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经社
节选:《集资阵痛》第二篇第一章
作者:曹甲清
(5)
在炫目的光环之下,在业务员如簧的巧舌之中,龙冰华开始对英霞公司的实力和发展前景深信不疑。
而且,他了解到,英霞公司这种公开地、大规模地向社会集资的行为,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目前,一些投资者已经颇有斩获,有的甚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翻本了好几倍。
这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们的热情,一些人甚至拿着全部家当,托关系找熟人,以期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他仍然对如此高的投资回报半信半疑。起初,试探性地,他跟妹妹各投入了2.6万元。三个月后,他们都准时拿到了2340元利息。随后,在他们这种现身说法式的示范效应下,整个家族以及周边的一些朋友也都开始往里投资,整个家族共计投入了50多万,几个朋友共计投入了数百万元,其中一个朋友为了投资,仅仅借贷就高达200多万元。
这种“宾”不停追加投资,“主”总是按时足额返还高额利息的好日子,过得很愉快。但是,一旦从虚幻的云端摔下来,它又显得太过短暂。
龙冰华们只享受了两年多。
2008年11月,龙冰华按照惯例前去领取到期的利息,却被英霞公司各个层面的人士以种种理由予以搪塞。一打听,原来,这种不能按时兑现利息的情况,已经开始好几个月了,只有态度极其强硬的投资者,才要到了极少部分的钱。
而辛淑贤们所获得的好日子更为短暂。2008年3月后的某一天,犹豫了很久的辛淑贤,终于抵挡不住英霞公司强大的宣传攻势,和一些投资者“获利”的强大吸引力,也一头扎了进去,前后共投入了80多万元。
但她只有一次兑现了利息,就被连本带利地套牢了,再也取不出钱来。
56岁的某女士,在观察了整整一年之后,于2008年10月,把长年省下来的原本打算给瘫痪的丈夫治病和送儿子上大学的全部积蓄,58万元,一举投进了英霞公司。
结果,一分钱也没能拿回来。
再一打听,原来英霞公司成立10多年来,并没有像模像样地展开过业务,跟一个空壳公司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于是,恐慌情绪开始在龙冰华们的心中蔓延。
此时的英霞公司内部,也被恐慌情绪所笼罩。
由于不停地高额返息和巨额挥霍,英霞公司的资金窟窿越来越大,只好不停地加大集资诈骗的力度。而集资诈骗的力度越大,其形成的资金窟窿就越大。
另一方面,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由于恐惧心理,连本带息一起撤资的情况,越来越多。汶川地震时,四川地区的投资者也几乎全部要求撤资。
多方夹击之下,英霞公司一直紧绷的资金链,开始断裂。
焦英霞的内心深处,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得焦灼不安。她明白自己已经陷入了一张巨大无边的,只有恶性循环的网络之中。无论怎么挣扎,这张网都越收越紧。
但是,面对员工和投资者时,她还得强作镇定,并充分表现出自己作为成功人士的高贵与信念,以继续获得他们的尊敬与信赖。
所以,当手下干将前来汇报时,她在谈笑风生之间,迅速做出了决定。
干将们获悉,近些日子以来,急火火地撤走资金的投资者中,相当一部分人转身又都把钱投到了兰西县的南山公司和哈尔滨的圣瑞公司等地方,因为,这些公司所开出的月息,一直都在6%以上。
价格战才是硬道理。焦英霞当即决定,为了稳住投资者,同时吸引更多投资款,从即日起提高利息。同时,为了跟那些快进快出的“投机分子”斗智斗勇,拉长返息周期。
于是,英霞公司出笼的集资新政就成了这个样子:存6个月返一次利息,月息4%;存一年返两次,月息5%;存一年返一次,月息6%。
与之配套的,是继续不遗余力地加大宣传力度。
(6)
这样,一个人开始浮出水面。
好几天前,这个人向焦英霞献出的锦囊妙计,就是提高利率。
这个人就是英霞公司总裁,杨春孝。
之所以说浮出水面,是因为在此之前,这个总裁在英霞公司这个焦氏家族企业之中,一直没有实权。
然而,正是这种方式的浮出水面,使杨春孝在投资者们的眼中变成了双面人,一面值得同情,一面可恶又可恨。
