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交的宋金之战非常激烈,除了众所周知的长江流域的几场大战外,在西北的川陕战场也发生了连场大战。在这些战役中涌现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抗金名臣名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南宋抗金名臣张浚便是其中的一味,他经营川陕时期事迹给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他在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期间的抗金事迹,在后世的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然而他的战绩并非完全成功的,尤其是主持富平之战的失败,也成为他人生的重大污点。而战后他又将西北抗金名将曲端投入狱中处死,更是使其成为颇具争议的人物。
张浚是名臣之后,远祖是西汉留侯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也是他的祖先之一。因为出身于官宦世家,所以家中当官的人不少,其父张咸便是连中进士、贤良两科。张浚是走太学路子进入仕途的,在宋徽宗时期当了山南府士曹参军。靖康之变后,北宋朝廷被金军连根拔起,宋高宗赵构带着小朝廷南逃,张浚加入逃难的队伍中。南宋建立后,张浚先后出任枢密院编修官、虞部郎中、殿中侍御史、礼部侍郎等官职。在苗刘之乱中,张浚与张俊、吕颐浩、韩世忠等起兵勤王,平定了苗刘叛军,成为拥戴赵构复位的大功臣之一。
苗刘之乱后赵构论功行赏,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并以川陕宣抚处置使的官职经营宋朝西北抗金战事。赵构任命张浚为这个职位,是因为此时宋金西北战事正处于最为危急的时候。当时金军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与南宋军队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一代对峙。由于金军数量太少,无法兼顾这么广大的地域,于是黄河以北出现了兵力空虚的情况。大量抗金义军在河北和太行山一代出现,再加上太原之战后大量宋军溃败成为流寇,给金军的大后方带来巨大的威胁。金军为解决北方乱局,以完颜娄室为统帅出兵西北,力图先统一北方,再进行南征。
张浚到任之前,宋朝在西北抗金的战事中处于劣势,被完颜娄室的军队压着打。完颜娄室率军攻入陕西,下同、华,破京兆,克凤翔,所向披靡。他一直杀到熟羊寨才被宋军击退,但回过头来便在五里坡击退追击而来的宋军,稳固了西北宋金战线。随后几年,他又相继攻破延安府、晋宁军等地,占据了战略要地陕州,使得金军在西北对宋的战争中处于绝对的优势。面对这种局面,赵构让张浚到川陕主持大局,一方面是要稳定西北战局,夺回丢失的土地,另一方面也希望西北军队南下策应江淮战线的战争,威胁金军江淮的西线战场。
抵达川陕之后,张浚迅速接手了防务,重建了防御金军进攻的体系。在最初张浚的布置还是卓有成效的,他访问风俗,罢斥奸赃,延揽豪杰,聚拢兵权,为针对金军作战做出充分准备。然后张浚发布檄文,命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收复长安,环庆路经略使赵哲收复麟州、延州,初战告捷。但在这种看似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又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这个隐患的关键点便是在西北抗金名将曲端身上,因为对于西北抗金大局的发展形势,曲端和张浚的看法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两人甚至发生了争执。
由于初期的胜利和兵力上的优势,张浚对金兵有了轻敌冒进的思想,想要出兵东进与东线战场的宋军回合,以减少江淮战线的压力。张浚认为完颜娄室的军队只有几万人,而西北宋军有数十万,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再加上西北边军一向是宋军中最为精锐的队伍,后勤方面也比较充足,足以支撑一场大的歼灭战。而从西线牵制金军,本就是张浚离开朝廷时与赵构商量好的战略,于是他决定执行这个战略,集合西北五路大军东进支援中原宋军的作战。可张浚的这个战略却遭到了西北名将曲端的反对,曲端认为此战必败。
曲端是西北军的宿将了,先后与西夏、金军多次交锋,对于对方的战斗力判断有独到之处。曲端认为集合宋军五路大军的力量,也最多对付完颜娄室一路金军。但金国会从中原战场调派粘罕的军队增援,这样宋军面对的情况就会很复杂。在整个战争形势中,金军始终是掌握主动权的,贸然出击会后果难料。他认为宋军战斗力与以前并没有不同,面对金军是处于劣势的。他建议军队占据险要地势,一边出兵骚扰金军后勤补给线,一边训练足够精锐的军队。这样一两年之后金军会出现缺粮的情况,宋军则化被动为主动,便能一举逆袭歼灭对手。
对于张浚打算出兵江淮,与长江防线的宋军合击金军的想法,曲端认为是不可取的。他认为西北宋军不会水战,野战又打不赢金军,出兵东进没有取胜的可能。西北宋军想要合击金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储备,先把西北大局稳固后再做考虑。因为自己的战略战术得不到曲端的支持,张浚便对曲端产生了猜忌,利用彭原之战中曲端和吴玠发生矛盾做文章,罢免了曲端的兵权,让他去管理祠祭事务。在富平之战开始前,张浚又把曲端贬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到万州。于是曲端脱离了西北战场,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在富平之战中惨败。
整个富平之战的情况果然如曲端所料,张浚几十万大军的优势兵力,被不到十万的金军打得崩溃,损失非常的惨重。其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都被曲端预料到了,比如完颜宗弼率精骑两万由洛阳驰援陕西、又比如宋军在野战面对金军时突然崩溃,失败后宋军各路将领叛投金军等。从整个历史的角度看,富平之战的失败完全在曲端的预料之中。曲端的建议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是他多年军旅生涯经验的总结,可惜没有得到张浚的采纳。张浚自以为军队数量多,具有较大的优势,却轻敌冒进,并跟金军正面野战,其结果便是巨大的惨败。
