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有很多优秀的才子,其中既有诗坛巨擘王安石等大文豪,也有一些名不经传的小诗人。北宋的郭祥正就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传说他是其母梦李白而生,不仅才华卓越,而且其诗风还真有点类似诗仙。

王安石退隐之后,曾邀请一些诗友到金陵凤凰台游玩。这些诗人们都知道李白曾在此赋诗,大家兴致高涨、跃跃欲试,纷纷凝思默想、挥毫泼墨。而郭祥正却援笔立成、众人尽倾。

到底这位郭才子的诗作好在哪里,大家还需要先了解一下诗仙的原作。下面介绍李白游览金陵,吟咏了一首名作,才子次韵其诗,王安石也赞赏不已。

李白写景诗五言绝句(吟咏了一首名作)(1)

登金陵凤凰台

盛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诗仙的很多作品都是七古、绝句以及歌行体等体裁,他的七律作品少之又少,就连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也是折腰体(失粘),不像诗圣杜甫被人称为律诗的行家里手。

李白的这首诗创作时间虽然不太确定,但是后世都一致认为,这是诗仙要与崔颢一比高低而谱写的名作。全诗情感深沉,一气呵成,不愧为流传千古的优秀作品。

李白写景诗五言绝句(吟咏了一首名作)(2)

诗人首先描述了凤凰台的传说,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凤凰栖息在凤凰山上,人们就在此处修筑了凤凰台,以表达祥瑞之意。可是朝代更替、人世变迁,作者叹息台上不见凤凰,曾经的繁华也都难以再现,唯有滚滚江水,依然湍流不息。

颔联进一步展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金陵曾是六朝古都,可是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都已长满了荒草。那些尊贵的君王也都化成了灰烬,所有的风流与财富,都逐渐地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之中。

李白写景诗五言绝句(吟咏了一首名作)(3)

颈联描绘出眼前的壮观景象,群峰巍峨,在云雾里显得虚无缥缈,仿佛在云天之外。秦淮河缓缓注入江流,又被白鹭洲一分为二。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兴衰的慨叹,也抒写了对美好的赞美,更为结尾打下了伏笔。

最后两句寄寓深远,诗人远离长安,四处漂泊,不知余生将在何处落脚。浮云蔽日、前路迷茫,诗仙深感壮志难酬,更觉得报国无门。失意、悲伤,以及迷惘、孤独等感受,都一齐涌上心头,这位自比大鹏鸟的伟大诗人,一时间仿佛折断了翅膀,再也无缘实现年少时的梦想。

李白写景诗五言绝句(吟咏了一首名作)(4)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湖拥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郭祥正入仕后曾在多地任职,他每到一处都会竭尽全力地工作,深得百姓们的好评和拥戴。诗人虽然比王安石小了十几岁,荆公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这首诗就展现出郭才子不凡的诗歌造诣。

李白写景诗五言绝句(吟咏了一首名作)(5)

作者首先描绘眼前景物,高耸的凤凰台上早已不见凤凰飞舞,唯有周边的浩荡江水,一刻不停地汇入大海。凤去台空,令人惆怅,预示着美好的景物失不再来。而万里长江依然曲折漫长,根本不在意人世间发生的事情,也无法体会诗人们的愁闷之情。

诗人目睹了一片荒芜景象,不禁开始抒发怀古之思。作者同情那些刚刚舞罢的粉黛青娥和年轻宫女,她们似乎还带着一点缱绻与倦慵,就不幸地与陈后主一起被俘。而不远处的江边草丛里,却堆积着累累的白骨,仿佛正在秋风中诉说着过往的烽火硝烟。

李白写景诗五言绝句(吟咏了一首名作)(6)

颈联满溢着惆怅之情,作者感慨秋风吹落了骄阳,也催促着江面上的行舟;水流冲击着沙滩,新沙也改变了这里的旧貌。尾联寓意深远,当年陈后主寻欢作乐的结绮阁、临春阁里鲜花娇艳,如今却何处寻觅?而此处岁岁年年都是绿满荒丘,好像在向世人诉说着无限悲愁。

郭祥正的这首次韵诗情感深沉,对比鲜明,抒发了作者对往事的感慨,也委婉地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诗人首先将奔流不停的江水,与世事无常的红尘进行对比,然后又展现出一派萧索和荒凉的古迹。最后表达了作者吊古怀今的深沉感慨。全诗波澜起伏,境界开阔,值得后世盛赞。朋友们觉得这首七律如何,欢迎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