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1)

先说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你遇到一个你极其不喜欢的领导,你会怎么办?有一定能力且性格坚毅之人或许会坚持自我提升、厚积薄发,以期待有一天能干翻他,取而代之。但是,大部分的吃瓜群众是不是更热衷于在背后编排一些关于这个领导私生活的故事,我干不过你,但是时不时地往你身上泼点脏水,借助扰乱一下公众视听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你又奈我如何?

事实上,我们在历史学中也可以发现,很多情绪强烈、起源低级、传播甚广的野史秘闻,其实都是一些历史闹剧,当不得真。

但是,这类传闻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因为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你让他们去分析那些复杂的历史逻辑、挖掘那些沉重的历史真相,会让他们在精神上不堪其负、味同嚼蜡。还不如那些八卦传闻更有刺激性、娱乐性。所以,给历史传奇人物额外加戏是一种很常见的历史现象。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皇帝”这个职业的开派祖师,被誉为“千古一帝”,围绕他而展开的历史绯闻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都有点对不住他这超然于世的历史地位。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2)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后世很多人都纷纷传播,秦始皇并不是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而是著名风险投资师吕不韦同志的血脉。你秦始皇虽然贵为千古一帝,但是你知道爸爸去哪儿了吗?想想都刺激。

这种无厘头的剧本最早出现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按照常理说,太史公是一个修史十分严谨的史官,一般不会开这种玩笑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太史公在写《史记》的过程中,有时候确实对秦始皇不大友好,背后的原因就不做分析了。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吕不韦列传》分别作如下记载,从而引发了千古不休的争论。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写到:“秦始皇者,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但是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又道:“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

民间传闻本已甚嚣尘上,再加上有太史公这样的史学大咖模棱两可的描述站台,秦始皇的身世之谜自然也就愈演愈烈了,各朝各代的人都为此争论不休。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3)

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亲生血脉呢?我们看待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是看清历史人物和历史行为背后的合理性,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件事在各个方面其实都是不合理的,真实度并不高。

先从逻辑上来解读一下,为什么秦始皇不太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公元前265年,安国君被他的父亲秦昭王立为太子。这个安国君同志除了水到渠成地成为了帝国接班人之外,还特别会生孩子,他一共生了20多个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经常觉得生在帝王之家或者富贵之家就是命好,但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有机会成本的,生在帝王之家或者富贵之间只是赌注更大而已,要么成就了别人一辈子达不到的大富贵,要么遭受别人难以想象的大压迫。

最是无情帝王家,其实并不是帝王家生而无情,而是帝王家的利益斗争太严重,很多失败者和旁观者最后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已。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4)

异人虽然生在秦国的王室,成为了安国君的儿子之一,但是他的政治前景并不乐观。秦国的王位只有一个,他要在20多个兄弟之中一枝独秀才有希望成为最后的赢家。

但是,古代的政治资源主要就是包括三个方面:你自身的能力、你和前任者的关系和你的政治声望和背景。很遗憾,异人这三个方面没有一个方面是突出的。父亲安国君不怎么待见他母亲夏姬依然失宠,他也不是长子,自身能力也不算太突出。

在接班人选拔上没有任何优势的异人自然在秦国王室没有太多存在感,他被当作质子送到赵国邯郸,讲得难听点就是有点“废物利用”的味道。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会把你的接班人送到敌人手里当人质吗?

后来,商人吕不韦凭借敢于烧冷灶的勇气和善于经营渠道的才能,成功帮异人实现了人生逆袭,这便是著名的“奇货可居”的故事。

顺便解释一下,吕不韦这番“奇货可居”的操作被视为千古以来的风险投资模板,大家对他推崇不已,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别抬杠,但凡是风险投资,能够烧热灶的情况下,都没有人愿意烧冷灶,当时的吕不韦只是一个商人,你要他去投资秦国接班人的热门人选,还真没什么机会。他只能在异人这样的冷门人选身上去试一试,也只有异人这样的落魄王子才会给他机会。

记住一点,任何事情,其实都是相互成就的。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5)

吕不韦之所以能够帮助异人成功逆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当时最受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膝下无子。

华阳夫人,人长得漂亮,还是楚国公主,著名的宣太后就是她姑奶奶,秦楚之间世代联姻,双方的政治兼容性极强。看到没有,华阳夫人的政治资源才是真的好,备受恩宠、根正苗红、背景深厚。

可是,拥有这么多优势资源的华阳夫人内心还是很焦虑的,为什么?因为她没有儿子,没有传承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知道她坐不稳秦国王后的位置。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介绍这些背后的隐情,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家业越大,对待接班人的事情就会越重视,它的制度也会越完善、威力也会越巨大。就秦国这样已经露出天下霸主姿态的诸侯国,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血脉传承出任何问题的,吕不韦想鱼目混珠,一是不太可能,二是要问问吕不韦吃了什么雄心豹子胆敢这么做?

