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五行说是将万事万物按照五种形态比类到五种具体事物中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

(一)整体分类,(二)讨论关系

个人如何理解五行学说(极简国学五行学说)(1)

五行相生相克模拟图

五行的命名与定性:

《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行的运动形式:

水(代表润下)类比阴阳学说中的阴长阳消

火(代表炎上)类比阴阳学说中的阳长阴消

金(代表收敛)类比阴阳学说中的阴长阳消

木(代表伸展)类比阴阳学说中的阳长阴消

土(代表中和)类比阴阳学说中的阴阳平衡。

五行的转化关系:

相生,代表两类事物的促成关系,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代表两类事物的克制关系,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抵消的关系;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探讨的是相生还是相克,一定是“伸展”生“炎上”,“润下”克“炎上”,而不是用木头点了一堆火,再用水把火浇灭了。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息息相关,同属取象比类。为了研究联系作用而进行分类讨论。阴阳把一个整体分为两类属性,五行把一个整体分为五类属性。这两种取象比类,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行各业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