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是指在把握大势前提下为实现战略意图而应具备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和坚定沉着的行动能力,是基于全局性根本性长久性的稳定重力,是决心信心恒心的体现,也是意志、毅力和智慧的体现。只有具备强大战略定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站立大局谋划长远。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十分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前苏联进行和平演变,由于前苏联共产党缺乏战略定力,失去了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直至今天俄罗斯也没恢复元气,教训深刻。

战略定力来源于战略自信。只有自信才有底气,有了底气才有力量。今天,我们的战略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受尽屈辱,国破山河碎,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始终坚定这种自信,我们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魄强国强军。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战略定力源于正确的判断。世上的事物总是处于永不停顿的变化之中,只有正确判断形势,才能正确选择行动。当前,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利益多元思想多样,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世界上有一部分政治家对中国发展持怀疑态度,还有一部分人等着看笑话,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阴谋家扮着“友好”的面孔,给我们出“偏方”来误导。对于外界各种不同“声音”,我们要善于“听音”,分辨不同声音的深层含义,时刻保持清醒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发展的脉搏,在众说纷纭中选择改革发展的良方,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蹄疾而步稳地建设各项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战略决胜能力(战略定力关系伟业成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