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1)

小编所出生的彝村是个只有三四十户的小村庄,虽然全村都是彝族,讲着地道的彝族话,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想更多地了解彝族的历史以及文化。受限于村里没有一个能说得清的有识之士,小编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收罗,慢慢积累。期间,让小编最为困惑的莫过于彝族庞杂的支系了。如果谁能理出头绪来,小编定是佩服不已的。为了解惑,小编特撰小文,希图无所不能的网络大咖们能指点一二。

彝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2)

“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彝族因彝语方言和地域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变化和自身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彝语方言、土语和服饰。

操不同的彝语方言或土语的彝族支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彝族是一个支系繁多,自称繁杂的民族。不同的支系其自称也存在着不同。 彝语有六大方言,即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和中部6大方言,各方言内部还分许多次方言和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基本上很难相互通话和交际。

据《彝族简史》,彝族自称有35种,他称有44种。但这只是彝族繁杂的自称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在彝族的历史上有诺苏、聂苏、纳苏、罗婺、阿西泼、撒尼、阿哲、阿武、阿鲁、罗罗、阿多、罗米、他留、拉乌苏、迷撒颇、格颇、撒摩都、纳若、哪渣苏、他鲁苏、山苏、纳罗颇、黎颇、拉鲁颇、六浔薄、迷撒泼、阿租拨等上百个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彝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彝族。

——这是彝族人网所作的介绍。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夷”、“黑彝”、“白彝”、“红彝”、“甘彝”、“花腰”、“密岔”等。主要的自称中,云南昭通、武定、禄劝、弥勒、石屏,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这部分彝族约占总人口的1/2。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及开远、文山、马关一带的彝族自称“密撒(泼)”、“腊苏(泼)”、“濮拉泼”、“尼濮”等。贵州的彝族自称“糯苏”、“纳”、“诺”、“聂”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和云南宁蒗等县,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其余3个方言分布在云南。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史书中称“爨文”、“韪书”,或“罗罗文”、“倮文”,通称老彝文。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

彝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3)

彝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4)

向右直书或横书。贵州大方县发现的明代铜钟,铸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钟面刻写的彝文是现存最早的彝文铭文。许多彝族地区都保留着用老彝文抄写的书籍,如《勒俄特依》、《玛穆特依》、《阿姆尼惹》、《齐书苏》等。这些书籍可分为九类,即祭祀经文、占卜、历法、谱牒、诗文、伦理、历史、神话、译著,老彝文中大量使用同音假借字,由于彝语有六个方言,各地方言差异较大,代音的文字也因地各异,老彝文的字形、读音均不统一。为使彝文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1975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以“圣乍”话为基础方言,制订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文字,并设计出“彝语拼音符号”,便于注音学习。1980年国务院批准该方案。目前,已在四川彝族地区推广使用。

——这是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所作的介绍。

彝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5)

彝族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彝族到底有多少个支系)(6)

虽然有了这些介绍,但是小编还是有很多不解,如:1963年8月16日额《云南日报》报道:丘北县的彝族、僰人、撒尼、仆拉族划归彝族; 1958年,生活在广南、西畴、麻栗坡县的花倮人划归为彝族,总人数约2000余人;僰人就没有在上述分支中呈现出来;生活在麻栗坡、富宁县的彝族支系白倮(据传只有两千人)也无介绍。这几种支系是在哪些个大支系下的分支系还是自成一系,小编不得而知。但是从民族认定时间及后来支系归属层面讲,并没有相关线索。因此,小编总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

欢迎看官们评论、关注和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