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江南布衣”童装事件,气得一贯重口味的阿看,都想打人。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

设计师品牌,往往时尚、国际化。现在最时尚的的潮流是什么?

倡导“可持续发展”“动物保护”“种族平等”“女性力量”。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

Chanel 发布环保宣言 “绿色”是时尚圈最普及“流行色”,来源CFW时尚

在时尚大牌纷纷负担起责任之时,

以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为定位发展起来的“江南布衣”集团,偏偏别出心裁,宣传起了血腥、暴力、色情、种族大屠杀。

最离谱的是,出问题的还是童装。

来品品“jnby”童装的阴间设计: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3)

给未成年人制作的服装,充满着血腥、暴力、软色情元素,包括:

“欢迎来到地狱”(WELCOME TO HELL)、“让我摸摸你”(LET ME TOUCH YOU)等标语,

以及车裂、裸体、万箭穿身、爆头兔子等印花图案。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4)

更有宣扬种族主义、恐怖主义的言论这地方全是印第安人,我要用这把枪把他们打成碎片!“

(THIS WHOLE PLACE IS FUL OF INDIANS. I WILL TAKE THIS GUN AND BLOW THEM TO PIECES.)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5)

儿童是弱势群体,而服装的设计生产是种绝对的主动行为。

用设计,来在儿童服装上制造、复制、传播恐怖色情元素,本质上是一种对儿童的侵害。

是犯罪。

拿艺术设计和先锋来洗白就不必了。突破底线那不叫先锋,这种宣扬民族屠杀的服装产品,在时尚行业更为发达的国家,恐怕早被家长告上法庭了。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未成年人是最需要保护的人类群体。

但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越恐怖的题材,越喜欢以未成年人为主角。

从恐怖童谣,到校园鬼故事,再到校园恐怖片,

未成年人,从未摆脱过“恐怖”主题。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6)

黑童谣中外都有,比如这首“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丽兹·波登拿起斧头》):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丽兹·波登拿起斧头)

and give her mother forty whacks

(砍了妈妈四十下)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

(当她看到自己做了什么后)

she give her father forty-one ”

(又砍了爸爸四十一下)

故事来源于发生于1892年8月4日的灭门惨案。

丽兹·波登用斧头砍死了父亲和继母。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7)

这首黑童谣被当时的小朋友在游戏时吟唱,类似于我们的跳皮筋儿,跳绳。

鬼马影星克里斯蒂娜·里奇在[持斧的女人]中饰演丽兹。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8)

[持斧的女人],豆瓣 5.9,2014年上映

国内最出名的黑童谣是《妹妹背着洋娃娃》,但不同的是,这其实是一首在网络上传播起来的,童谣风格的作品,改编自周伯阳的同名儿歌。

相比原作,黑童谣版《妹妹背着洋娃娃》血腥很多:

“有天爸爸喝醉了,

拣起了斧头走向妈妈。

 爸爸啊爸爸,砍了很多了下,

红色的血啊染红了墙。

 妈妈的头啊滚到床底下,

她的眼睛啊还望着我呢。”

针对这个童谣有很多的传言,有人说原型是日本女孩“北村玉上”的故事。改编作者为此辟过谣,说跟那些日本故事没什么关系。

但是,家庭暴力、家庭内部谋杀却是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

被丈夫砍死的新闻也并不少见。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9)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0)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1)

再来看看校园恐怖传说和电影。

先说东亚三国。

只要上过学,你就听过校园鬼故事。

并且校园恐怖故事会随着你的升学而逐步升级。

甚至随着你的升学还会加入实践内容,比如召唤个笔仙、碟仙、狐仙。

这种类型的都市传说,在东亚三国一样盛行,影响巨大。

小学里面有[鬼娃娃花子],这张贴在影音店的海报直接造成了无数小朋友的童年阴影: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2)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3)

花子原名平木花子,是日本校园传统恶灵之一。

传闻花子的妈妈是校园里的教师,一天,花子来学校找妈妈,被坏人杀死在了厕所里......