上世纪50年代,杨春孝出生于双城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上学期间,绰号叫“杨大下巴”的他,既理想远大,又深信命运——他很喜欢扯拉自己的耳垂,因为,据长辈们说,人的耳垂越大,福气也越大。
但是,命运似乎一直在跟他开着玩笑。小时候成绩优异,却赶上了那个众所周知的错误的时代,很早就辍学了。长大后想干番令人艳羡的事业,却误入歧途。
接触过他的人,大多有个印象,就是他很有才干,不仅笔头有文采,口上也能挂悬河,因而沟通能力极强。
他的性格直爽而又自负,很多时候明明是帮助了别人,别人却不领情。
2001年左右,他认识了一个叫宋东平的女人,并很快跟这个带着一个女儿的女人同居。再后来,干脆跟结发妻子离了婚,跟宋正式结为夫妻。
一些投资者告诉记者,2003年9月17日—11月20日,杨春孝在*ST哈慈(600752.SH)仅仅担任了64天的总裁,便匆匆离职。
是时,*ST哈慈正处多事之秋。创始人郭立文全身而退之后,接盘者天业集团大股东李秀峰开始疯狂抽血,使*ST哈慈这个在中国保健品业界创造了10多年奇迹的知名品牌,陷入了连年亏损的泥潭之中。
而杨春孝趟过的这趟浑水,也在他身上留下了腥味。日后,当他被焦英霞推到前台救火时,却被几个熟知*ST哈慈的资深投资者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些人认为他是“短命”总裁,本来先前还有些犹豫,看到他后,反而毅然决然地,齐刷刷地就从英霞公司撤出了个人投资。
然而,记者查阅各种资料却发现,*ST哈慈的那个杨春孝和英霞公司的这个杨春孝,竟然判若两人。
*ST哈慈的公告中,杨春孝的简历是,男,1959年生人,汉族。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硕士学位研究生,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曾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常务秘书、美国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裁、黑龙江省经点集团公司董事长、哈尔滨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哈尔滨天业投资公司董事长和哈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等职务。
2004年5月25日,英霞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中,杨春孝的简历中不同的部分则是,195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哈慈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现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612”重大绝密项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哈尔滨英霞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年薪1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决议中,宋东平的简历显示,她也曾在哈慈股份有限公司供职,职位为副总裁。她在英霞公司则是以副总裁之职获年薪60万元。
而根据杨春孝2009年4月对公安机关的交代和其家人的介绍,杨春孝,男,1956年11月生,电视大学学历,先后从事过双城市第五中学数学教师、市财政局公务员等职业,2000年6月开始休病假,随后下海经商或者打工为生。2001年左右来到哈尔滨,2008年正式从双城市财政局退休。
两份完全不同的简历,反映了杨春孝、宋东平二人的另一个侧面:非常善于自我包装。
杨春孝和宋东平曾经自己开公司创业,但是却都很不成功,便寻思着继续找一家有实力的公司以图上进。后来,在哈尔滨市政府组织的一次民营企业交流会上,二人认识了焦英霞。双方交谈甚欢。
其时,焦英霞早就名气在外,二人便动了前往打工的念头。
杨春孝找到焦英霞,称自己人脉广,融资能力、沟通能力和为企业抗风险能力都很强,要求出任总裁。
