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最近支持率(潘基文非常生气)(1)

2023年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分论坛上演讲。 (人民视觉/图)

“在讲气候变化时,大家有时候会看到我愤怒的脸。”2023年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一场关于“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分论坛上,潘基文开场就上台作了主旨演讲,“我平常是个比较温柔的人,但看到世界领导人对气候变化所作的措施,我却非常生气”。

“这是非常重要且急迫的问题”,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说,这些年全世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有所下降,大家可能更关注病毒、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在他看来,这场分论坛能让大家重新对气候变化给予重视,“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的领导人,大家一定要下定决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在这场分论坛上,中国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部长贾斯廷·特卡琴科等人也参与了讨论。

进展“非常缓慢和有限”

潘基文的演讲持续了近20分钟。他提到自己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所做的两项最重要的事项,都发生在2015年:一个是在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再一个是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

“我个人非常自豪。”潘基文说。

不过,他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担忧,应对气候变化,如今的进展“非常缓慢和有限”。从2015年至今,距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时间已过去一半。不过,“全球的行动却没有能够跟上承诺”。

潘基文提到,按照预期,2020年到2030年间每年将化石燃料的生产减少6%,但是现在这个数据只有2%。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COP15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挑战的需求。然而,自提出至今十余年,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承诺还没有兑现,“他们甚至建立了一个绿色气候基金来决定这个资金如何到位,但是这个在韩国建立的基金却是一个空壳”。

潘基文说,按照现有的政策,我们可能会看到在世纪末,全球温度会上升28摄氏度,“要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人类有可能面临着灭亡”。

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国,正遭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潘基文提到自己曾亲眼看到的的危机:一些小岛最高海拔点只在海平面以上3米,当出现潮汐时,海水还会再上升,“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部长贾斯廷·特卡琴科表达了他们的急迫。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人口、面积第二大国,“气候变化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它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他说,比如,在高地,雨水量越来越大,造成了泥石流;还有几千个这样的小岛,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人们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

贾斯廷·特卡琴科提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世界第三大热带雨林所在地,为全球过滤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但现在的碳交易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有一些可持续的、合适的、更加便捷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获取援助”。

中国已查明三十多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郑国光也在分论坛上作了发言。他提到,中国是世界上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显著区,是全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例如,2022年,中国长江流域遭遇了持续性的高温干旱天气,许多地方高温天气突破了历史纪录。2021年,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江苏省则连续多次发生极端强风天气,风力超过60米/秒。

郑国光公开了一组数据,中国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50%以上。极端天气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人数,占所有自然灾害影响超过45%,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占到74%左右。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将“减缓”和“适应”放到了同等位置上。郑国光表示,目前,中国既制定了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明确了双碳的目标,同时又把适应气候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郑国光提到,自2020年开始,中国政府花费3年时间,组织五百多万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共普查23种灾害,普查了人口、房屋、基础设施、产业、资源环境等承灾体数据,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调查任务。这次普查对灾害的综合风险也进行了评估与区分,他举例,目前已查明全国有三十多万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国政府正采取工程性的措施,每年大概会进行一万多处隐患点治理。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