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抒情言志的载体,情与志应该相互协调和统一。诗人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又借景抒情,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愿望,并得到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比如李白的诗篇经常直吐胸怀,而李商隐的作品就非常含蓄蕴藉,而他们却都获得了各自粉丝的赞赏和崇敬。
许浑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羁旅悲愁和宦海沉浮,也表达出诗人对功名富贵的向往、以及求而不得的郁闷。有一次他的朋友得到升迁,他就颇感失意。下面分享许浑送朋友赴任,题赠了一首七律,发自肺腑,结尾尤其耐人寻味。
赠河东虞押衙
晚唐:许浑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
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他年轻时困顿于科考屡屡落第,中年时则在宦途里不停奔波,晚年又徘徊在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之中。
诗人曾在浙江建德担任睦洲刺史,与一位叫虞元的朋友来往密切。后来朋友即将升迁赴任,诗人依依不舍,临别时题赠了这首诗,表达出诗人的羡慕之意。
虞元比许浑年纪稍长,乃初唐虞世南的后人。虞世南是留名凌烟阁的功臣,深得李世民的敬重,可见朋友之家学渊源,值得交往。朋友本来在宣州(即宣城)任职,彼此经常诗书往来。这一次友人奉命前往河中府(山西永济)从军,特地前来告别,作者忆及当初,不免惆怅。
开篇表达出祝贺之意,“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朋友得到了朝廷的提拔和重任,奉命担任军中的押衙(掌领仪仗侍卫),这是他的荣幸。诗人想象他即将腰佩长剑、引吭高歌,并穿上华彩的朝衣,气宇轩昂地奔赴远方,也一定会完成光荣的使命。
接下来抒写了对方的不凡本领,“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诗人非常了解朋友的才华和功底,他一直就精通各种书法种类和技巧,也工诗属文,深得大家的好评。
如今他又认真地揣摩和演习了兵书战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必将不辱使命。作者用新旧对比,赞扬对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不愧为栋梁之材。
颈联传达了作者的不舍之意,“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他们以前远隔山川,相见甚难,经常只能在梦中会面。而今重逢,虽有歌管宴乐,但很快又将分离,乡邻们送来了的不过是一番春愁。
朋友此次出征,要去完成光荣的使命,作者不说相聚时难别亦难,却说歌管送春愁,意味着没有机会与朋友一起踏青赏春,辜负了大好春光,实在是令人惆怅。这两句情发于中,意味深蕴,令人赞赏。
结尾抒写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年少时志向远大,多年苦读诗书,只希望能尽忠报国,并早日建功立业。可是他历尽坎坷、饱受煎熬之后,终于感叹平生志向无人知晓,只好独上高楼、望断余晖。
作者既在向朋友诉苦,又希望得到他的推荐。虽然许浑知道这不过是非分之想,但也传达出诗人看见对方得到提拔之后,触动了内心的郁闷之情,本来平静的心湖,忽然变得波澜起伏。
许浑其实并非那种趋炎附势之人,他虽然执着于功名,只是因为不想辜负自己年少时的梦想,也希望表明自己并非庸碌之辈。正因为他积极进取,才会羡慕朋友的升迁,假如他无动于衷,却说明诗人早已厌倦了仕途。
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作者以景结情,看似戛然而止,却显意犹未尽。诗人既无门荫可依、又无恩公推荐,有时身在魏阙,却心在林泉;有时归隐故里,却又惦记朝堂。作者之所以内心矛盾重重,都是因为难以在得失进退之间取舍,于是便会经常望远兴叹,又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