过量,导致脾胃不适,久治无效,后有一医生进献“大理中丸”,并以冰煎药,徽宗服食之后才得以痊愈。而据《宋史·施师点传》记载,我朝另一位皇帝宋孝宗,在“三伏天”饮冰水过多,忽“暴下”(拉肚子),平复之后,再不敢喝太多冰水了。

可见“冰”这个东西在炎炎夏日中的作用。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5)

国相配图:喜欢吃冰的宋徽宗

“所以呢,夏天最适合我们宋人的,当属一个冰箱足矣!”陆大人说完自己的见解之后,再次向在场的观众鞠了一躬,才慢慢的坐下。

避暑神器之竹夫人、洗浴、着凉衣

“小女子虽然对前面几位嘉宾的避暑说法颇为赞赏,但是却也不敢苟同,依小女子看来,诸位都说出了避暑的精彩妙招,但是却遗漏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属于女性群体的我们大宋美人们的避暑之法。”嘉宾席上的一位黄衣美貌夫人在陆大人刚坐下后就立马发声。

“依照小女子的看法,最适合我们大宋美人们的避暑神器,当属竹夫人、洗浴、着凉衣无疑!”

“竹夫人”是我大宋美人们天时为了取其凉意抱着睡觉的物品,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

它是常伴我们大宋美人于枕席之间的夏日佳品,给我们大宋美人们一种既清凉又安全舒适的感觉。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6)

国相配图:避暑神器“竹夫人”

不仅如此,我们大宋的美人们还习惯于在夏天身着薄罗或薄纱的背子,任两肩、双臂隐现在轻浅的纱罗中,任他热浪滚滚,我自清凉无比!

这一风尚由来已久,唐代诗人王建在他的作品《宫词》中,就有‘嫌罗不着爱轻容’之句。

而颇受我们大宋美人们传颂观赏的传世绘画《簪花仕女图》,描绘的就是晚唐、五代贵族女子这种消夏装扮的动人风姿。

不过,我们大宋美人们为了避暑,除了穿得“薄、露、透”外,对衣料也十分讲究。软罗、轻纱这一类常见于古文献中的夏季高级衣料的轻薄丝织品,就是我们大宋美人的专利哦。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7)

国相配图:宋代女子穿纱图

不过盛暑之下,穿得再薄也不免如李清照描述的那样,“薄汗轻衣透”,所以洗澡是必须的。

我们大宋美人们洗手净面,清洁身体,使用“澡豆”,作用相当于肥皂,大约起源于汉晋时期的富贵之家。

这里要给大家解惑啦,澡豆不是豆子,而是加入各色香料、草药的豆粉,制作澡豆,近乎从我朝众多的人口中夺粮,确实有些奢侈不过谁让我们大宋美人们喜欢呢,当然如果您不想用豆角的话,还可以用皂荚,也就是皂角哦。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8)

国相配图:宋代美人们洗浴用具

除过澡豆,我们大宋的美人们还喜欢在澡汤中加入“心红”所谓心红,就是从水银中提取的一种红色颜料,最接近人的自然肤色,“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陆游《浣溪沙》),这般香艳的淡红色爽身粉自然就是为喜欢夏天洗浴避暑的我们大宋美人们准备的啦。

洗过澡,敷上爽身粉,团扇轻摇,我们大宋的美人,一个个都变成了天姿国色。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我们大宋美人们夏季避暑的方法了解了呢?临了小女子也自我介绍一下,小女子名唤黄莺儿,在相国寺附近开了一家洗浴院,欢迎我们大宋美人们积极造访哦!”

在在场女观众们的热情鼓掌、喝彩下,美貌女子黄莺儿才志得意满的坐下。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19)

国相配图:手拿团扇的大宋美人

避暑神器之吃冰盆浸果、喝饮子

“黄夫人的讲述真是精彩,也感谢黄夫人为我们大宋美人们夏天的避暑节目进行宣传,但是依照老夫看来,黄夫人说的只是女性的避暑方法,有失偏颇,为了给天下人全面宣传我们大宋的避暑节目,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全民的避暑之法,那就是吃冰盆浸果、喝饮子!”

没等黄莺儿坐下,一位身形粗狂、衣着豪华的胖子立马从嘉宾席上冲了出来。

“老夫也学黄夫人做一下自我介绍,老夫姓马,人唤马员外,在 自家勾栏“马员外勾栏”里专门从事水果、凉茶、饮子买卖,见的人和事多了,自然对我大宋朝百姓的夏日避暑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依照我的看法,最能一解我们宋人夏日清凉的办法,当属冰盆浸果、饮子无疑! ”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0)

国相配图:十八学士图之弈棋图

首先我们说一下冰盆浸果。

何为冰盆浸果,说白了就是冰镇水果,是我们大宋一种全民的夏日狂欢、避暑神器。

据孟元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载,我们大宋朝人能够吃到的水果,以下这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子、林檎旋、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河阴石榴、河阳查子、查条、沙苑榅桲、回马孛萄、西川乳糖、狮子糖、霜蜂儿、橄榄、温柑、绵枨金桔、龙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头干、芭蕉干、人面子、马览子、榛子、榧子、虾具之类。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1)

