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这句话摘抄自我国著名文化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于1955年4月21日夜写给自己儿子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的一封家书,书信的背景是傅聪刚刚在波兰获得“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傅聪当时正在考虑接受文化部的邀请回国演奏几场,再顺道转往苏联学习。父亲傅雷的建议原文如下:

“...不知你究竟回国不回国?假如不回国,应及早对外声明,你的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身份已经告终;此后是纯粹的留学生了。用这个理由可以推却许多邀请和群众的热情的(但是妨碍你学业的)表示。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又是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孩子,你在这方面极需要拿出勇气来。”

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可怕的敌人不一定面目狰狞(1)

傅雷与傅聪

说实话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的心里震了一下。前段时间,我决定从待了四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回国发展了,花了差不多1个月出头的时间安定了自己的工作,完事之后,压力释放,就特别想约自己儿时的伙伴出来聊一聊个中心境,得到的结果竟然是直截了当的拒绝,因为他快要考试了。我有点讪讪而去的味道,本来有一肚子的话兴奋得想说,结果突如其来这么直接的拒绝,让我开始想是不是自己高估了自己跟朋友的友情,也反过来劝自己,你自己的工作找好了,闲了下来就去耽误别人想来也不太好,也不太公平,毕竟行业资格证这种东西一年一回,没把握住就像登山时踩空了一脚,需要晃荡好一会,才能重新稳定下来自己向上爬的脚步。我就这么安慰着自己失落的心情,直到我第二天在地铁上看书看到了上面的这一段。

是啊,我明明是很珍惜我朋友以及我跟他的关系的,可是如果他因为一点点不好意思,在考试前夕出来跟我玩了一遭,资质考试没过,我是不是就成了傅雷口中的那种“和颜悦色的坏人”?我开始有点点佩服我朋友的魄力了,开始回想起过去的自己是怎么应对这些“和颜悦色的敌人”。

事实上来源于朋友的几乎没什么印象了,来源于父母的倒是一次又一次的印象深刻。我常常会经历,明明自己在准备阶段考试,雅思考试等等诸如此类的,凡是非高考性质的考试,似乎都会被父母打断,今天要回老家探个亲,明天家里的小商铺需要打个零工帮个忙,只要你在家没在上学,没在上班,父母就觉得你闲得不行,就觉着你在家也是睡觉,玩游戏。若你但凡拒绝,迎面而来的都是“哎呀,半天时间又耽误不了你多少事儿,你还孝不孝顺了,你要是真挂念你的考试就少玩点,少睡点,时间不就回来了么...”诸如此类的道德绑架的话,每次都嘴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闹到最后要不然就是我闷闷不乐得出门了,要不然就是父母气哄哄得丢下一句类似于白眼狼,儿子都白养了之类的话,时间是争取回来了,但是心情又得花好久的时间平复。因而当我看到傅雷用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敌人来形容这些个感情时,心里有种一下子被戳中点了的感觉,倒也不是要去责怪父母,只是双方的不理解,不沟通,就会让好事变得一团糟。

我不知道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拿出像我朋友那样的直截了当得捍卫自己的勇气,还是像我一样或是唯唯诺诺,或是气急败坏弄得不欢而散?

END

关于NISHIKI的每日日记记些什么?

这就是NISHIKI每日日记的第一篇了,以后大约也会是这种风格,把自己在生活中,阅读中,感触到的点记下来,分享出来,就算没人看,就当是留给自己的日记本了,这就是名字缘由;如果有人看,那如我简介里所言我和大家一样作为旁观者去看我自己这个普通人在当今社会的生活感悟,也许可以找到你自己,也许你也可以帮到这个普通人往更正确的方向走。或许坚持写到最后这里可以成为我自己孩子青春期时的读物,意思也就是你现在生活上,学习上,情绪上遇到的所有的困惑,你爸当年都已经经历过一遍了,想通的没想通的都记录在这里面了,感兴趣的地方就拿出来聊聊。

关于我自己:

我有想过自己的第一篇要不要做个自我介绍,自我剖析,先介绍下背景,给自己贴贴标签,在大家伙里找找认同感,找找组织,后来想想自己也不是没啥名头,就这么直接开始聊吧,后续根据不同的话题穿插着介绍自己的背景,自己的家庭,去讨论这些生活里苦闷的事情到底去哪找个出口哦。

NISHIKI

2019年5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