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声 | 闻名遐迩的“猿人洞”

水煮青蛙的真实故事(原创散文传说这只罐子是张天师曾经煮过海螺的)(1)

长阳钟家湾闻名遐尔,只因此地的石灰岩溶洞中挖出了距今不少于19.5万年前的“长阳人”化石,当地人称这溶洞为“猿人洞”。

钟家湾龙洞所在地,古称老鸦岭。清代《长阳县志》清穆宗同治5年丙寅(公元1866年)记载:老鸦岭,邑西南八十里,有土坑,形圆如锅,围数亩余,其底有小眼如井口,深不可测。一日,眼突陷成巨穴,沿围数丈,裂处有拆缝。中若空,掘得死物:骨脑如巨兽,身盘穴口二周;其刺骨如猪肋而锐;有四齿,粗如巨指,长三寸;板牙四枚,径半寸,长二寸;入城市之众莫识……视神物委蛇(巨龙)之遗。

老鸦岭,罐垴山之古称,曾建有“老鸦庙”,遗址尚存。此山山中有埫,埫边有洞,埫洞相依。其上埫也称叫花子埫,清末建有高大的四水归池绅士庄园。中埫也称翟家埫,埫下有水帘洞、猴子洞。下埫为“猿人洞”所在地,洞口上有千姿百态的寒武纪石林。

罐垴就在我老家附近,海拔900多米。据1954年转业北京新华通讯社的周茂文老师(我老家附近的“清江人家”周氏第九代传人)介绍:罐垴半山腰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两头细中间粗,形同一只巨大的罐子。

更为神奇的是,罐子的顶端有那么一块横着的大石板往南伸出,远远望去,栩栩如生,像一只盖歪盖子的大罐子。故那山叫罐垴。

传说,这只罐子是张天师曾经煮过海螺的。

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位皇帝下江南游玩,听说钟家湾有个龙骨洞,就召来了据说是法术高强的张天师,看是什么妖怪竟然如此残害龙族。

当然,这位皇帝想的不是动物保护的问题,而是因为皇帝自以为是真龙天子。而龙呢,就是他帝王的本家。

张天师来了,一看现场,说是此地有妖,需要降妖。

说降就降,正准备做法事,张天师发现他那只吹着施法号的海螺不见了。他以为是妖怪施了妖法了。

于是,张天师画了一道符,往东一扔,那符迳直飘去东海,取来48只鲜海螺。

可这鲜海螺是吹不响的。张天师画了一只大罐子,把鲜海螺装进罐子里,放进温吞水,支起八卦炉,点起阴阳火,烧呀烧呀,可那鲜海螺就是煮不死。

一直煮了七七四十九个时辰,才现出一些火功来,也许是妖魔使的坏,那巨大的罐子竟突然间歪了。

张天师慌忙把罐子扶了一下,还未扶正,那罐子里的鲜海螺一个个地往外滚,莫看是些海螺,滚起来可真快!

张天师赶忙去追,只追得最慢的一只,追到后,取出海螺肉,开了螺眼,便吹得响了。

有了海螺,张天师就降服了妖怪。从此,这里再也不会有妖魔残害龙族了。

于是,东海来的48只海螺也都在这儿安家。经过点化,带点儿仙气,附着在岩石上,长生不老了。

其中那只张天师吹过的海螺,成了海螺头,称为天师海螺。

据说,只要找到这只吹得响的天师海螺一吹,其余的47只海螺就会一起响起来(传说能吹响的天师海螺在小坳子附近)。

说到那只罐子,当时张天师手忙脚乱,没有扶正罐盖,直到如今,还是帽子歪歪戴的模样儿。

罐垴山下的猿人洞,自古以来产龙骨。清代《县志》记载:“深山古洞中,多有此物,舔之粘舌者龙蜕也。”据当地人说,上世纪四十年代,不少“叫花子”用龙骨给人治病,尤其是以“刀口药”治伤口最有效。记得小时候我的爷爷背上长一鸡蛋大的脓包,腐烂裂口,就是把那种龙骨用刀刮成粉抹,分次撒在脓包上面,吸干水分,然后结疤去壳,新的肌肉重生后即癒。传说当地不少人的家里,皆备有这种龙骨做刀口药。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些商人开始收购这种龙骨。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找到了这一挣钱的门路,蜂涌而入进洞挖出了数万斤“龙骨”,卖给了供销合作社。

