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谈 编辑|曾明

捉妖记2为什么大年初一票房高(为什么说捉妖记2就是电影版的春晚)(1)

犹记得看《捉妖记》第一部时的惊喜和激动,当时一声感慨,我们总算有了可以与《指环王》《霍比特人》《哈利波特》媲美的魔幻电影。安乐的江志强先生也顺理成章成为我心中未来的电影“教父”。

《捉妖记》第一部全程在线无短板的制作几乎代表了2015年前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最好水准;它的成功,带起了中国更广大年龄层的观众对于续集的强烈期待。我上初中的外甥女赶的是大年初一早上8点场,这明明是一年一度最佳懒床时间啊,电影院却都满场了。

捉妖记2为什么大年初一票房高(为什么说捉妖记2就是电影版的春晚)(2)

春节档强片续集对抗赛中《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姑且看作是《战狼》续集)、《西游记之女儿国》(姑且看作是春节档“西游”专题续集)都有着强大的蓄能,《捉妖记2》成为我的首选,浙江卫视的全频道植入和近两年来百丽宫影城(安乐旗下院线)观影引导片的频频洗刷,都不曾让我此片产生一点负面情绪。但是,当我看到片头出品人名单江志强及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只能勉强挤进前三的时候,隐忧便开始了。

捉妖记2为什么大年初一票房高(为什么说捉妖记2就是电影版的春晚)(3)

看正片之前曾看过《捉妖记2》的预告片,并由此产生了几大期待:一,胡巴有没有长大,或者有什么变化,他的身世之谜能否演进? 二,人、妖、天师构成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格局?具体呈现的形态是否充满想象力? 三,预告片中提到胡巴能颠覆人妖两界的状况,人妖的矛盾何来又何去? 四,除了已经出现的妖怪形象,是否还能有新的物种/形象突破? 五,梁朝伟和李宇春塑造的人物是否在大叙事上承担重要的作用?

捉妖记2为什么大年初一票房高(为什么说捉妖记2就是电影版的春晚)(4)

答案想必看过此片的人自然知晓,这不是我心中所想的《捉妖记2》,这是一部春晚电影吧。从小银幕到大银幕,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既然我的个人期待都尽数落空了,那么《捉妖记2》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团圆。是不是特别春晚?

具体分步骤详解:

捉妖记2为什么大年初一票房高(为什么说捉妖记2就是电影版的春晚)(5)

凭良心说,节目真的很精彩,笑点密集,喜中带泪,舞美也远远强过央视。但是,我想看的故事,特别是大格局的叙事推动统统都没有啊。三界的格局,胡巴的身世,宋天衡寻父都毫无进展。新加入进去的人物,杨祐宁饰演的云青,一个妖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大师兄号令天师堂的诸人,叙事上还欠缺了一点合理性。梁朝伟包揽了很多笑点,但赌徒的人设和情节仍是港片的窠臼,梁朝伟的回归是惊喜,但人物却是没有什么新意。李宇春的成都话加分不少,但这个人物也是没头没尾,和剧中其他的不管是人是妖都没有显现出什么关联,她的戏份过于割裂,《捉妖记3》还会有她吗?

重头戏(也是全片的戏眼)就是发生在三个空间里的三场团圆:刺妖母子团圆,屠四谷(梁朝伟)与胡巴的团圆,宋天荫(井柏然)、霍小兰(白百何)与胡巴的团圆。片中天师堂有一处思念沙丘,可以用思念之情召唤亲人显形,揭示血脉之间的联系可以穿越时空。这个类似“祭坛”一样的空间,成为了中国人信奉春节亲人团圆的一种影像化呈现。

捉妖记2为什么大年初一票房高(为什么说捉妖记2就是电影版的春晚)(6)

当春晚的魔咒施法于春节档,作为一部合家欢电影,《捉妖记2》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上映首日5.4亿的票房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多项纪录,足以证明其受欢迎的程度。如果观影的小朋友们都有手机而且去豆瓣评分的话,也一定可以把豆瓣评分整体拉高一个档次。

其实,我全程看得也是挺投入的,毕竟好笑又无尿点,特效制作的基础分也在那里,但就是谈不上喜欢。唯一的喜爱就是骰盅里跑出来的青蛙小妖,“欠钱十两”和女朋友的表妹尤为接地气,就像春晚上王菲的洗碗手套让人惊鸿一瞥、过目难忘。

看电影(春晚),不就图一乐呵;喜庆;团圆嘛。只要论及这个层面,任何商业逻辑,艺术规律都要为之让道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