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灾难的挑战,从远古祖先们祈天保佑、被动承受到学会“亡羊补牢”凭经验应付,一步步到近代人类扬起“预防”之旗,直至现代社会全新的安全理念、观点、知识、策略、行为、对策等,人们以安全系统工程、本质安全化的事故预防科学和技术,把“事故忧患”的颓废认识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现实社会“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机”的自扰情绪变为抗争和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包含着人类安全哲学——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发展与进步。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之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1)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包含着人类安全哲学——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发展与进步。

工业革命前,人类的安全哲学具有宿命论和被动型的特征;

工业革命的爆发至20世纪初,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在事故的策略上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在方法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飞跃,即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

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哲学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现代军事、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哲学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安全科学技术和人类征服意外事故的手段和方法。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之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2)

从历史学的角度,表1-1体现了上述安全哲学发展的简要脉络。

表1-1 人类安全哲学发展进程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之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3)

1.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这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表现为: 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事故对生命的残酷践踏,但人类无所作为,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事故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泯灭,这样的社会落后、愚昧。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之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4)

2.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经历的基础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段,常见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如: 调查、处理事故时的“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统计学的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3.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建立了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认识到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的综合措施。其具体思想和方法有: 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与生产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设计;推行系统安全工程;企业、国家、工会、个人综合负责的体制;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生产企业岗位每天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安全检查系统工程。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之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5)

4.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类在安全认识论上有了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方法论上讲求安全的超前、主动。

具体表现为: 从人与机器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不但要解决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

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

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

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企业在考虑经济发展、进行机制转换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同时规划、发展、同时实施,即所谓“三同步”的原则;

进行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态度“5S”活动,生产现场的工具、设备、材料、工件等物流与现场工人流动的定置管理,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的“三点控制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

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意义(安全生产管理之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生产管理方针)(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