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安历史概况(文化大县怀安历史建制渊源)(1)

孙义

怀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冀、晋、蒙三省区交界,地势优越,历史悠久。如今,它走过了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历经了漫长的建制沿革。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有古人类聚居,就有我们的远祖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行,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古代文化。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社会的朝代,相传它是由禹的儿子“启”所建立。怀安当时地属夏王朝九州中之冀州。继夏而后,在成汤建立的商朝怀安仍属冀州之地,其境邻为由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逐渐演变和转化而成之方国,他们向商王朝称臣进贡。进入西周,我国已是奴隶制社会之晚期、此时,怀安分属于幽、并两州。至春秋时地属西周王朝分封之诸侯国“代王国”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之初期,各大国继续相互攻伐并兼并其他小国,进而形成七大诸侯国并立称雄之局面。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世卿分晋,各自立国。之后,赵国灭中山(国)破东胡,向北拓地千余里,筑外长城与匈奴为界,置云中、雁门和代三个郡,怀安时属赵国之代郡地。

公元前207至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统治,废封国之制,在全国推行“都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至四十郡,怀安隶代郡之代县(治今蔚县境内)。

进入西汉,又大封同姓、异姓诸王和功臣建立一些王国及侯国,即所谓诸侯国,所以地方政区采用“郡、国”并行制。同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至武帝时又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巡察部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0年),于今县境旧怀安村置“夷奥”县,属州刺史部上谷郡、治所祖阳(即原怀来故城)。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又于今县境之西部置马城县(治所约在今东洋河村或良民沟村附近),其隶于并州刺史部之代都,而马城县当时还为代都“东部都尉”之治所(似今省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至东汉初中期。县境大部仍属上谷与代两都之地。到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并两州之地调整合人州、其县境部分又为州之地。同时东汉末汉王朝统治者改部(州)刺史为州牧,将部(州)变为郡国以上的级政区,于是地方政区也由过去的郡、县两级改为州、都、县三级之制。三国时、曹魏雄据北方、县东部属魏国融州之上谷郡、州设州牧或刺史,以统率军队,管理民政。其地大部为拓跋鲜卑族所有。大约于曹魏中后期,县境东部之夷奥县亦省废,旋即又改置下洛县。西晋时废西部之马城县。晋是我国进入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原来以畜牧业为生的各族,以后逐浙从事农业生产,在政区划分上基本承袭前代。途到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年),分州上谷之属地置广宁郡、郡治在西晋之下洛县(今涿鹿县),于是县境东部又改求于幽州广宁郡,而县之西部则分属代郡和拓跋鲜卑族。

从公元317至420年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后共一百零几年,怀安先后为五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后越、前燕、前秦、后燕和代北之魏国政权所享有。同时。在此时期内,各族人民因政权之变化面大量内迁,有不少鲜卑和鸟恒族人。此时就在怀安境内定居下来,由于他们在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受汉族的深刻影响以后而逐渐走向汉化。

到南北朝时期,县境大部则为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所有。北魏文帝太和十年(376年)时,于今县境南忻电置燕州大宁郡、领小宁与大县。到东魏时废燕州,又分恒州(今大同)东部置东燕州,领属大宁都。全北齐王朝时,又分东燕州地置北燕州(治所今涿鹿县)并废大宁郡,新置长宇、永事二郡。怀安县属永丰郡。北周时,又改北燕州为燕州,仍领长宇、水丰二郡。县属于永丰郡。在整个南北朝时期,北魏统治者曾迁山东六州吏民与少数百工使巧等四十六万余人充实京师平城(今大同)和京内外,有部分迁民“计口授田”在县境内定居农,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在太武帝初还营建县境内东洋河村至南堰截村之间的全长三十六公里魏长城。

进人隋朝,地方政区改为州(郡)、县两级建制。隋场帝时废幽州改为郡,废燕州置怀戎县(治所在今涿鹿县境),怀安此时为涿郡怀戎县地。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唐朝初期,依照地理形势于境内设道,和汉代相似而做为监察区,以后又增设道数,但逐渐由监察区向行政区过渡。于是不久,地方政区便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2年),于今之左卫镇营筑边防重镇“九子”。九子先属河北道妫州(治所在今怀来县),后又改隶河北道武州(治今宣化)。到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唐王朝统治者,取儒家经典“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并以此为县名于今旧怀安村置怀安县,其先后隶属于河北道之武州(治今宣化)和新州(治今涿鹿县城)。

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同光初年又废怀安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乞求辽国出兵帮他灭后唐为条件,割今河北与山西两省所辖属之部分州县及燕云十六州于契丹,从此怀安全境又进入辽国之版图。而且,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也由此相继建立,民族融合亦进一步加强。辽代承袭唐制,地方政区采取道、州、县制、即州之上以五京为中心分成五道。当时今山西雁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均属西京道政区。辽穆宗应历十三年(963年),枢密使高勋启奏分划归化州、文德县之地于今旧怀安村复置怀安县,领户三千。怀安初隶西京道奉圣州,后改属西京道大同府。辽圣宗开泰三年(1014年),又分归化州之地于今左卫(唐代九子城)置德州和威宁县,州县共治城。但此时,辽统治者又将唐九子城更名为“南平庄”,将今之旧怀安村定名为“水宁庄”。