此事引起长阳一中生物教师陈明治的注意。于1956年7月9日,带领四个学生,风尘仆仆赶到钟家湾,在那龙骨堆里找到了一块人的上颌骨及附着的一枚牙齿化石。当即附信邮寄省人民委员会(省政府)。

1956年8月初,省文化局派省博物馆毛在善馆员来长阳,会同县文化科龚发达科员赴钟家湾调查並制止采挖化石行为。他们进“龙洞”发现:石灰岩溶洞内,分为东洞和西洞,洞身向北偏东方向延伸,东洞进口后有一大厅,长约12m,阔约6m。洞厅另有南北两洞延伸(北洞长12m,阔2m)。因此这个“龙洞”实为三洞两口一厅。据当地人传说,还可进去两里多远。

1957年2月17日,著名人类学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院士专家组亲临长阳,对龙骨洞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发掘,又获得一颗古人类左下第二前臼齿化石。伴随出土的还有熊猫、犀牛、老虎、古豺、巨貘、豪猪、剑齿象、竹鼠、角鹿等四十多种共生动物化石。

贾教授根据先后出土的化石断定,钟家湾的古人类为“更新世纪中期的后期”古人类化石。並以发现地在长阳而命名为“长阳人”。

钟家湾“长阳人”遗址,己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罐垴山下建起了新的钟家湾村村委会,内设村史馆。“长阳人”主题区布置有“长阳人”遗址展板,存放有部分“长阳人”遗址的遗物。

水煮青蛙的真实故事(原创散文传说这只罐子是张天师曾经煮过海螺的)(2)

“长阳人”的发现,填补了“亚洲长江流域”和“中更新世后期”古人这两个空白,改写了古人类起源的历史。震惊了世界。

1956年“长阳人”化石出土,“东方文明西来说”不攻自破。所以说古人类“长阳人”是世界的瑰宝,是亚洲的自豪,是中国的骄傲。

“长阳人”化石,现已陈列在中国历博物馆。“长阳人”被写进《辞海》和中学生历史教科书。

为适应人们参观游览和对中小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和传统文明教育,喚起“长阳人”的后裔们,对祖先的祟敬,对故土的热恋,经文物管理部门设计,在“长阳人”遗址的山坡上建起了纪念性的“究古亭”。亭的造型,飞阁流檐。亭的四周山石重叠,或绿或黄,或青或红,或紫或褐,在和熙的阳光下,交映生辉。在亭旁的山石上建造了动物雕塑群,组成了一幅自由和谐的天然图画。

游览此地,可追溯到“人”的发展史。让人超越时空,回到二十万年前的清江两岸,那虎狼撕逐、雄鹰搏击、锦鳞穿梭的情景……让人们想象到“那人与禽兽搏斗、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不知经过了多少代、多少年!

如今的钟家湾,成了长阳颇具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旅游点。

1983年,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黄河、长江的杨联康先生专程到“长阳人”化石洞遗址朝祖,並肃然题辞:向19.5万年以前的老祖先“长阳人”致敬!向“长阳人”的研究者一一贾兰坡教授致敬!

1985年11月6日,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专程赴钟家湾扣访了“长阳人”化石洞。

诗人在洞前久久伫立,久久徘徊,思索万千,感慨万分!他感谢考古家们在这里找到了稀世珍宝,把“长阳人”从数十万年前的地底喚回了人间。欣然命笔,挥毫赋诗:“此生此行记长阳,山长水长情谊长。青山多见巴人迹,少年还唱贺军长。歌向何方路何往,心同人亲话衷肠。停杯不须问生地,长阳亦是吾故乡。”

钟家湾猿人洞于罐垴山南麓,这里山舞龙蛇绕天际,石怪嵯岈出密林,洞亭碑林塑远古,伴生动物造洪荒。增趣添雅,别具洞天。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范增先生为该洞亲自题写了“长阳人”三个大字。

“长阳人”非仅属长阳,应属于人类。

“长阳人”非仅属长阳,应属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