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作家吕挽写的,平时不喜欢看过于青春的小说。但是这本书的名字很华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通俗意义上的青春类文本。只是里面的文字像是长了刺,能让你读出青春的疼痛。

书的开头是从1992年的春天师大校园里的樱花开始的。烂漫的樱花带着浪漫的邂逅,还有你不可预知的悲伤。这些细节的描写让我深深的喜欢,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属于我们的青春。

李然深爱着周蒙,少年情怀,纯真的,又带着一点点轻率。似乎是轻易地别离。仿佛他是一个幻影,来的匆匆去的也匆匆。

再次邂逅时已是中年,彼此都有了家庭。难以割舍的罪恶和快乐。文章细碎的写到:周蒙抬起头笑着说,两行眼泪齐刷刷冲过她的面颊,“我本来以为至少可以和他在一起,至少是一个晚上,”她摇摇头还在笑,“可我做不到。” 就像李然说的:爱过了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怀念。”  

李然和周蒙在各自的爱人身上看到了曾经的彼此,只是这份爱已经随风淡淡的遗忘了。就像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一样。

罗大佑的哑嗓子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个仓促的小店悠然响起: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流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这是一首老得不能再老的老歌,让我们轻轻退开一步,等它——唱完。 

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爆发的矛盾,老情歌般的氛围中,两人内心的爱情之潮波涛汹涌。他们似乎是平淡地分别了,只是再一次深深地懂得:他们依然爱着对方,刻骨铭心……

听着这首歌,想起以前加之无数的的过去里,我们用心用笔将自己的爱,一一记录下来的时光。这样就已足够。 

李然总是飘忽不定的,他出差,拍摄,居无定所。周蒙想去看他,但是又顾及父母。于是她写了一封又一封长长的信寄给李然。然后再在每一天里一个人等着邮件等到天黑。

无奈的生活。这是他们无法控制的爱情。

下着漫天飞雪的北京,终于空荡荡的。只留下雪花的声音。仿佛也只剩下了周蒙。

别离总是黯然。 

整本书里写到:周蒙还不到十九岁,她的生命中发生过什么呢?遇见李然跟他恋爱就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事件了。在北京她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暂时分散了注意力,现在呢,两个人是天天见面,可是,每一天和每一天又是那么的不同。

然而,这一对痴心的恋人却并没有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爱情,曾经的甜蜜留给了青春,剩下的是我们要的生活。

慢慢的读着这本书,仿佛夹杂着许多的音乐,钢琴,柔情的凄恻的。还有满目灿烂绚丽的烟火。在黑暗寂寞的夜空中。

有人说爱情是一场偶遇的烟火。有些人能够看到。有些人一辈子平淡。尤其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没有人有太多机会看到烟火。

安妮很喜欢漫画作者欧阳应霁,画家有一组关于烟火的漫画。他说,这个城市的人突然看到一场耀眼的烟火。可是并没有什么节日。所以他们相信这只是一场幻觉。

小说最精致的是结尾。

繁华的路口,看到路口有公用电话亭。她很想给他打一个电话。好像从前,每次他离开了,她才想起最最重要的一件事还没有对他说。只不过这一次,是她要离开。

时光的路途上,只留下爱情的足音。

然后一切消失。 

只剩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大结局(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