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各科试卷如期公布。杭州臻爸看完高考语文卷,冒了一身冷汗,语文满分150分,阅读70分,作文60分,合起来占据的岂止是半壁江山。对着家中上小学的两个娃,他略有一丝紧张!

如今的小学生家长多是70后和80后,对高考卷的记忆停留在十多年前。有家长尝试着做了一遍高考卷,还没做完就发朋友圈感慨——自己是文盲。

一位小学生家长回忆,自己1998年参加高考,前面十多题全是基础知识,读过背过,轻松过关。小狮妹找到一份1998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大家感受一下。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1)

以及1998年、1999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2)

再来看看今年的高考语文卷——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3)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4)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5)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6)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7)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8)

高考语文作文50分以上(今年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9)

家长有感而发,现在的语文真的不是读读背背的时代了,真正是语文学习能力的较量。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出来后,小狮妹的同事邀请了杭州高级中学高二人文班的五位学生进行同题作文。他们动作迅速,成稿还获得了大批读者好评。

作为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许涛说,布置这个任务时有些担心,学生才高二,写也是有难度的。写出来一看,不仅速度快,质量也好。

任教17年,作为知名度极高的一线语文老师,许涛亲身感受着这十多年间,高考语文学习的变化。

许老师说,小学生家长们有这一层担忧,很正常。因为语文的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工具性,另一种是人文性。小学阶段更侧重工具性,从字词等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始学习,到了高中以后,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语文的学习也从文字过渡到文学,最后走向文化,视角、格局与小学阶段,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家长不必太焦虑。

不过今年的高考语文卷给现在的学生,不光是高中生,确实带来很大的启发。这几年,在学生间还流行一句话,讲的都不考,考的都不讲。

为此,对于当下的语文学习,他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提示和建议。

首先,要从课内到课外。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过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拘泥于课堂,那么他的源头活水会非常少,思路枯竭。有的孩子甚至对他说,高一到了高三,语文学习包括作文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字写得越来越丑了。显而易见的是,这位学生将所有的语文学习都集中在了课内。这肯定就出问题了。其实生活当中的一切都可以跟语文挂起钩来,可以去思考可以去探究。

其次,要从题海到书海。理科刷题相对有效,强调熟练和精确性,但语文更强调积累,强调思维。但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中小学语文学习就开始刷题,给你一本练习让你做。

“这是我最担忧的事情,很多学生到了初中,开始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现阶段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小学。一到初中,学生就反映没有时间去阅读。虽然布置了阅读书目,但疲于应付。

理由有两个,除了学业加重,另一方面,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大量的练习。

多做练习对语文学习有没有帮助?许老师举例,杭高一个语文老师暗暗地做过一个比较,在一段时间内,对校内某一班的学习加强训练强度,另一个班题量保持不变,用阅读的方式来弥补。结果发现,加量的这一班级,语文成绩并没有提高。

这个结果引发关注。学校老师又做了另一组调查,一个班做一本练习册,另一个班增加一本练习册,其他学习方式都不变,发现做两本练习册的这个班语文成绩未必出现提升。

第三,从功利到超脱。比如学生说,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仍在点对点地学,点对点地教,用套路去学习,比如知识点整一整,背出来。但从现在的语文学习要求来看,这方面呈现地越来越少,更多地走向了能力层面。

能力不是靠刷题能完成,而是内化于心。

许老师带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发现,那些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无论怎么考,都不会差,无师自通。学生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语文素养点滴的积累,是真正的差异。

比如今年语文卷中的一道题,考到古诗文中“过”字的含义。这个知识点高中不会学,反而靠从小读古诗文积累。许老师还提到,有时课上给学生看电影,学生反而会问,可这么少为什么还看电影,甚至现在家长,反对学生看课外书。

所以,再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学和教语文,会不会做了太多的无用功。因为语文很难通过速成,它未必跟应试有关,而是需要积累。

包括现在的阅读,带了太多的功利性。有的学生看书带着目的性,多看一本,考试考到就赚了。许老师不赞同这个想法,当语文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需要看过才会做,语文的很多是通融的,比如今年高考语文中萧红《呼兰河传》的这篇阅读,有的学生没看过,她也能回答得很好。再比如作文,每个学生肯定都有话说,但是一写就见高下。这是语文命题的艺术。

许老师也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女儿每天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他建议,小学生家长不如趁着孩子心底还柔软,为他种下一棵精神的种子。

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学军中学资深语文老师韦玲珍也提到了现在语文高考卷的变化,这个卷子整体命题很不错,整体题型变化不大,难度还有些下降,保证了卷子的稳定性。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反馈,这次发挥得挺理想。

今年唯一的变化在于,新课标落地两年后,高考语文上也做了一些体现。比如,这次现代文大阅读材料取自萧红的《呼兰河传》,就体现了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一种牵手。以往大阅读语料大多为一篇独立文章的删改,较少从整本书中节选部分内容来阅读。而整本书背景下的阅读就要求学生养成整体的、深度的、自主的阅读意识,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语文卷这样的命题特点,很显然要求考生拥有一定的阅读量,具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并且要能适应阅读各种语言风格的作品。在阅读能力养成中,要学会深读,静下心来沉浸到文字当中去,细致感受和咀嚼文字背后的温度和人情。要学会细读,谙熟文学艺术的审美形成机理,走进作品和作者,改变当下许多学生阅读过于浮躁肤浅,容易自我臆断的问题。当然,作为考生要答案试题,更要了解和把握试题的命制类型和相应答题方法,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思考,保证自己的答题角度全面,文本理解精准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