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北京市垃圾分类条例》,紫萝园社区继将防“新冠肺炎”责任到楼长、楼门长和楼层长之后再次“照方抓药”;笔者即服务10户楼层任务又一次接受任务从签订责任书的一刹那起,便为落实绞尽脑汁为此,接连几天考察了住家楼下的垃圾收集点,并产生4点疑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难题解决方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难题解决方案(在其位谋其事对垃圾分类的建议)

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难题解决方案

为落实《北京市垃圾分类条例》,紫萝园社区继将防“新冠肺炎”责任到楼长、楼门长和楼层长之后再次“照方抓药”;笔者即服务10户楼层任务又一次接受任务。从签订责任书的一刹那起,便为落实绞尽脑汁。为此,接连几天考察了住家楼下的垃圾收集点,并产生4点疑问。

疑问之一:设四类同规格、同样式的收集桶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有3大类:其一,卫生纸。家家户户少不了。其二,菜毛子、瓜子皮、西瓜皮夹杂着小药盒、废纸片。其三,各种包装盒子、酒瓶子。至于有毒垃圾几乎看不见。一旦其它垃圾桶装满,如何防止居民向空着的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桶里扔。

疑问之二:收购与垃圾分类是否对接?如今,可回收垃圾最受欢迎的是纸质包装箱和旧报纸,但要达到一定规格,小的药盒没人捡。无论专业还是业余拾荒者,一天翻垃圾桶几十遍......。其次是一些饮料罐、饮料瓶和塑料。至于大量的酒瓶等玻璃制品、以及宣传资料上分在回收垃圾内的旧衣被褥等根本没人要。即使分出最后还得合在其它垃圾里。

疑问之三:如何在家里设置“两桶一袋”?先说厨余垃圾桶,目前以3口之家为主,且中午多在单位吃,即使一星期能攒多少厨余垃圾?再说其它垃圾,除去厕所设便纸筒外客厅还得设置一个垃圾桶,而且这类垃圾比厨余垃圾还少。还有一个时间长了就要发霉的问题需要考虑。

疑问之四:即使都按照4项分类好,运输是否保持原状态。直至今日运送垃圾人员仍把几个分类垃圾箱的东西合在一起运走。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垃圾分类须与实际相结合,并提出2点建议:首先,“落实”分两步走。一,先建立起制度,做到粗落实、细推进。把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普通垃圾。重点把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分出来。二,制造专用设备。设置只许进不许出的封闭式有毒垃圾专用箱和可回收垃圾箱。做到有害垃圾定期由专人开箱收集。可回收垃圾归运输个人所有,作为鼓励与罚金的内容。三,待前两项落实,人们并养成习惯,然后再逐步推进厨余垃圾的分类,将鸡肠子、鸭骨头、菜毛子这些偶尔垃圾随手带到楼下收集点。

其次,以“收”促“分”。建立畅通的可回收垃圾的收购通道。像瓶子等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木制品等直接送入处理场所。建筑垃圾也要回收加工成再利用。

最后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切忌运动式。无数教训证明:其进者锐,其退者速。作为落实垃圾分类的最后一步的责任人之一,笔者希望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务实、扎实、细致、长久;要通过实践证明: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广大老百姓是真正的受益者,且世世代代享受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