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文解字,依照《说文解字》的字序,《说文解字》540部中,“艸”部相对靠前,说完天、地,说完君王和相对高雅的“玉”,许慎就开始关心食物和药材了,因为这些字常用,也关系到人的基本生活,“艸”部中的粮食、蔬菜或药材又相对靠前。今天所解说的字仍然还在“艸”部(草字头),六个汉字指的分别就是蔬菜和药材,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1)

(今天要解说的6个汉字)

1、芓。读作zì或者zǐ。《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麻母也。从艸子聲。一曰芓即枲也。”什么意思呢?这里的麻母并不是中药材麻母,而是植物“麻”的雌株,另外说芓就是“枲”,上一节说过“枲”就是麻,也就是说芓也可以用作麻的泛称。段玉裁注称:“《仪礼》传云:“牡麻者,枲麻也,然则枲无实,芓乃有实。统言则皆称枲。析言则有实者称芓,无实者称枲。麻母言麻子之母。”解释得很清楚了,所谓的芓就是牡麻,结实的麻。草头下的子有会意的意思,这种麻,会结子。

读作zǐ时,通“秄”,意思是给禾苗的根部培土。“芓”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2)

(芓的小篆写法)

2、䔬。读作y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芓也。从艸異聲。”意思就是说,䔬其实就是“芓”,但为什么又要造出一个字呢?《玉篇.艸部》中称:“䔬,连翘草。”清代桂馥《说文义证》里称:“《释艸》:‘连,異翘’《本草》苏恭注云:‘子作房,翘出众草。’据此则连翘名䔬,以其房也,因䔬为麻房,借作药名。”显然,䔬,除了是芓的意思外,还有一个意思,指的是连翘,连翘是植物名,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3)

(连翘)

连翘可以入药,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平常我们用的“双黄连口服液”、“黄连上清片”中都有连翘的成分,连翘开花的时候很好看,漂亮的连翘不仅可供观赏,其根、茎、叶,果具何入药,这实在是一种神奇的植物。“䔬”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4)

(䔬的小篆写法)

3、蘇。读作sū。这是个繁体常用字,简体就是苏。《说文解字》给的解释就是:“桂荏也。从艸穌聲。”这个解释很让人糊涂,因为按《说文》字序,桂荏二字都没有出现过,就用它来解释先前的字了。名词解释起来本来就费力,许慎估计也是无奈。其实蘇就是紫苏。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5)

(蘇)

关于蘇字,小时候记过一个谜语,可能便于记忆,谜面是:“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已碎,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谜底就是一个”蘇“字,是个拆字谜。关于这个字,《尔雅.释草》邢昺疏说:“蘇,荏类之草也,以其味辛似荏,故一名桂荏。”陶注《本草》(就是《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的医学著作,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是一回事)里称:“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生池泽中者名水蘇,皆荏类也”,就是说,蘇,归荏类,蘇又分好多种,单称蘇,指的就是紫苏。

当然,蘇还有其它意义。

蘇还用来指柴草,《方言》里说,“蘇,芥,草。江、淮、南楚之间称为蘇,自关(函谷关)而西或曰草,或曰芥。它由此还可以用作动词,指割草,取草的意思,进而再引申,指草木的重生,再生,如万物复蘇,又指人的醒悟,睡不着,因为动态的原因又指须状下垂的饰物,如流蘇等,它还是江苏省的简称,也是苏州市的简称,如苏绣。也是苏维埃的简称,比如苏区。还曾是国家的名字,如苏联。还是姓氏,如苏东坡等。蘇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6)

(蘇的小篆写法)

4、荏。读作rě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桂荏,蘇。从艸任聲。”,这个字,上面已经提到过,相对蘇来说,它指的就是白苏,也是植物名,一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有锯齿。秋天开白花。总状花序。种子可以榨油即苏子油,为油漆工业原料。叶可提取芳香油,茎、叶和种子入药。《方言》里称:蘇亦荏也。关之东西,或谓之蘇,或谓之荏“。关里关外(函谷关)的称呼不一样,白苏的样子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7)

(白苏)

白苏极易繁殖,《齐民要术》里称,“荏性甚易生,……园畔漫掷,便岁岁自生矣。”由于荏生长迅速,又引申有快速生长和毁灭之意,如时光荏苒,即时光易逝的意思。又因为荏虽然繁茂,但并不坚硬,所以荏又有“软弱,怯懦”的意思,如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严厉,内心怯懦软弱。荏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8)

(荏的小篆写法)

5、䒨。读作shǐ或s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菜也。从艸矢聲”除了说它是个形声字之外,就给了一个提示,它是一种菜。具体是什么菜,暂不知道。字形上要注意,这个字的下部是一个箭矢的“矢”,而不是一个失去的“失”,那是另外一个字。读sì时,一般的字书给的解释就是蒿草,这是一种常见的草类,按照传统,每逢端午节时,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要插上艾蒿,据说能避邪驱瘟,其实就是这种蒿草,蒿的种类也很多。其中一种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9)

(蒿草)

如果我们做个联想,或许“䒨”做“菜”讲的时候,就是我们吃的菜叫“茼蒿”的,全国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样,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10)

(茼蒿)

这个意义是我们猜想出来的菜名,也有地方称茼蒿叫义菜、鹅菜的,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菜,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但究竟“䒨”是不是“茼蒿”,我们还不认定,这里的猜想不一定准确,只是在《说文》给的线索太少时,略作猜想,便于记忆,另外《说文解字》并无“茼”字,所以,这种猜想或者将来会为更高明的学者证实。“䒨”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11)

(䒨的小篆写法)

6、䔇。读作qǐ或á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菜之美者。雲夢之䔇。从艸豈聲。”纯看这个似乎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菜,只知道是“菜之美者”段玉裁注:“伊尹对汤曰:‘菜之美者,云梦之芹’高注:云梦,楚泽,芹生水涯,许作䔇,盖殷微二韵转移最近,许君采自伊尹书,与《吕览》字异,音义则同。”原来,这个䔇,《吕氏春秋》里本来就是芹。因为二韵转移,许慎给写成䔇了。但段注并不一定准确,因为《说文解字》在艸部另外收有“芹”字,下面标注就是楚葵,显然就是我们所说的芹,但我们也找不到更多的线索,只能暂时依凭段注。芹菜是常用菜,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均很大,它的样子各地所产也有不同,大致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12)

(芹菜)

段注中所谓的云梦,就是指楚地的湖(就是当今湖北蕲春县一带),或许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最早的芹菜发祥地,所以芹菜还有两个别名:楚葵和水英。《诗经》中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古代高等学府旁边成半环状的河为“泮水”,而“采芹人”或“采藻人”多指有才学的秀才,比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所作对联有一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这里的采芹人,指的就是贾府的读书人,而不是普通的仆妇或仆人。贾宝玉上下联用典都出自《诗经》,他可不是个没才华的人。

䔇读作ái时,所有的资料里指的都是一种干菜,也没有详细说明是哪种干菜,因此无法再多说。䔇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中的关于食物的名字(说文解字第40课在古代)(13)

(䔇的小篆写法)

需要说明的是:要对远古的这些粮食、蔬菜、药材、花卉各种品类的名词作详细解释,实在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名词常常就只给了个名字,并没有解释,随着历史发展,又有复杂的变迁,古今名字一样又有可能指不同样的事物。再加上名词通常是事物的定义,是古人起的名字,不讲道理,就是个名字(李白为啥叫李白呢),所以解释起来难度较大。

(【说文解字】之40,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