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小燕 魏帮军 彭帅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落脚点在陕北,这里也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抗日、走向新中国这一新长征的出发点。80年过去了,这里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往探寻,汲取力量。

位于延安子长县瓦窑堡镇的瓦窑堡革命旧址,如今,已是不少新婚照和结婚纪念照的热门取景地。

拍照游客:我选择结婚纪念日这天带着老公在这里拍婚照照,以后想起来会特别美

拍照游客:在这里拍照挺好,因为这里是革命旧址,喜欢这种感觉。

历史上,这里是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的驻地,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等中央领导都曾居住于此。

纪录片《长征》第八集导演 渠陆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就说我们到了陕北就到家了,后来在一个场合呢,毛主席又跟大家说,这个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来,很多老同志也该成个家了,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有6对领导人是在瓦窑堡结婚的,保留特别完整的,就是张闻天的新房。(如今)他们穿中式的,西式的,能在窑洞前,当年红军领袖的新房窑洞前来拍婚纱照,他们心中的解释就是我来沾一沾红军的“红”福,还有这一份红色的这种情怀。

作为纪录片《长征》的分集导演,渠陆军在陕北拍摄期间,多次被这种红色情怀感动。

纪录片《长征》第八集导演 渠陆军:我去采点就碰到一个大妈,在纪念碑前跳广场舞,后来跟大妈聊天的时候就问,我说你们怎么在这跳广场舞呢,她就直着纪念碑说,她说红军他们爬雪山过草地不就是让我们今天乐呵的,她说我们到这来也陪一陪红军,我当时听完之后非常感动,可惜我这没记录下来。

今天,长征路上,留下了数不尽的遗址、遗迹、纪念碑和陵园,也留下了无数心存感激,乐观向上的人们,然而,让人惊喜的不仅如此。

录片《长征》第八集导演 渠陆军:陕北是红军的落脚点所以我想象的一定要一个航拍,拍出这种黄土高坡的日出和日落,他(摄像)说渠导对不起,我们没有拍到黄土高坡,我说怎么可能呢咱们能拍不到黄土高坡呢,结果他说那你明天你看看去吧,我一看我真找不到黄土高坡。绿化的非常好,比如说吴起镇,当年红军从那条路上的山,(现在)两边是绿郁葱葱跟小江南似的。

曾经穷乡僻壤的革命老区,如今变成绿郁葱葱的“小江南”。见证了这一切的,还有这个名叫左力的青年摄影师。2013年,左力在50岁生日的时候,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用一年的时间,重走红军当年长征路。

青年摄影师 左力:最早萌发想走长征路真的不是一时冲动,实际上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1995年一年刚好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那年我当时跟一个著名的老摄影家//在北京拍摄一个关于抗战的纪录片,就是因为拍摄这个纪录片,采访和拍摄了很多的共和国的开国上将还有中将,他们每个人都给我们讲了一段很精彩,也很惨烈的一些战争的画面和场面,让我非常难忘。所以从那个时候,我从内心开始萌发出这么一个想法,就是我将来有没有可能以我的方式,能够到达这些历史现场,去采集这些故事,能把这些故事采集回来,来讲给我们孩子听。

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左力用整整一年时间,按中央红军的行军线路,深入每一处红军经过的地方,详细地做出了踏访笔记,徒步走完了长征全程。

青年摄影师 左力:我们今天吃饱了穿暖了,还需要去找红军吗?很多朋友提出这样的质疑,但是当我走到尾声的时候,我会发微信告诉他们,红军真的没有死,红军还在,就在中国百姓家里,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最大希望所在。

尽管左力把这场旅行定义为“一个人的长征”,但显然他并不希望他的红色信仰追寻之旅是孤独的印记。在出版了《一个人的长征》书籍后,左力在全国各地演讲,与更多人分享他的长征见闻。

青年摄影师 左力:一场一场的演讲下来呢,让我特别特别难忘的就是那些80后、90后的孩子,特别是很多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对我的演讲的反响最为强烈,我原以为这些孩子们对过去历史的英雄,对我们国家的历史他们会不感兴趣。但是没想到每场演讲下来,都会有焕发起一种强大的非常热烈的这种讨论。

纪录片《长征》第一集导演 韩晓伦:所以左力正是一个,80年后,他也像毛泽东所说的长征精神,他就是播种、开花、结果,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着我们这一个时代的年轻人。

八十年过去,长征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青藏铁路精神、汶川抗震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涌动着长征精神的红色基因。“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

长征纪录片看完你有什么感受(纪录片长征幕后故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