2004年4月末,夫妻双双一起来到英霞公司后,杨被任命为总裁,宋为副总裁,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外洽谈项目。
(7)
杨春孝后来在狱中交给其二审辩护律师的自述书辩解称,他是英霞公司的花瓶式总裁。
在这份自述书中,我们看到了下面这些有待考证的场景。
英霞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焦英霞及其多名家属亲友都在其中身居要职,而杨春孝仅仅是一名打工者,并没有实权。
初到英霞公司时,焦英霞对他说:“你的工作任务就是把公司现有的仙人掌项目和有机农业项目报送到国家发改委和相关部委,争取得到国家立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工作中,大事找我或者邓总,其他事情找张总(张平)。
“关于你的工资待遇等问题,待双方了解磨合一段时间后再确定。公司目前正在职工内部集资,月息3分,3个月为一个周期,如果你投资多可以给你4.3分,这是给你的照顾,你不能对其他员工说。”
几天后的5月2日,杨春孝拿来130万元本金,存入了英霞公司。
其后,刚刚一个月出头,6月6日,全省发行的省级晚报生活报,就刊登了一篇名为《暗访高息公司》的报道,揭发英霞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诈骗。
当天晚上,杨春孝来到了焦英霞家,询问缘故。
焦英霞解释说:“这是报社某记者想整咱们公司,报上说的全是编造的,根本没有这回事,我明天去找报社领导给这篇文章平反。如果公司有非法集资行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公安局早就查封公司了,咱们是职工内部集资,合法的,违法的事我是不能干的。”
果然,几天后,生活报上刊登了正面报道英霞公司的文章。
当年9月,杨春孝前往埃及考察,打算在那里搞一个中国中药产业园。经过与埃及驻中国大使馆参赞、一秘、二秘等人员谈判,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但是,仅仅在埃及购置地皮、建立工厂、盖专家公寓等等前期工作的预算,投资额就需要10亿元。
焦英霞虽然口头连连称赞“好项目”“好项目”,却又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等待。
接下来,杨氏夫妇二人还谈过一些项目,都没有成功。
年底,焦英霞和其丈夫邓兰亭,对杨的工作表示满意,说道:“以后工作时,公司给你派工作用车,每月生活费5000元。”
2005年五六月份,杨氏夫妇二人跟全球食品行业巨头瑞士雀巢公司进行沟通和洽谈后,英霞公司跟雀巢中国公司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英霞公司可以在全球销售雀巢公司在世界500家工厂生产的全部产品,价格享受出厂价后再返9个点 ,为全球最低价;雀巢公司把英霞公司的龙谷金米项目进行深加工后,在研发出新产品后再确定具体合作方式;同时还和英霞公司合资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的一个县级市讷河市,合建颗粒状土豆淀粉厂,雀巢出资金、技术、包销和控股,英霞公司出土地、厂房和设备。
焦氏夫妇对此表示非常满意。
后来,英霞公司也实实在在地销售过雀巢公司的产品。但是,没有维持多久,整个合作项目就彻底停止了。焦英霞说:“这个项目根本就不挣钱。”
2006年5月份,杨春孝被聘请到黑龙江大学科技园,任总裁,董事长是原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兼任。没错,这个衣俊卿就是那个跟女博士常艳开房17次,后被常艳日记高清晰多方位全细节曝光“性欲强能力差”,被以生活作风问题免职的中央编译局局长。
这以后,杨春孝的工作重心基本上都在黑大科技园,很少去英霞公司了。
10月,他找到焦英霞,打算辞职。
焦英霞说:“你不能走,钱也不能取走,黑大科技园是国家的,你在那里挣不到钱,在英霞公司保证你能挣到大钱,公司马上在美国上市了,按一定比例给职工配原始股,过一段时间,你现在的投资就会翻几十倍。另外,公司过几天统一买几辆车,给你配一台工作用车,你不干了,车就顶给你。”
12月份,英霞公司集中采购了一批新车,其中两台捷豹3.0,6缸轿车,每台82万元,焦英霞和杨春孝各配一台。宝马530轿车80万元,配邓兰亭。一台陆虎吉普车140万元,一台奔驰轿车160万元,都配给焦英霞的儿子邓立学专用。英霞公司财务经理陈维明,配日本尼桑。焦英霞秘书郭永,配捷达。焦英霞侄子焦柏君,配君瑞。车队队长刘岩松,配捷达。
