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沉下心来专注执着的精神,是学问不做半句空的精神,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这样的精神品质来于何处,就来于做人的脚踏实地,来于几十年的坚守如一。牟迎龙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人朴实,技术扎实,行事踏实,他坚信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所以他三十七年如一日的把全部热情、精力都献给了航空行业,他无愧于我们当今时代的卓越“工匠”。

1981年的冬天,17岁初中刚毕业的牟迎龙只身从河北偏远的农村来到陕西西安。他像当时许多城市青年一样,顶替父亲的岗位进入了工厂,能够获得一份稳定工作,特别还是在国营庆安机器厂这样的军工大企业,在那个就业渠道不多的年代,这不仅让他的朋友们羡慕不已,也让年少的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因坚持不懈而出名的大国工匠(工匠牟迎龙脚踏实地)(1)

从农村县城到大都市,从只会使用简单农具的农村娃,到成为熟练操作复杂机器的工人,生活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面对困难,他勇敢地说:好吧,就让我从零开始。

进厂报到后,身材瘦小的他被分配到62车间模具工段,成为了一名刨工。他白天跟着师傅认真学习操作,脏活累活抢着干,晚上去夜校学习高中课程,自觉地补习知识。要干好活磨一把好刀是关键,为了能像师傅一样磨出锋利而耐用的刀,他着魔似的缠着师傅们请教,在砂轮机上用废刀不停地练习。经过不懈的学习与实践,慢慢地他掌握了磨刀的技术,自此他也向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从零迈出了第一步。历经2年的学徒实习,他刨出的零件各尺寸精度都在0.1mm之内,得到领导和师傅的一致肯定,经考核提前半年转正。

1985年5月,工段铣工组由于缺少骨干,本着工作需要,领导找到了他。带着领导给予的希望,他积极服从分配,从头开始,认真学习铣工操作技能,在短短的三个月实习期里,达到了能独立操作的要求。

年轻的他对铣床产生了浓烈的喜爱,铣床操作性强、复杂多变的工装零件正好满足了他好学、探索的心,在不断的学习与钻研下他成长为青年技术骨干。

为了提高技术,10年间里牟迎龙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来自学《铣工工艺学》、《机械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在庆安集团工人技能比赛中,他取得了铣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庆安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并代表公司参加了西北地区大赛。通过这次比赛,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随后他又报名到高级技工学校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2003年7月经考核被聘为高级铣工技师,并代表公司参加了陕西省职工技术比赛获得第五名,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因坚持不懈而出名的大国工匠(工匠牟迎龙脚踏实地)(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他心中的座右铭,更是他力量的源泉,他以实力赢得了工人的认可。

2004年、2005年他在庆安科技情报分别发表了《对称双复合型面(腔)的铣削》、《连接柱冷挤模的制造与铣削》,内容以提高加工质量为本,对加工0.02mm以下小间隙配合尺寸工件、上模冲头易断等难点如何解决,作了详细阐述,继续给工人们分享加工经验。

2004年12月,他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技术能手”。十几年来他一直牢记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接见他们“全国技术能手”时的话:“不但要将自己的绝活绝技展现出来,还要做好传、帮、带;要勇于革新,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2011年的一天,领导拿来一份图纸对他说:“这个零件是别的工段任务,外托加工的合格率在50%左右,达不到成批生产的条件。想让你看看能干不?”他接过图纸一看,这个零件是法兰盘,在直径30mm的端面上均布72个斜齿,分度误差不大于0.015mm,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在当时数控设备没有四轴,只能在数显铣床上加工,这是个挑战!看着领导期冀的目光,他拍拍图纸坚定地说:“我干!”他创新使用放大镜找正中心,将铣刀刀尖中心与零件槽底中心调整到0.01mm之内,进行分度加工,最终完成首件,经检验测量72个齿的分度误差不大于0.012mm,精度如同头发丝的五分之一。这批像艺术品般的20个零件,全部合格完美交付,受到了用户的盛赞。经过一段时间整理总结,牟迎龙在2012年庆安科技上投稿发表了《72齿法兰盘的精细铣削》,向一线工人分享了他的加工经验。此加工方法在2013年10月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凭着精湛的技艺,2015年12月牟迎龙被聘为“中航工业铣工特级技能专家”。

卓越的“工匠”必须紧跟时代的浪潮,当数控化的时代来袭,面对复杂的编程技术,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迎难而上,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稳稳地站驻在了铣工数控行业的第一线。

有一些年轻的工人们都很疑惑,编程这项对于不少大学生都难以灵活掌握运用的技术,已是不小岁数的牟师傅是如何运用自如的呢?原来早在数控技术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牟迎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项崭新的技术,当时他便认定这就是机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他开始着手于学习编程技术。

2004年,时龄四十的牟迎龙,第一次买回了数控专业的书籍自学编程知识,随后又买了一台电脑用来实践消化书本知识。日复一日,回家坐在电脑前学习编程渐渐地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看着显示屏中虚拟的铣刀按照他的编程路径,一步步铣出目标效果,他由衷感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到安心。不久后,厂里进了一台数控铣床,由于之前的充分准备,他很快就能得心应手的编程加工。

他不光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2018年夏天,由于公司新研无人机产品舵机安装座是异形件最薄处mm,如同一面小镜子的厚度,在加工中心等机床上无法加工。经验丰富的牟迎龙选择在北京精雕机床四轴加工,用高速度小进给量等方法解决了易变形问题;在大三爪上再装夹一个小三爪解决了装夹问题;在程序上,他逐步改变工艺采取的切削模式,对程序优化改进,由原来的2800个路径减少到534个路径,大幅度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白天他带领学员们挥汗如雨加工零件;晚上他加班校验工艺员编的程序,为第二天尽快开工做好准备。经过四个月的奋战,公司新研无人机产品系列156项,由牟迎龙和他的学员负责加工其中的75项584个零件,无一废品全部合格。

因坚持不懈而出名的大国工匠(工匠牟迎龙脚踏实地)(3)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牟迎龙知道他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精湛的操作技术,才是真正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了贡献。至今牟迎龙已带徒32人,对每一个徒弟他一直坚守手把手教导,将自己所掌握、所了解、所总结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倾囊相授。

“他平时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对我们很和善,从来没有什么架子,很难将他与那么多具有高含金量的奖项与头衔联系在一起,可工作上他又是相当的严厉,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只要我们有半分的懈怠与分心被他所察觉,那一顿呵斥必然是免不了的。”牟迎龙的徒弟这么评价他。

2015年分厂引进两台加工中心机床和一台北京精雕机床后,给他安排了6名大学生学员。领导郑重要求:加紧培训学员,以最快的速度让这三台机床运作起来,产生经济效益。重任在身,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牟迎龙安排他们每天在各自机床上练习零件的基准找正和工件定位,以使他们尽快熟悉加工步骤。来件加工时,他对每个人手把手尽心指导,帮助他们将书本知识尽快转换到实际加工中。通过三个月的严格培训,学员们基本都能掌握操作加工出合格产品。如今,他的学员们都逐步成长为各岗位的中坚力量。

什么使牟迎龙同志被称为“工匠”,我想正是因为他一步一步走来的认真与务实,因为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努力,比起称牟迎龙同志为“工匠”,我觉得他更像“螺丝钉”,平凡普通但却不可或缺,我想中国航空事业正是因为有牟迎龙同志这样的一颗颗“螺丝钉”,才能筑起一个又一个不朽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