异人之所以能上位,就是以自己过继给华阳夫人当儿子为筹码,实现双方共赢,得到华阳夫人及其背后的楚国势力大力支持才成功上位的。异人认华阳夫人做妈后,为了表忠心和孝心,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子楚,就是这个道理。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6)

既然王室血脉对于一个国家政权的继承如此之重要,那么回到吕不韦想李代桃僵、图谋大秦的事情上来,大家觉得还有多少可行性呢?

先从吕不韦的角度来剖析一下吧!《史记》和民间各种传说中,说吕不韦和赵姬珠胎暗结后,恰好异人见到赵姬之后,下半身不由自主地冲动了起来,于是顺水推舟地把赵姬送进了异人的怀抱,然后做着用老秦家的粮食养老吕家的孩子的美梦。

可能吗?简直荒谬。

吕不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精打细算的生意人!这种生意他能做吗?他不是不知道一个国家对于王室血脉的确认制度又严谨到什么程度,赵姬真要怀了他的孩子,这事迟早得败露!败露之后,不光他前期投资的异人完蛋了,他这个始作俑者也肯定活不下去了。吕不韦不会干这种傻事。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吕不韦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赵姬的地里播了种,那么《史记》之中的说法和民间各种阴谋论就站不住脚了。

像吕不韦这种风险投资家的职业,其实很多人都是有误解的。绝大多数人都顾名思义,以为他们为了收益就不顾风险了,其实恰恰相反,他们最注重的就是风险。让自己的骨肉去冒充秦国王室的血脉,这种傻事不是吕不韦这样的聪明人会做的。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7)

其次,站在赵姬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很多人觉得就是一个胸大无脑或者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反正就是各种“我要我还要”,但是大家还真不要太小看人家了,人家最起码的智商还是有的。

未婚先孕的女子古往今来都比比皆是,她们也都想找个接盘侠,但是大家仔细去看看,她们会去找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吗?不会!为什么?可行性不大嘛,风险太大嘛!一旦被发现了,就会万劫不复嘛。找个啥也搞不清楚的单身又单纯的二逼青年多好!

赵姬敢带着吕不韦的孩子去对异人投怀送抱吗?她真不敢!别看她后来和嫪毐生了两个私生子,但是这是两码事,区别就是你没有入圈和你已经入圈的区别。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8)

最后站在秦国王室的角度来解释一下。前面已经说过王室对于家族血脉的重视性,总体上可以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所以就不再强调了。

另外,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越是对于他们比较重视的事情,他们越是越是会制定严谨、周密的制度来保障他们的目的。秦国对于国民及其子女的身份都有着严密细致的认定程序,更遑论王室成员的身份认定了。基本上是没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钻的。

什么产期不正常,对不起,首先就是要查你的婚前性行为。什么来路不明的女子和孩子,对不起,你的上三代都会核查清楚的。而且那个时候虽然没有DNA检测技术,但是“滴血验亲”之类的偏方,人家多的是,想想类似于“宗人府”这样的机构是干什么的就知道了。

综上所述,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信口开河的说法,因为这在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9)

那么,既然是这么荒谬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上为什么会口口相传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骨肉呢?包括历史大咖司马迁同志也不着痕迹地提了一笔?

