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上这样说,曹州十大镇,“ 青龙左盘,白虎右踞”这白虎说的就是今城北四十里的白虎集。这座古镇原叫高村镇,那为啥又改名白虎集,有这样一段挺有意思的传说。听老人讲,在很多年以前,这个地方北傍黄河,南望曹州,通往京城(北京)的“岔路”从村中穿过,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从河北来去,曹州,还在这个村住过呢。这里不仅是连南接北的交通要道,而且,西北有著名的庄子钓鱼台,东南有宁武子墓,还是个风景宜人的好地方。闻名方圆百里,黄河南北没有人不知道的。镇子上三日一小集,五日一大集,逢年过节,庙会不断。通往镇子上的八条大道上从早到晚,赶集上店的乡民,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有到这里游玩访古的人,络绎不绝。在镇子东门外,有座天齐庙,建筑宏伟,玻璃砖瓦,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十分壮丽,站在庙门前高高的石阶上,放眼四望:十里风光可以尽收眼底,别说赶上集会日,就是平常到这里来的乡民游客都很多、庙院里终日烟火缭绕,非常热闹,

不料,有一天,不知从那里来了只老虎,看中了这块宝地,闯了进来,吓跑了和尚,庙院被它占据。这老虎时常出来站在庙门前东张西望,说不上啥时候还大吼一声,好像打雷一般,整个镇子都打颤。到了夜晚,它便出去四处觅食,东窜西跑,不是咬死牲畜,便是伤害人。闹得家家不得安生,人人说虎色变。天不黑,都大门上锁,二门插栓,再没谁敢走出家门,连小孩哭闹都不敢出大声。从此,四方乡民不再来镇上赶集上店,远方客商绕道远走,更没人再来这里游玩,变得路断人稀,庙院烟火断绝。

在镇北黄河渡口上,有个靠摆渡为生的小伙子,自从发生了虎害,断绝了生路。他整天蹲在船头上苦思瞑想,一心要把老虎赶跑,可想来想去,总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这一天,忽然从河北来了个老头,相貌清秀,慈眉善目,说要过河去庄子钓鱼台。小伙子便把那生虎害的事讲了一遍,劝老人不要过河,真要去,千万也要赶在天黑前离开,可不要到镇上去留宿。老人听了以后,面有愠色,自言自语道:“果有此事, 黎民何辜。何处山林野兽,到此平州之地为非做歹,可恶,可恶!”走上船,他随手拣了根柴棒,沾着黄河水,在船头板上画来抹去,竟然画的也是一只老虎。只见白额吊睛,头顶王字,二目耽晚,跃跃欲试,形象生动逼真。老人过了河,一句话没说,下船就走了。小伙子看着那变得模糊的虎画,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这天夜里,还不到二更,忽然刮起一阵狂风,还夹杂着一股难闻的虎臊气,一股股直往船仓里灌。小伙子马上意识到,这准又是那天齐庙里的老虎出来觅食了。他想,何不乘机把它引上船来,打落河水中,除掉这个祸害。于是,他便故意发出鼻声。老虎听到后,果然走了过来,正要纵身跳上船,忽然发现有只白虎站在船头上,二目怒视,射出两道白光。这一下,那觅食的老虎可吓破了胆,吼得一声,调转头拼命朝天齐庙逃去。第二天,人们发现老虎死在了庙门前。

原来,为玉皇大帝守卫南天门的有两只神兽,左边是碧甲青鳞神龙,右边是白额吊睛神虎。老人画的白额吊睛虎,看到来觅食的老虎后“古”了。那觅食的老虎,知道自己偷偷跑到平原地来为害,是犯了“天规”的,如果被“神虎”捉去,定会受到玉帝惩罚,所以,当他看到“神虎”怒视以后,便望风而逃。没想到,只顾了逃命,不留神一头碰到天齐庙门前的石狮子上,便死在了那里。

为害一方的老虎死了,人们个个欢天喜地,可又十分稀罕,老虎怎么会自己碰死?当听了摆液的小伙子的讲述后,全镇上下议论纷纷,有的说,一定是位神仙下凡了,特地画:“白虎”来保护这一方的百姓。也有的说见到了那位画虎老人,他是“画圣”关道子。可到底是谁?从来也没人做过考证不过,确有实事,老虎神镇碑上就有记载。因为这件事越传越远,越传越神奇,这座镇子也因而改叫了白虎集。从那时起,这里的人们都喜欢在家里挂副白额吊睛老虎画,这个风俗,一直留传到现在。

民间传说八百老虎闹东京的故事(鲁西南故事白虎集的传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