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国历史上一种具体又抽象的军事行动。说它具体,是因为诸葛亮五次北伐、桓温北伐、明英宗北伐等每一场北伐都是可考,甚至已被分析地淋漓尽致的战争。而说它抽象,则是因为北伐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一种正统性的化身,一个南宋朝廷和宋孝宗即便偏安一隅也想要去够到的果实。

宋孝宗重用张浚是哪一年(宋孝宗重用张浚)(1)

一、新帝即位与符离之败

作为南宋的第二位君主与宋高宗的养子,宋孝宗赵昚最得宋高宗欢心的一点就是乖巧听话。若非如此,宗室出身且幼时并不聪慧机敏的他根本没有胜过赵伯浩、赵伯玖等宗子的机会。但令包括宋高宗在内的众人惊诧的是,这位听话的继承人甫一继位便不听话地改变了宋高宗同金国的主和政策,发动了对金的北伐。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宣布禅位于赵昚。七月,宋孝宗即召见主战派领袖张浚。次年春,宋军攻灵璧、虹县,张浚本人也亲自到达前线督战——虽然这次交手是宋军预谋已久的突袭,受攻击的金军也不过是驻扎地方的防御部队,但宋人还是称这次作战使得“中原震动,归附者日至”。宋孝宗本人甚至也盛赞其为“数十年来无此克捷”。

宋孝宗重用张浚是哪一年(宋孝宗重用张浚)(2)

而在金国方面,南宋的突然挑事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彼若归侵疆,贡礼如故,则可罢兵”的悠闲态度。南宋隆兴元年(1163)五月,金副元帅纥石烈志宁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双方在宿州交战,内部不和且行事不当的宋军果不其然地再尝败北的滋味。因为宿州的治所在符离县,这场溃败又称符离之败。

二、反复拉锯与纠结和议

符离之战的失败无疑给了宋孝宗这位年轻的帝王迎头一击。主和派也趁着“幸灾乐祸者横议纷起”而重新掌权。宋金两国再次展开和议。

宋孝宗重用张浚是哪一年(宋孝宗重用张浚)(3)

为了获得更多利益,金世宗向南宋发出武力威胁:“金帅仆散忠义贻书三省、枢密院,索四郡及岁币,不然,以农隙治兵”。而宋孝宗一面不得不接受南宋需要签订城下之盟的事实,一面又不愿将海、泅、唐、邓四州拱手送人……

宋孝宗纠结之时,野心勃勃的金世宗已不愿再等待。一心以战促和的他命令金军再度向宋军发起进攻。一部分金军甚至渡过淮河,夺取了盱眙、壕、庐、和、滁等地。同时,先前已被派往金国商洽和议之事的南宋使者胡昉等人也被扣押……因为国内主和派的大力周旋,宋孝宗这一次非但没能及时抵挡金人的南侵,还失去了张浚这位主战派肱骨。(在重压下,张浚主动请求致仕,宋孝宗无奈诏准。)

可主和派虽拦住了宋孝宗用兵,却改变不了赵昚心中的纠结,更阻挡不了金军的继续南下。虽说彼时金世宗并没有真正一口气吞并南宋的意图,但他以战促和的恶劣战略还是令久处下风的宋孝宗十分恼怒。主和的汤思退、王之望等人便曾因金军不减的攻势而被罢免。而宋孝宗因为始终下不了主和还是主战的决心,在隆兴二年(1164)十一月好不容易与金国达成初步协议后,一度撕毁了协议。

这一次纠结,宋孝宗甚至还向前线下达了向金军主动发起进攻的命令。但在前线重新被启用且负责督师的王之望选择了违背皇命,一场宋军几乎必败的战争才没能成真……两月后,实在是没了纠缠之力的宋孝宗同金国订立了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三、北伐悲剧再延续

从当初主动挑起符离之战,到后来无奈签订隆兴和议,南宋在此期间与金国的所有交手被统称为“隆兴北伐”。这是以偏安一隅为方针的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也是第一次失败的北伐,但不是最后一次。

宋孝宗重用张浚是哪一年(宋孝宗重用张浚)(4)

开禧年间,也就是南宋第四位君主宋宁宗赵扩在位时,南宋在权臣韩侂胄的操纵下再次主动组织了一场北伐:一场丝毫未从隆兴北伐中吸取教训的军事行动。

宋孝宗重用张浚是哪一年(宋孝宗重用张浚)(5)

韩侂胄的这次出兵打的自然是恢复国土的旗号——这与历代的北伐如出一辙。但实际上,韩侂胄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利用这场战争来巩固自己在南宋朝廷的权势。故而开禧北伐虽然在一开始杀了金国一个措手不及,却很快就在缺乏有效组织的情况下对南宋形成反噬。

尽管此时的金国也早已不如往日强盛,内部同南宋一样存在诸多尖锐矛盾,但至少在军事实力上仍旧胜过南宋。所以再次上演的以战促和又促成了嘉定和议。始作俑者韩侂胄也被斩首……

宋孝宗重用张浚是哪一年(宋孝宗重用张浚)(6)

“主战派”渐渐没了,维护正统的倔强和尊严渐渐没了,北伐在南宋朝廷心中的地位也渐渐没了——还存在的,只剩写进史册的败北与屈辱——也就是隆兴北伐之“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