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诗:梅
枯木
《梅子》
【唐】罗隐
天赐胭脂一抹腮,
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
曾与将军止渴来。
唐末诗人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乱世,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屡试不第,前后长达十多年,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思想上归于黄老道家,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交往颇多,擅长小品文,自编杂文《谗书》,有诗集《甲已集》十卷存世。诗词尤擅长咏史,然多所讥讽,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因此被当权者憎忌,以故屡不中第。
罗隐在唐末五代诗名甚著,各体中尤工七律。诗词风格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尤其是一些警戒诗句广为流传,成为俗语名言。比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虽有宿命,然而颇带警戒;《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不拘形迹,率直洒脱;讽刺诗《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丰年有何用,依然有贫者,替百姓呼喊;《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讥讽那些不劳而获者;诸如此类,感慨悲凉,沉郁顿挫,“迥非他人所及”。
此首题目原作《梅》,有的记作《红梅》,然从内容来看,似乎更应该为《梅子》更佳,因而擅自更改。
“天赐胭脂一抹腮”,首句描写梅子熟透的颜色,犹如上天钦赐,赛若胭脂,涂抹美人脸庞,白里透红,惹人爱怜。
“盘中磊落笛中哀”,此句应用典故《梅花落》借指梅子,著名的古代笛子曲代表作《梅花落》,为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流传不息,含蓄深沉,曲调委婉,令人感伤。“磊落”是形容梅子的形态圆转明亮,错落分明。大意是:(同样都是梅),梅子在盘中显得圆润可爱,磊落圆转,然而笛子曲《梅花落》却也让人感伤。
“虽然未得和羹便”,“和羹”典故出自《尚书书·说命下》殷高宗武丁任命傅说时所说的话:“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后来用“和羹”和“盐梅”借指国家治理的栋梁之才。此举意思为:梅子没有得到成为栋梁的机会。
“曾与将军止渴来”,此典故出自众所周知的《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行军至含山,军士皆渴,因指山上梅林,渴遂止。”。看来梅子虽小,可是还可以起到很大的用处,曾经帮助魏武帝曹操稳定军心,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梅子》这首诗词,浅显直白,看似描写梅子,实际上是自我聊慰,人生就像梅子一样,放在位置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梅花品格高洁,天赐胭脂色,超凡脱俗,然后结成果实命运各不相同:盛在盘中,待客佳品,磊落大方,酸甜适宜;谱曲吹笛,落梅兴叹,难免忧伤悲哀;若作和羹,自然可以调理的酸咸适中;再不济,也可以成为曹操激励人们意志的佳物。
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虽然命运多舛,没有得到赏识,成为栋梁之才,治理国家,可是诗人得失随缘,生性豁达,豪迈洒脱,不以为意,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都会坦然面对。从《梅子》诗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和启发,不要时长怨怪命运不济,而是要乐观开朗,积极对待,说不定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2018/11/20榆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