国相配图:《东京梦华录》书影

不仅如此,我们大宋人在采摘水果的时候还特别重视水果的保鲜度。

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至食者须雪去之。”;“遇天气晴霁,数十辈为群,以小剪就枝间平蒂断之,轻置筐筥中。护之必甚谨,惧其香雾之裂则易坏,雾之所渐者亦然。尤不便酒香,凡采者竟日不敢饮。”

这么多的时鲜水果,在夏季干吃可不怎么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们浸泡入冰中使用。“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所谓“浮瓜沉李”,就是用冰水浸泡瓜果,使其冰凉后再吃。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2)

国相配图:冰盆浸果

冰盆浸果,一吃起来,就凉透了整个大宋的夏季。

另外,我们大宋朝群众夏天吃樱桃,喜欢将樱桃装在碗里,然后淋上冰镇过的蔗浆、奶酪,谓之“沙拉”。唐朝诗人韩偓曾作诗这么形容过樱桃:“蔗浆自透银杯冷,朱实相辉玉碗红。”说的便是冰镇蔗浆浇樱桃的吃法。

我朝政治家、大文豪司马光先生对此亦有诗曰:“蒲葵参执扇,冰果侑传杯。”因此三伏天吃冰镇水果,是我们宋朝人最真实的生活方式。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3)

国相配图:大宋夏日必备,冰镇水果

不仅司马光,我朝大文豪、一代文宗大家苏轼先生也对水果沙拉大加赞扬: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由于我们大宋“冰盆浸果”太过出名,所以被大画家画入了他们的画作中以传后世,刘松年先生的《十八学士图》,其中一幅是“棋弈图”,画面左下角的石桌上,有一个果盘,果盘装了几颗桃子,还有一大块冰,正是冰镇水果,也就是“冰盆浸果”。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4)

国相配图:十八学士图之“冰盆浸果”

既然“冰镇水果”自然这么受欢迎,那么它的“同胞兄弟”、大宋饮子自然也差不了多少。

我们宋人所说的饮子就是饮料,又被称之为“汤”或“汤饮”,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饮料,多用草药、香料、水果加工成的饮料,口味甜美。

我朝孟元老先生的《东京梦华录》记载的“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等都属于“饮子”的范畴。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毕竟大家熟悉的“饮子”都是汤水类型,这里怎么会出现“砂糖冰雪冷元子”这类粥形“饮子”呢?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5)

国相配图:大宋“饮子”

其实我们大宋朝的饮子,是分类型的,一类即是以“凉水、水果汁”为代表的“汤饮类”,另一类则是大家不怎么常见的“汤类”。

注意,这里的凉水不是简单的凉水,而是一种自然饮品。

《东京梦华录》载,六月时节,汴梁的“巷陌路口、桥门市井”都有人叫卖“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可见我们大宋朝饮子买卖的繁荣:从朱雀门直至龙津桥,汴河左岸的小摊前,沿街撑着几把遮阳的青布大伞,下面摆放好讲究的桌椅板凳,各种叫卖声响彻耳边...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6)

国相配图:大宋繁华的汴河两岸

这便是饮子中的“汤饮”类了。

无独有偶,在我朝大画家张择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如果您仔细留意的话,会看到很多买卖饮子的摊位:在虹桥旁边,十千脚店对面有一饮子摊,上罩两把遮阳大伞,悬挂着“饮子”小招牌,旁边还有两位我朝百姓,正在购买饮子;另一处则是在“久住王员外家”门前有几家“饮子摊”,各撑一把遮阳伞,一个卖“饮子”,一个卖“香饮子”。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7)

国相配图:大宋“香饮子”

说完了“汤饮”,我们再来看一下“汤”,“汤”最出名的饮子,自然是我朝人人追捧的“乳糖真雪”

“乳糖真雪”记载于我朝西湖老人的笔记《西湖老人繁胜录》中,据《本草纲目》记载:“以石蜜和牛乳、酥酪做成饼块者为乳糖。”

这么看来,我大宋朝的“乳糖真雪”就是一款地地道道的夏日养生药膳啦。

我大宋朝人不仅自己喝饮子 ,有钱的人家,甚至义务地在街头路边“散暑药冰水”,以此作为一种慈善行为对我们大宋的百姓来说说,可算是一件幸事啦。

宋朝的真实生活日常(大宋节目访谈炎炎夏日)(28)

国相配图:大宋丰富的消暑饮品

结语

未央国相:时间过得真快,眼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已经到了尾声,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唇枪舌剑式的夏日避暑解读,请各位观众再次伸出你们吉祥的双手,为我们大宋避暑专家们的精彩解说热烈鼓掌。

诚然,夏天是一个让人烦恼的季节,高烧的温度让我们如处蒸笼;但是夏天又是一个快乐的季节,快乐到我们可以赏景祛暑、挥扇取凉、卧席减暑、品茗解暑、弈棋忘暑、沐浴消暑......

但是不管如何,保持一颗清凉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宋人的精神,也是我们本期《夏日清凉》节目访谈的初衷所在。

好了,我们今天的《夏日清凉》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众位嘉宾的来访和精彩发言,感谢广大观众的热烈捧场和耐心听讲,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