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很多种类的糖,是膳食中最常见、对大部分人来讲也是摄入最多量的一种营养素,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寡糖(如麦芽糊精)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乳粉中蔗糖与乳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乳粉中蔗糖与乳糖(添加糖与牛乳中乳糖对健康影响之比较)

乳粉中蔗糖与乳糖

自然界中有很多种类的糖,是膳食中最常见、对大部分人来讲也是摄入最多量的一种营养素,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寡糖(如麦芽糊精)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按照日常饮食中的糖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天然糖是指天然存在食物中的,像水果中的果糖和牛奶中的乳糖等,而添加糖包括在加工或准备过程中添加到食物或饮料中的各种糖如白糖、红糖和蜂蜜、葡萄糖浆和高果糖糖浆等。日常饮食中富含天然糖类的食物几乎都源于植物,如谷类和薯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几乎不含有糖,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哺乳动物的乳汁。

1.存在牛乳中的天然糖——乳糖

乳糖富含在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也是牛奶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4.5%-5.0%,占牛奶能量的30%左右,而人乳中含乳糖达7%。乳糖的甜度低,仅为蔗糖的20%-30%,可以避免甜度过高引起的暴饮暴食及对糖的过度嗜好。乳糖是最易被人体吸收的双糖类,能够提高乳蛋白和乳脂的利用率,促进小儿肠道内的乳酸菌繁殖增长,保护肠道,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乳糖可以促进肠道内钙、磷和锰的吸收。乳糖分解后的半乳糖还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物质。另外乳糖的血糖指数低,只有46,而蔗糖的血糖指数是65,这主要是由于其构成中的半乳糖没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血糖指数反映的是摄入食物后血糖的变化水平,简单来讲,高血糖指数食物会引起餐后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慢性病有促进作用。低血糖指数食物餐后血糖水平相对较低,对这些疾病有预防作用[9,10,11]。

2.添加糖

添加糖是额外添加在食物中的单糖或双糖,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浆、高果糖糖浆)等,最常见的就是蔗糖(白砂糖)。但牛奶中的乳糖并不属于添加糖,除了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其他食物基本上不添加乳糖。在食物中添加少量的糖能够改善食物的口感并提高其食欲,但是过量的添加糖摄入会造成诸多健康问题,尤其是肥胖和龋齿的问题。超重和肥胖是许多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骨质疏松及某些类型的癌症。WHO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都建议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不超过5%[1,2,4,5]

2.1 添加糖与肥胖

最近的研究显示,随着含糖饮料消费量的增加,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能量摄入显著增加,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都显示了高含糖饮料摄入量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几率。一项荟萃分析探讨了软饮料摄入量与营养或健康之间的关系:软饮料摄入越多,能量摄入越多,体重越重,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越低,健康指数越差[8]

2.2 添加糖与龋齿

添加糖(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容易促进口腔细菌群和其他产酸和耐酸细菌物种的生长和代谢。随着糖的频繁消耗,附着在牙齿上的细菌会产酸,对牙齿造成损害[4,6]。1990-1995年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限制了75%的添加糖摄入量,导致儿童龋齿数量下降了大于70%[12]。

2.3 添加糖与心脏代谢疾病

美国成年人的膳食模式表明,每天的添加糖消耗占到全天总能量消耗的15%,其中37%的添加糖来自于含糖饮料,该研究指出,每天摄入大概12盎司的含糖苏打水就可能增加30%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3]。

2.4 添加糖的成瘾性

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食物摄入量的调节,如胃饥饿素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瘦素则有助于产生饱腹感,而糖会促使胃饥饿素一直向大脑发射信号,干扰瘦素发射信号,因此身体会一直有饥饿的感觉且不觉得饱。糖还会降低大脑奖励中心的多巴胺信号,降低从食物中获得的愉悦感,从而促食身体消费更多的糖和食物[6,7]。

3.乳制品的添加糖和减糖

根据《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情况及变化分析》的数据,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消费率有所上升,尽管蛋糕甜点类、糖与糖果和其他谷类甜食及淀粉制品的消费构成比下降幅度,但含糖饮料和速食食品的消费构成比上升[13]。

奶制品中的糖主要是乳糖,大部分奶制品如纯牛奶/鲜牛奶中都不添加糖。适当的添加糖不仅仅为了改善风味,也是保持产品质构和进行乳品发酵的重要配料。目前市场上的酸奶平均总碳水化合物(糖)在12g/100g左右,这当中一部分就是乳糖,根据不同的配方,添加糖的加入量也不同,而且乳制品也在减少产品中的添加糖的量,推出一些低添加糖或无添加糖的产品如“减法生活”等益生菌乳品,减糖系列产品中只添加了5%的蔗糖,而零糖系列产品无任何添加糖,以通过减少添加糖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14,53:151-158.

3. Rachel K. Johnson, PhD, MPH, RD, Chair; Lawrence J. Appel, MD, MPH, FAHA;Michael Brands, PhD, FAHA; Barbara V. Howard, PhD, FAHA;Michael Lefevre, PhD, FAHA; Robert H. Lustig, MD; Frank Sacks, MD, FAHA;Lyn M. Steffen, PhD, MPH, RD, FAHA; Judith Wylie-Rosett, EdD, RD;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Nutrition Committee of the Council on Nutrition,Physical Activity, and Metabolism and the Council on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Dietary Sugars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09;120:1011-1020.

4.WHO,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M]. WHO Library,2015.

5.Viliam Mojto1, Ram B. Singh. The Role of Functional Food Security In Global Health[M].2019,287-299.

6.RobertH.Lustig,LauraA.Schmidt and ClaireD.Brindis. The toxic truth about sugar[J].Nature.2012,482:27-29.

7.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Swansea, Swansea SA2 8PP, Wales, United Kingdom. The plausibility of sugar addiction and its role in obesity and eating disorders[J]. Clinical Nutrition ,2010,29: 288–303.

8.COSTASA.LYSSIOTIS and LEWISC.CANTLEY.F stands for fructose and fat[J].Nature,2013,502:181-182.

9.Mustapha A., Hertzler S.R., Savaiano D.A. (1997) Lactose: Nutritional Significance. In: Fox P.F. (eds) Advanced Dairy Chemistry Volume 3. Springer, Boston, MA

10.魏奎, and 谷庆芳. "乳糖在人体内的营养特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03(2012):195-197.

11.吴斌. "酪蛋白和乳糖的营养价值及提取方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000.023(2015):256-256.

12.Zohoori FV, Duckworth RM (eds): The Impact of Nutrition and Diet on Oral Health. Monogr Oral Sci. Basel, Karger, 2020, vol 28, pp 68–76 (DOI: 10.1159/000455373).

13.刘素, et al. "2002—2012年中国居民含添加糖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分析." 卫生研究 3:398-401,共4页.

(作者:蒙牛营养研究院 徐嘉璐 逄金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