这既是对骨干人员的奖励,也在实质上起到了包装公司实力的广告效果。但是,跟英霞公司的其它挥霍项目一样,这笔巨额购车款,使用的也都是投资者们的血汗钱。
2007年7月初,杨春孝代表英霞公司前往美国洽谈医药项目返回时,当初的出差借款还剩下60万元,焦英霞答应以此顶他在公司的一部分投资款。
杨春孝对焦英霞说:“我在公司04年5月2日投入的130万元本金,到今年7月已经本息合计600万元了,你只还了60万元,这不行,如果你不马上还我钱,我将通过法院解决。”
焦英霞回答道:“不至于上法院,我明天告诉谭会计把钱给你。”
谭会计名叫谭开欣,是邓兰亭的大嫂。
第二天,杨春孝找到谭开欣,谭把他领到银行,用他的身份证,为他办了一个390万元的活期存折。
办完后,谭开欣让杨春孝写一个还款收据。春孝在银行写了一个收据,交给谭后,后者把存折交给了他。
接过存折后,杨春孝并对谭开欣说:“这些钱不够还我的,还差150万元。”
谭开欣说:“这是焦总告诉我给你存390万元,别的我不清楚,有啥事你找焦总。”
几天后,杨春孝拿着存折去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说:“请您按密码。”
他立刻给焦英霞打电话,询问密码是多少。焦回答说不知道,让他问谭开欣。
谭开欣接到电话后,说,记不清了。
他马上又把这个情况电话告知了焦英霞,焦说:“挂失不就行了吗?”
但是,杨春孝在自述书中的这个说法,跟焦英霞和谭开欣二人分别向公安机关的交代,却有很大的出入。
据谭开欣交代,2007年6月,杨春孝夫妻二人要出国,需要交保证金110万元,谭分别给两人的账户上各存了60万元和50万元。二人返回后,宋的钱归还给了公司,而杨春孝的60万元一分钱也没有归还。
7月左右,杨春孝对焦英霞说:“如果你出事了,你账户上的钱公安局全都得没收,你把钱存到我的账户上,等你出事了,谁也救不了你,只有我能救你。”
随后,按照焦英霞的吩咐,谭开欣跟杨春孝一起,从焦英霞招商银行的账户上取出390万元现金后,随即存到了杨春孝新开的账户上。
二人约定,密码和存折由谭掌握,谭可以随时支取里面的款项。然而,8月份,谭去取钱时,却发现存折被挂失后,里面的钱已经全部被取走了。
谭开欣立即找到杨春孝。但是杨却说,这是他跟焦英霞之间的事情,谭管不着。这笔钱最终没有讨要回来。
此外,杨春孝在办理英霞公司南湖路1号基地的取暖费时,从公司拿走了100万元支票和30万元现金。当时谭开欣的本意是都给开成支票,杨春孝为此大发雷霆。事后,杨交回的交款发票金额只有100万元,30万元现金不知所踪。
杨春孝还打借条,向公司借了20万元现金,说是注册自己的公司用,最终没有归还。
谭开欣的说法得到了焦英霞的证实。值得一提的是,二人串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据焦英霞交代,2004年被《生活报》曝光后,杨春孝就知道非法集资的事情了,但是他前期并没有参与英霞公司的该项业务,只是自己投了资,并且挣了不少钱。
2007年7月份,英霞公司资金链紧张,返利都十分困难。杨春孝却多次找到焦英霞,要求给他几百万元,说这是抗风险的钱,以免以后资金被公安机关查封、冻结了,想办事却找不到钱。
焦英霞实在熬不过,便安排谭开欣做了上述处理。在得知杨春孝私下里通过挂失然后把钱取走了之后,焦和谭都气得七窍生烟。【声明:正经社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作者简介】
曹甲清,资深媒体人,职业经理人,商业评论员。发表了大量评论、新闻报道和诗歌等作品;专著有《集资阵痛》、《我早已看见山的那一边》等书稿;参与策划并编撰了《中国舆情指数报告》、《首都互联网发展报告》、《抄底中国》等书籍。
【《集资阵痛》简介】 古今中外第一部集资诈骗调查著作。一个个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场场击鼓传花游戏中的个体悲剧,古今中外人性中共通的贪婪一面,钱权法角逐的时代背景,改良变革的制度路径,均在作者笔下生动再现,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文笔流畅,见解独到,观点犀利,思想深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