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勤
教育家李镇西说:“《爱的教育》成了我历届学生的必读材料,课堂上我和学生轮流朗读‘安利柯’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成了学生们中学时代最难忘的记忆。”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人民的爱国情绪高涨,虽然意大利在1870年实现了民族统一,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社会有着明显的阶级分化。
作者希望借助学校教育,以博爱、宽容的精神,传播现代文明。在孩子的 心中播撒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学习的种子。
全书的故事围绕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年的学校生活展开,通过安利柯的日记、父母写给安利柯的书信、老师在课堂上要求讲的每月故事,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了什么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书在意大利印发了一百多版,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这部作品还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和故事片,绘成精美的画报,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1923年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在《东方杂志》上连载。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欢迎,之后出了多个翻译版 本。这次重读《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拿到手上的就有两个不同的翻译版本,连作者的名字都采用了不同的音译。
十月的开学,孩子们升入新的班级。安利柯在开学的第一天,遇到了原来三年级的老师、二年级的老师,他们在遇见安利柯时都无不伤感地对他表达了离别的不舍。
安利柯的新老师,对待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宽厚地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以后再不能这样了!”
别的话什么也没说。第一天就对孩子们深情地说:“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实意地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
弟弟的女老师像学生们的妈妈一样,帮助他们穿衣服、包扎伤口,忍不住批评某个孩子后,又非常后悔,亲昵地抚摸刚刚训斥的孩子。
失去孩子的校长,痛苦地想离开学校,因为深爱着学生,终于自愈了心中的伤痛,决定继续留在学校,看着学生们成长。
在安利柯的日记里,每个师长都像太阳一样,温暖着学生们,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新开学不久,三年级的罗伯弟为了就跌倒在马路中间的一年级小学生,被马车轧断了一条腿。
清扫烟筒的孩子丢失了挣来的铜币,一群女孩子为他发起了募捐。
家里开柴铺的科列帝,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父亲不在家时,不但打理了柴铺的生意,而且一边做家务,一边挤出时间学习。
精明的小商人卡罗菲,在打雪战时,不慎把雪球砸伤了一个老人的眼睛,把自己视为半个生命的宝物集邮册送给老人,以换取老人对他的原谅。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无论他们是富商的孩子,还是贫困家庭的孩子,都在积极努力的生活,心中充满着纯真的爱和希望。
03这是最好的教育
每个父母,都会想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我们能给孩子的,一切都来源于爱。《爱的教育》被认为是一部教育学的经典,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 。
作家夏丐尊说:“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就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予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每每读着书中的故事,总会让人反思,作为父母,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
我们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不只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学会感恩,学会感受幸福,学会去爱。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需要懂得爱和付出的孩子,教育的核心在家庭,在学校,爱的教育才是阳光下最动人的教育,这就像生活的一束光,总能让人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和未来。
《爱的教育》全书读完,在书的后半部,虽然看到许多热情洋溢的话语,感人肺腑的故事,却让我看到一丝无奈与悲凉。
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亚米契斯深深的爱国情怀,他想通过教育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缩小贫富差异。
可是在书中,明显感到,作者并没有找到出路,只是寄希望于爱的教育,让人们意识到劳动人们的价值,尊重劳动人民。作者把这种希望又诠释成上层阶级的人们要敬重社会底层人民。
在书中,安利柯的父亲曾给安利柯写了一封信《爱工人朋友》。
信中提到一些工人的孩子上完小学五年级就要成为工人,安利柯将升入中学。
在心中父亲告诫安利柯,不能忘记他那些工人孩子的同学,不要只与相同社会阶层的人来往。
要敬重工人、士兵,人的贵贱之分在于劳动,不在于金钱,在于价值,不在于级别。
卖柴人老科列帝,他带着儿子和儿子的同学们一起去阿尔卑斯山郊游时,看到孩子们现在其乐融融的相处在一起,心情复杂。
忍不住对几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说:“你们现在在一起的时候是好朋友,可再过几年谁说得清楚呢?安利柯和德罗西可能成为律师或教授,或别的什么名人,其他四个人可能成了店铺的伙计,或者有了别的职业,天晓得到了什么地方呢?”
学校为不同阶层的孩子提供同样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心地善良,而且努力去学习,充满感恩的生活。
但是社会并没有提供给他们同样的机会和出路,由于社会存在着不公的分配制度,同样的付出和努力,不会得到相同的回报。
工人的孩子再努力地学习,他们也不敢去奢望成为教授或律师,默认了自己将会再走上父辈这一代的路,只是勤勤恳恳的工作,生活就足矣。
来自上层社会的孩子们,他们自带使命感出生,努力学习,仁爱待人。他们的努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得到大家的歌颂和爱戴。
这种阶级差异,让人读着这些温暖有爱的故事时,内心感到窒息,被束缚。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同样的机会,让每个努力的人,都敢有梦想,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