继辽而后,进入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女真族所建之金朝,其行政区划和辽代样,发祥地仍采取原国制,及保持对原部族与属国的统治方法,而对原宋、辽地区则择优以从,基本承袭沿用其旧制。于全国分路而治,路以下设府、州、县三级地方政区予以管理。当时,怀安全境先后分属于西京路大同和宣德州(治今宣化,宣德州即辽代之归化州)。金代,怀安县仍设置如昔,但至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金王朝统治者对政区又調整改划:省德州建置,将威宁县移治抚州,并将原州、县共同之治所南平庄更名南庄,仅成为乡级政权之所在地,其地世隶于宣德州之宣德县,后又改属宣德州之宣平县(治所即今万全县宣平堡)。

在此四十余年后,金朝即将走向彻底崩溃,在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再一次南下攻金,败金军于会河川(今南忻屯与第十屯之间)。金将胡沙虎败退至会河堡被元军围击,全部覆没。进入元代、十分重视农业和工商业之发展,并实行军民屯田。元世祖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面推行“行省”制度,分全国为十三个大行政区,即在各大区分设地方级政区“行省”等以进行管理。行省以下为路、府、州、县等四级地方政机构。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怀安县从上都路顺宁府(治今宣化、即金代宣德州改名)划出,改隶于中书省隆兴府(后又改为兴和路)。元英示至治元年(1321年),又将顺平府之宣平县由大新镇(今万全县宣平堡)移治辛南庄(今左卫镇西),从此,蒙元一代在今之县境又基本成为两个行政区划建制格局。

1368年,继蒙古统治之后朱元璋“囊括四海”面有天下,完成对全国的制格局。重新统一建立起大明专制王朝。洪武初,明统治者为了军事和巩固边防之要,消边,壮大军防、普遍实行新的军事制度“军卫法”,即在京师和全国各地普设卫、所。此时怀安于县治所设低于卫一级的组织“怀安守御千户所”、以电兵成守,抵御北元蒙古之人侵。洪武三年(1370年),明军攻克大同及怀安,然不久其县境就又被粗搔扰侵占。洪武四年(1371年)、由于元末之战乱、田园荒光,百姓逃亡,城空民稀,不利战守,因而先后尽近怀安及宣平两地之民于内地。洪武九年(1376年)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在人们口中仍相沿称“行省”而不改),将全国分南北直隶和十三个布政使司,怀安当时隶属于北平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废怀安守御千户所、升置为怀安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今怀安城营筑竣工怀安卫便由旧怀安村移治新城。同时。于今左卫镇又建置万全左卫。上述两卫先后求属于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大同)与北平都指挥使司,于是怀安县境仍为两个卫的建置格局。永乐十七年(1419年),保安右卫由顺圣川(今阳原县)迁来我县西沙城村。二十年(1422年),又由西沙城迁至今怀安城。此时怀安卫与保安右卫两卫共治一城。明宣德五年(1430年),于今宣化(当时名宣府镇)置万全都指挥使司,以统著京师西北各卫所、而怀安卫与万全左卫于是年也改隶万全都司。同时,保安右卫于该年亦裁减省废,其原辖地并入怀安政区。景泰五年(1454年),万全都司置分守(协守)两路参将于柴沟保。嘉靖四十五年(156年),又分西路为上、下两路,即万全都司之上西路与下西路,今左卫等地属上西路,而柴沟堡、西阳河与怀安等地属下西路。明崇祯八年(1635年),又将上下两路并入怀安南山界之南山路,隶于南山路分守道。崇祯十七年(164年),李自成率义军陷怀安,设县级地方政权五月有余。

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迁都北京,初地方政区划分基本沿袭明制。迨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便尽革厅卫之制,改设县府,于是将怀安卫改为怀安县,同时又废万全左卫之建置,并省革“万全”二字改称“左卫”,并将其原治所及其辖地一起并入怀安,仅成为县之大乡保,分领一县东路的军务与政事之治所。此时,怀安隶属直隶省宣化府并直至清末。进入民国时期,政区建置又有改易。民国二年(1913年)改直隶所属各府为观察使,宣化府改为口北观察使(驻今宣化),以后又改观察使为道。当时宣化、怀安等十县属直隶口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胜利后,改直隶为河北省。次年、又将原察哈尔特别区升为察哈尔省建制,省会设在张垣(今张家口),将原口北道所属十县全部划入,怀安为其中之一县,列为三等级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怀安被日寇侵占,随之建立起日伪怀安县公署(政府),隶属于日伪察南自治政府。1941年怀安与万全两县合并为日伪“万安县”(治所今柴沟堡,名万安镇)。之后日伪“万安县”仍隶属由原察南自治政府改制易名的日伪蒙疆政府之察南政厅于宣化省(治所在今宣化)。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经三年之解放战争,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终于在1948年迎来了全县之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又恢复了历史悠久的怀安县建置,县政府所在地仍设在原治所怀安城。1951年为适应社会经济之发展,怀安县政府又移治柴沟堡,隶属于察哈尔行省。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怀安县始进入河北省政区。至此,怀安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漫长的历史沿革,继而和全国一道奔向新的振兴中华的伟大征途。

怀安历史概况(文化大县怀安历史建制渊源)(2)

图文来源网络,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