也有说花子是“厕所之神”的名字。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4)

[鬼娃娃花子2] 豆瓣5.9,1998年上映

上了中学,校园会有被诅咒的教室、被诅咒的办公室、以及被诅咒的阶梯。

被诅咒的背后都是故事。死于非命的冤魂是标配。

港片[校墓处]讲的就是一间不存在的、学生一去不复返的“教务处”。

二十年前的火灾、上吊自杀的校长、墙上的人影,都是谜题。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5)

[校墓处] 豆瓣 5.8,2007年上映,类似的场景在[招魂]和[昆池岩]中也有出现

韩国的“女高怪谈”系列,故事全部发生在女子高中,集齐了东亚文化中对“女鬼”、“阴气”等元素的设定。原本五部曲,2020年拍了重启版,由[熔炉]中的小女主金贤秀主演。

就是这个小女孩儿↓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6)

但反响平平,没能复制辉煌,豆瓣5.6,NAVER5.9,全没及格。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7)

“女高怪谈”巅峰时刻是前三部:[死亡教室]、[交换日记]、[狐狸阶梯],在NAVER上评分分别是8.05、8.23、6.8。

这系列曾经风靡一时,前三部也最经典。受欢迎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故事够离奇,二是无论影像还是演员都颜值在线,三是涉及少女心理中的阴暗面。

“女高怪谈”镜头语言都很简单,但那种少女独有的美感和敏感,并不要多花哨的技巧就能表现出来。

演员对于情绪的处理也比较细腻。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8)

拿[狐狸阶梯]来说吧,首先看看双女主的颜值,左边那位是朴寒星,是不是有点儿像[我的野蛮女友]时期的全智贤?右边是宋智孝,少女时期像鬼后李心洁。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19)

这两位在片中饰演晓曦(左)和珍胜(右),她们都是学芭蕾舞的,本来是一对儿形影不离的好友。

后来由于晓曦处处比珍胜优秀一点儿,讨人喜欢一点儿,而学校中又有竞赛名额,珍胜的嫉妒心逐渐使二人之间生出了间隙。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0)

片名“狐狸阶梯”则是来自关于狐仙的校园传说:通往宿舍的28级阶梯,出现第29级时,就可以向狐仙许愿......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1)

“女高”系列每部选题都不大一样,但都是一些离我们不远的事儿。

[死亡教室]讲的是校园霸凌,[交换日记]讲的是女同的故事,[结伴自杀]讲的是少女之间的友谊、谎言与背叛......

其它的恐怖片也差不多,比如[笔仙]是白内障 超能力女孩遭到霸凌、虐杀复仇;[鬼友]是女主遭到好友的背叛,并因对方而死,执念和怨念使她“死而复生”。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2)

[鬼友] 豆瓣 6.7,2004年上映

通过这些主题,不难能看出为什么恐怖片总是盯着未成年人——因为他们处于没有定型的可塑期,人性的复杂在他们身上得到无限展开。

邪恶和善良,罪孽与无辜,在他们身上矛盾地出现着。

无论是狐仙、笔仙、还是鬼魂,都是人性的超自然载体。

如果没有这些怪力乱神,那就是[告白][少年的你][熔炉]

[告白]中的老师和初中生们,都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这部电影比任何有冤魂索命的鬼片,都更抓住了“复仇”的要义。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3)

[告白] 豆瓣 8.7,2010

每个人的告白都藏着秘密,揭示着比鬼更可怕的人性黑暗面。

故事的可贵之处在于,由于太过完整和复杂地还原事实,所以让大家看到了悲剧的来源:破碎的原生家庭、母亲的缺失或溺爱。

[少年的你]给人最大的感觉是现实。

影片里的主角,就是那些新闻报道上跳楼的学生,被曝光出来的视频中,被掌掴的学生,是每一所窗户安装了防护网的学校里的学生......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4)

[熔炉]改编自2005年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

越真实,就越恐怖。

未成年人的弱势,以聋哑残障儿童的身份,体现到极致。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5)

贴近现实的恐怖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相当于鬼片的前半部分——只有悲剧,没有复仇。

