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是人们挂在嘴边的一种常见症状,“吃辣的易上火”“长痘是上火”“口腔溃疡是上火”“皮肤瘙痒是上火”……仿佛一切身体不适都可以被认定为“上火”那么,“上火”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上火的症状及表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上火的症状及表现(上火的5种类型及治疗方法)

上火的症状及表现

“上火”是人们挂在嘴边的一种常见症状,“吃辣的易上火”“长痘是上火”“口腔溃疡是上火”“皮肤瘙痒是上火”……仿佛一切身体不适都可以被认定为“上火”。那么,“上火”究竟是什么呢?

中医对“上火”的认识

中医说的“上火”,其实是身体机能亢奋、代谢加快的一种状态,表现出热性症状,这种过剩的机能如果超越身体自身调控范围,就会表现为上火。

中医认为,“火”有“实火”与“虚火”之别,若体质健康强壮者,引发的多是“实火”,实火是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通常伴随高热、头痛、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脉数实等症状;若体质虚弱者,则引发的多是“虚火”,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症状常见低热、手足心热、口干盗汗、舌干红无舌苔等。

真的这么简单吗,其实不然,针对上火,对症下药很关键。

“上火”的原因

上火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人常常表现在上半身(如口疮、起痘、牙龈肿痛),有的人则常常表现在下半身(如便秘),这是为何?

中医认为,火性有炎上的特征,即火热一般会向上走,表现为头面五官的火热症状;还有些火热则趋于下部,并往往伴随湿热,如果此时人体内存在湿浊,火热与湿浊“交杂”就会下注于身体下部,表现为下肢皮肤燥热、小便浑浊短少、大便黏腻不爽,甚至有关节红肿、脚痛及红肿糜烂等症状。

单纯的火热一般表现在人体上部,而湿热往往会在下部出现症状。因此,上火部位的“上下”之分,主要看火热是否与体内的湿浊互相混合。

中医认为,虽然“火”自内生,但导致“上火”的原因却与内外多种因素有关。

1.饮水不足

任何季节饮水不足都容易引发上火。但由于春季阳热上升、夏季天气炎热、秋天气候干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重视及时补充饮水,总等口渴了才饮水,就更容易导致机体脏腑功能紊乱,火邪内生。

2.饮食不节

若饮食不节,过多进食辣椒、胡椒、狗肉、羊肉、橘子、荔枝、桂圆等辛辣刺激、辛温燥热以及肥腻、香燥、煎炸、熏烤之物,都易引起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大便秘结,火热内生。情志化火祖国医学认为:“气有余便是火。”若精神经常遭遇不良刺激,引起精神紧张、焦虑、郁闷不舒,特别是生气动怒,就极容易导致肝火上升,心火内动、肺火内生。

3.习惯不良

生活没有规律,如工作繁忙、应酬过多、睡眠不足,特别是酗酒嗜烟,最容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痰火内生,诱发多种疾病。

4.进补不当

适当进补,有益于身体健康。若进补不当,特别是无虚进补或补不对症,盲目应用过量的红参、鹿茸、附片、肉桂、鹿胶等温燥性补品,就会导致阴阳失调、真阴内耗,阳热亢盛,火邪上冲。

5.情绪失调

心烦易怒,焦虑抑郁,常见肝火及心火。

不同脏腑,“上火”表现各异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不同脏腑的上火表现不同,降火方法当然也不同。

一、肺火

实火: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气粗、黄黏痰多(甚至咯血)、大便干。

降火方法:患者可用罗汉果代茶饮,或服羚羊清肺丸。

虚火: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痰中带血、潮热盗汗。

降火方法:患者可多食百合、荸荠,可用雪梨、冰糖及川贝母煮水或蒸服。

二、肝火

实火: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口苦、两胁胀痛、烦躁易怒、失眠、舌边红。注意做到心态平和不易怒,遇事切莫急躁,避免情绪紧张。

降火方法:患者可取决明子、菊花代茶饮,或服泻青丸、龙胆泻肝丸等。

三、心火

实火: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心烦易怒、尿黄刺痛(甚至尿血)、舌红。平时注意休息,不熬夜,劳逸结合。

降火方法:患者可食苦瓜;或用开水冲泡竹叶,代茶饮;还可以服导赤散、牛黄清心丸。

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干、舌尖红。降火方法:患者可取莲子芯加甘草代茶饮,或者取适量酸枣仁磨粉冲服。

四、胃火

实火:表现为胃脘不适、多食易饥、口苦口臭、烦躁不安、牙痛、牙龈出血、大便干。

降火方法:患者可饮绿豆汤、鲜萝卜汁,严重者可服牛黄清胃丸。

虚火:表现为口渴少食、低热潮热、大便干、舌红少苔或无苔。

降火方法:患者可饮蜂蜜水及甘蔗汁。

五、肾火

虚火: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夜晚口干、腰膝酸软、遗精。

降火方法:患者可取枸杞子泡水代茶饮,或服知柏地黄丸

“上火”的预防

上火的起因看起来是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但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生活饮食习惯,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防治上火。

总原则,多吃清火滋阴食品,如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和绿茶等,包括多饮水、多饮清凉饮料,多食西瓜、梨、菠菜和油菜等凉性瓜果蔬菜,以起到清火利便作用,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大便和汗液中排泄。

尽量不食酒、烟、蒜、辣和羊肉、狗肉以及熏烤食品等肥腻燥热食品,以免加重“上火”症状。

中国古人早就意识到:情志之火往往是欲求达不到造成的。所以,不管你生来的秉性如何,陶冶情操都是你必修的人生课题。保持平和、愉快、乐观的心态,戒怒慎思,精神放松,克服焦虑、紧张的心理,避免不良精神刺激,防止与减少五志化火。

此外,遵循仁爱、宽容的社会法则,遵循尊重自然规律的自然法则,也是实现不上火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