这个话题说来话长,而且比较容易招人生气。因为很多人看历史只会看历史的表面和看自己的情绪。

如果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恩怨纠葛,如果秦始皇不是灭了六国,仇家遍天下,这种子虚乌有的谣言大抵是不会产生的。

有一部分人的心态是失衡的,我打不赢你也要咬你两口,我咬不到你也要朝你吐两口口水,就算我朝你吐不了口水,我也要编点故事来恶心你。

当然,编故事也不能乱编,最起码得像模像样才行。可是,偏偏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就是和吕不韦有一腿,秦始皇的父亲也确实是在娶了赵姬不久就生了秦始皇,吕不韦确实是对秦始皇上位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秦始皇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对吕不韦以“相父”相称,这个故事天生就具备像模像样的条件。空穴来风的前提就是这个穴是空的。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10)

那么是谁在背后编故事呢?大概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个就是吕不韦的那些门客。据说,吕不韦自杀身亡后,秦始皇下令全国,禁止任何人给他收尸,否则就抓起来打屁屁(从中也可以看出,吕不韦不会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否则,秦始皇没有必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但是,还是有感恩于吕不韦的门客偷偷将吕不韦的尸体敛葬了。说明还是有人愿意为了吕不韦而不惜得罪秦始皇的,编点故事来恶心你秦始皇也不是什么怪事!

一个就是山东六国的遗民。秦始皇搞得人家国破家亡,人家打是打不过你了,但是背后给你泼点脏水还是可以的。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吕不韦自己放风出去的,说秦始皇是他的亲生儿子,以便和秦始皇形成更牢靠的利益捆绑,这种说法其实不大可能。嫪毐那个自称“假父”的人下场如何?吕不韦不至于这么糊涂,自古以来,假冒老板的亲戚都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11)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编出这么无聊的故事呢?这个无聊的故事背后的潜在逻辑又是什么呢?这么无聊的事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呢?

其实,逻辑很简单。这是一种失败者对于成功者最常见的报复方式。比如两个人竞争,失败的一方什么招都用完了,没辙了,是不是经常会诋毁道:“你赢了又怎么样?你儿子不你亲生的,你赢了也是帮别人打工,也是白忙活!”

失败者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降低对手成功的价值和意义,这是历史长河之中从未消失的人性逻辑。

为什么类似这样的谣言总会有人会相信呢?因为谣言本身就不需要注重真实性,它更多只是一种泄愤之类的情绪表达,有人信自然更好,因为有人和自己共鸣了。没人信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已经情绪发泄了。

无独有偶,历史上大人物往往都不止有一个或者一类敌人,所以,关于大人物的各种谣言从来都不会断绝。有些是正面的,大多都是负面的。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12)

回到太史公这个用心写史的人身上来,为什么他也掺和了这件事呢?他的真实看法是什么呢?越是读懂了这一点,我们越应该对太史公肃然起敬。

首先,汉朝是推翻秦朝统治而建立起来的,他没办法太过于美化秦始皇;其次,汉武帝和秦始皇其实是一个性格,骨子里都比较残暴,对于那个割掉自己鸡鸡的皇帝,他不敢乱写,但是对于另一个相似的人,他还是可以写一写的,所以我们看到,司马迁写秦始皇是主观情绪最浓的。再加上,这种说法也不是他首创的,之前早有流传,司马迁这么写还有兼顾各种说法的味道在里面。

又有人要急眼了,作为一个史官,最重要的不是做到客观吗?怎么能像司马迁这样任由自己的主观情绪去编排历史呢?这个就不多解释了,一句话,历史上还没有一部能够做到完全客观的史书。《康熙字典》这些工具书倒是很客观,大家爱看吗?

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司马迁在分量更重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于秦始皇的身份是没有任何过分的描述,只是在级别更低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捎带提了这么一嘴。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言下之意,我也不喜欢秦始皇,我也听说了这么个故事,但我只在不特别重要的场合提两句,是真是假,你们自己去判别吧。

看到没有,太史公才是真正恩怨分明又能极力保持公允的人,那些要么爱得热烈,要么恨得彻底的人,往往是做不到像太史公这样既表达了自己情绪和点明了事情的真相的。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关系(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13)

末了,再说几句题外话。我相信真正希望从历史中得到借鉴的人,从来不会轻易附和。我也相信,真正的历史是经得起逻辑论证的。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从不缺乏喜欢历史的朋友,但历史其实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而我们在生活中也正需要一种认真思考的态度。

把秦始皇渲染成吕不韦的私生子,固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历史趣味性的追求,但这终究是不符合政治逻辑和历史规律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是如果我们对历史的借鉴是建立在一种虚拟的逻辑上,那么这背后的意义又如何依附?对于历史,保持求真的态度去还原逻辑,让它更好的照射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才是读历史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