死了就是死了,复仇那也是别人代劳的。

如果有鬼,那[告白]就变成了[鬼娃娃花子]——被杀害的小女孩自己复仇。

褪去超自然能力和怪力乱神的外衣,你就会发现现实世界中:

真正恐怖的不是死去的受害者,而是活生生的人。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6)

欧美国家的校园恐怖片也很多,但鬼片少,几乎没有。

恐怖感多是精神上的控制,与身体上的幽禁带来的。

这些故事多发生在寄宿学校,或者类似的感化院。

比如同样是女校,[裂缝]没有讲冤死的女鬼复仇,但讲了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爱、嫉妒、虚荣心,造成了对美的占有欲与最终的毁灭。

悲剧发生的过程,就是人性之恶展开的过程,这种源于人性的恐怖感,不亚于任何鬼故事。

[裂缝]拍得华丽凄美,如同一朵恶之花。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7)

[裂缝] 豆瓣8.0,2009

还有像德国拍的[感化院]

故事发取材于真实历史,在德国,1945年以后,有80万名青少年被关在3000个感化院中。

其实就是青少年管教所。

在这样的感化院中,要集体生活、服从命理、体力劳动,忍受糟糕的饭菜以及体罚。不少少年绝望到自杀。

而主人公被继父送进去的理由仅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看色情杂志。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8)

[感化院] 豆瓣8.4,2015

[寄宿学校]也是类似的故事,只是更加戏剧化,更像“恐怖片”。

少年穿上了外祖母的遗物,一件复古晚礼服。不巧被父母撞上,于是就被送到了寄宿学校。

学校的学生都是问题少男少女,但比他们更有问题的,其实是那些看似正经的大人......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29)

[寄宿学校] 豆瓣7.3,2018

为什么寄宿学校在欧美恐怖片中这么常见呢?

今年频频爆出来的加拿大人权丑闻很能解释这个问题。

2021年5月28日,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所印第安寄宿学校旧址挖出215具儿童遗骸。当加大拿及全世界人民都在为此感到震惊之时,不到一个月,6月23日,位于萨斯喀彻温省的又一所原住民学校挖出了751个无名坟墓。

紧接着,6月30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再次挖出了182处无标记坟墓,仍然是在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30)

1100多具原住民儿童骸骨,直接导致7月1日的加拿大国庆庆祝活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民众的抗议与悼念。

从1880年代开始,加拿大共有139所强制寄宿的学校,有15万原住民儿童被送入这里,接受白人的“同化教育”——不允许他们说自己的语言、保留自己的传统。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31)

一所位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IRS(印第安土著学校),1923-1977

这种强制寄宿学校,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才终结。

受虐待致死的原住民儿童至少有3200名。

据幸存者回忆,当时的印第安儿童不但被灌输白人语言、文化,还遭受体罚、性侵,甚至电刑。

你是你家孩子的闹钟吗(你听见吗孩子们在呼救)(32)

这些骇人听闻的历史事实,在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加拿大多届总统为此像原住民道歉,并承诺勘察所有加拿大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旧址。

旧址底下掩盖的尸骨,全都是寄宿学校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去。

推理女王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中,有一首恐怖童谣:

“Ten little Indian boys went out to dine;

十个印地安小男孩,为了吃饭去奔走;

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

噎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

Nine little Indian boys sat up very late;

......

Seven little Indian boys chopping up sticks;

七个印地安小男孩,伐树砍枝不顺手;

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ves

and then there were six.

斧劈两半一命休,七个只剩六。

......

One little Indian boy left all alone;

一个印地安小男孩,归去来兮只一人;

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悬梁自尽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寄宿学校对于未成年人的摧残,当然不只局限于原住民群体。

只是对他们更残忍而已。

从黑童谣,到校园恐怖传说,到社会题材,再到历史题材,你会发现——

层层剥开幻想和艺术的外壳,这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都是现实的投影。

家庭暴力、校园霸凌、对未成年人的侵害、精神控制、监禁、种族歧视、性取向歧视、以及人性混沌时期的复杂黑暗......

才是真正的鬼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