曲端虽然没有参加富平之战,但他原来统领的泾原军却是在战争中表现得最好的。这些军队不但表现出了顽强作战的能力,而且在败退过程中率先集结,以最小的损失保留了有生力量。所以张浚为了安抚败兵的军心特意奖励了领兵将领,并准备给曲端复职。可是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很多西军将领的反对,尤其是原曲端麾下大将吴玠,和曲端的老上司王庶。在这两人的挑拨离间下,张浚放弃了重启曲端的想法,并且更加猜忌曲端,利用曲端的一首诗词将其打入监狱之中。最后曲端在监狱被仇人害死,终年四十一岁。
在后世的很多历史类书籍中,曲端之死成了张浚身上的污点,也称为他迫害有功将领的证据。很多人认为是一位曲端提前预测了张浚在军事上的失败,才遭到了张浚的猜忌,事后被杀人灭口,方便转嫁责任。也有的人认为这种情况是宋朝文贵武贱风气的集中体现,身为文官统帅的张浚不愿意低于武将一头,又拒绝采纳合理的建议,所以才把富平之战失败后的怒气发泄到曲端身上。然而从很多史料记录来分析,上述说法都是主观臆测的,没有切实证据的。实际上曲端之死,更多的是宋朝西北军队内部争权夺利的结果。
首先从曲端身上找原因,他的确有遭到张浚猜忌,并且被处死的合理理由。曲端是从秦凤路和泾原路上成长起来的将领,带病作战勇猛,功劳很高,在西军中威望很重。但他也有个毛病,那便是桀骜不驯和拥兵自重。在张浚到任之前,西军的统帅是王庶,为部延经略使兼知延安府,节制陕西六路军马。可是他却根本调不动作为下属的曲端,曲端也看不起王庶,两人矛盾很深。这里面既有文武官员之间固有的矛盾,也有曲端持才傲物的成分。尤其是在延安之战中,曲端拒绝支援延安,导致延安失守。最后王庶被曲端夺取节制印信,被赶回京城。
曲端在西军中是嚣张跋扈惯了的,根本不给上司面子,这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王庶是文官,面对嚣张跋扈的曲端没有任何办法,军队调动根本执行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延安失守实际上曲端要负上主要责任。但曲端居然拥兵自重,甚至想要联合陕西抚谕使谢亮杀掉王庶,夺取西军大权。这个计划最终因为谢亮反对而没有执行,但也表露出了曲端的野心极大。所以王庶回京后就上告曲端,声称其有反叛的倾向。如果不是接任的张浚以身家性命担保,朝廷恐怕当时就拿曲端开刀,等不到富平之战之后了。
正是因为出于这种原因,曲端据险固守的战略被认为是拥兵自重的借口,甚至被怀疑成割据自立。这行的罪名在宋朝是非常重,而曲端又是武将,遭到朝廷猜忌就很正常了。张浚之所以担保曲端,只是为了通过曲端争取西军的军心,并不是完全信任曲端。曲端有阴谋暗害王庶的黑历史在前,张浚根本不可能完全相信他。当时金军攻打紧急,宋朝不可能临阵换将,张浚只能一边安抚曲端,一边重新组织对金军作战的计划。在这种背景下曲端在此提出据险固守的战略,这就让张浚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意图了。
张浚借着彭原之战的旧案罢了曲端的军权,曲端重启后会不会报复,这是他比较担心的问题。当王庶和吴玠挑拨离间时,张浚也就很容易被说动了,况且曲端坚持的据险固守的策略与赵构的东西夹击的战略相背离,张浚也不可能为了曲端去得罪赵构,毕竟皇帝最大。
很多人认为吴玠积极谋害曲端是因为彭原之战的旧案,其实是太小看这位抗金名将了。彭原之战中吴玠败退,曲端没有支援,反而率先推手到险关据险固守,这使得两人有了旧怨。但这是吴玠参与谋害曲端的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是宋朝西军中军权的分配问题。
吴玠本是曲端的部下,曲端被罢免军权后才掌握了泾原路的兵权。如果曲端复官,以他的地位很快就会重新掌握兵权,这会直接威胁到吴玠权势和利益。而吴玠在富平之战失败后采取的策略,正好是曲端提出来的据险固守的策略。如果曲端复官后再度提起这个策略,又被张浚采纳了,拿吴玠的小算盘就打不通了。事实上吴玠就是靠着这个策略占据了陕西通往四川的险要关口,多次打败了金军的进攻,力保四川不失。因为有了这样的功绩,后来他才成为南宋抗金七王之一。此时吴玠刚刚掌权,自然想要除掉曲端这个对他威胁最大的人。
王庶积极谋害曲端,本身就是为了报复之前差点被曲端暗算的事情。他被夺去节制印信,狼狈地被撵回京城,这对文官来说就是奇耻大辱。既然张浚已经拿下曲端了,王庶自然会想尽办法落尽下石,一定会置之于死地。因为只有这样,王庶才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威信,未来才有办法带兵作战。
从这些角度来看,曲端之死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他自己桀骜不驯和拥兵自重的原因,也有宋朝西军内部争权夺利的因素。张浚处死曲端的手段的确比较下作,和秦桧暗害岳飞没什么两样。但曲端远远比不了岳飞,他自己本身也是污点缠身,死于这种内斗就很正常了。
总的说来,张浚在富平之战的失败是咎由自取的,与他不采纳曲端的建议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是站在张浚的位置上,宋高宗赵构提前的吩咐是不能轻易被推翻的。在宋朝西军占据数量上风的情况下,再推翻赵构的布置,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张浚没有这样的军事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勇气,所以不采纳曲端建议是很正常的。曲端在自己不干净的情况下,还强行与张浚争夺军事主导权,实在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以宋朝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下,他的行为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从曲端的人生看,他死的并不冤,因为有吴玠这个继承者,他死后也没有给宋军带来什么负面的损失,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