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本书由许多大小故事组成,看完前几个故事,从内心里感到鲁迅那个时代的压抑感与看不见希望光芒个人内心的绝望。
小说故事情景也就发生在离如今的100年前。
狂人用日记的形式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和所见所闻,认为周围的人都想加害自己,包括路人张着嘴冲着他咧嘴笑,小孩子们铁青的脸,周围人的议论,都让他以为别人想吃自己,听说邻村的“大恶人”心肝也被挖出来炒了吃,大哥说的“易子而食”,又想到自己小时候5岁的妹妹可能被自己一家分了吃了,翻开历史一查,这是一个没有年代的历史,写的都是“吃人”二字,想想真是不寒而栗。
这里的吃人不仅是字面真实吃人的意思,更是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和压制,在这制度下,自身也被同化,成为他人眼中的“吃人者”。
父母为了给孩子治肺病,用尽各种方法无果后,不惜花重金购买革命者断头后沾满血的馒头,俗称给孩子吃了包好,结果可想而知,在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就连天空都是灰暗无光的,人们深受封建制度腐朽思想的毒害。
把最坏的结局归结于自己造成的。
真幸庆生活在和平年代,生病了有先进的医疗条件用科学的方法救治。
阿Q遇到任何不公平的事强行给自己的自我安慰令我深受震动,挨揍后把别人想成儿子,自己想成老子,类似于这样一种内心精神胜利法适用于阿Q生活中遇到的不公平对待。
而阿Q对于不平等的对待心理产生的落差感作用于落魄满身虱子的王胡,轻蔑弱小的女性群体小尼姑,工作饭碗被瘦弱穷小子取代的小D。
这种扭曲的心理是那个年代多少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包括如今的现实生活也不乏这种人吧。
书中吃瓜群众对阿Q从城里“发达”回来后,报以叹息而且快意,嫉妒阿Q这般人也有在举人家做事这般好待遇,叹息自己却没有这等“福分”,快意的是阿Q已经不在举人那工作。
在公堂上接受审问时,阿Q的奴性暴露得一览无余,看见堂上的人,只觉得有些来历,便双腿不自觉的下跪,唯唯诺诺。
欺软怕硬,赌博偷窃,根本不明白革命是什么,只明白当个革命者会给自己带来的权力和地位便一无所知的大喊着“造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然而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最后白白葬送自己的性命。
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总会冲击人们现有的认知,在那封建社会旧制度下,人们深受几千年旧思想旧道德的影响,根深蒂固。
新思想的发酵与成熟需要深入人心,否则都是失败的革命。
而那些革命者就如黑夜中的微弱烛火,前赴后继,谱写一首首悲歌,只为唤醒封建制度下的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