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1)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2)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3)

国产电影路在何方?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4)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5)

近日一部《昨日青空》虽不是刷爆朋友圈,但也是引起了一阵的热议,作为首部青春题材的动画电影,本打算暑期上映,后推迟到10月中旬上映,期间也是颇为受影迷关注的。上映之后笔者也是和同学在上周一睹为快,但是看完之后心里只能说一句:哎!国产电影还是差一口气啊!随后笔者在豆瓣上看了下众多影评,大部分都认为这部电影在一些细节上处理比较好,但是在剧情,台词上还是有很大问题。同时大家普遍认为国产电影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支持它保护它。那么国产电影敢问路在何方呢?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6)

01

先天有不足

如果大家有兴趣去搜中国电影网会发现其网址是1905,1905是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的年份。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时光,算是起步较早的国家了。新中国成立后国产电影也迎来新的发展但多为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20世纪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类题材电影创作的大好时机,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十七年电影”不胜枚举,尤以军事题材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中华女儿》等。随后文革期间电影业基本停摆只有《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几部电影出现,期间引进的海外电影也是来自苏俄。所以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上是自我封闭的,对外无法交流,对内还受文革影响。现代电影的发展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后才算初步发展起来。虽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初国产电影涌现出许多经典作品如《红高粱》,《霸王别姬》等,这些作品在国际也颇受好评,可以证明,国产电影是可以做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电影多样化和多元化需求增加,以及在1994年国内观影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之时,广电下文规定自1995年每年引进10部分账大片,中国电影对外开放的大门由此打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电影配额增加到20部,到了2012年增加到了34部;2016年的数据则达到历史新高——年度上映进口影片数量首次突破90部,达到93部;数量之外的质量也与国际接轨,如此,民众有机会看到各种好莱坞大片,但同时冲击了我国电影行业发展。但是,国产电影的先天不足导致了竞争弱势,国家层面因此开始调控,这就是笔者接下来阐述的部分。

02

后天需加油

提到政府对国产电影的拯救举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国产电影保护月”。尽管从未获得官方承认,但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提法超过了10年。有考据者称,国产电影保护月起于行政主管部门在2004年的口头院线通知,希望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不引进海外分账大片。尽管从未出现在任何公开文件之中,但进入暑期之后,进口分账片的销声匿迹与国产片的蔚为大观,却容易给人一种“既成事实”的直观感受。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好是坏?自2004年起,它为国产电影对决好莱坞大片提供了档期保护,远至《画皮2》《唐山大地震》近至《盗墓笔记》《绝地逃亡》,票房表现都曾受益良多。如此来看,如何看待国产电影保护月,是相当复杂的多元难题。放在现有国产电影工业化程度不高,内容生产良莠不齐的现实中,中国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与法国、韩国实行多年的电影配额制度一样,或许是保护民族电影工业,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之举。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电影演员,一部成功的电影与演员导演编剧各个方面的付出密不可分。但是最近各种小鲜肉演员层出不穷,且不谈片酬和演技是否成正比,就说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范冰冰偷税漏税案,有些演员或许是为了“圈钱”,而有些导演编剧也只想借助明星演员创造粉丝经济,所以造成一部影片绝大部分的投资用来支付大牌明星们的片酬,导致影片大部分投资流入了这些当红明星的口袋里,剩下的些许给编导,给后期,给到剧组,其中的质量自然是无法保证的。这让我想起暑期档的《阿修罗》号称7.5亿投资,结果上映3天5000万票房便匆匆撤档停映,豆瓣更是刷新新低3.2的评分,不禁令人深思.......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7)

艺术塑造的是灵魂和人格,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但如果电影的商业性超过了其思想性,强调电影的技术性来削弱其艺术性,甚至把电影变为一种赚钱手段,国内电影发展前景就真的令人忧虑了,打造中国电影的辉煌是一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有关部门的政策护航,规范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END

国产电影的崛起(国产电影路在何方)(8)

文字| 彭纪强

编辑|许晶晶

参考

百度百科“国产电影保护月”

搜狐新闻“国产电影太烂谁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