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任务 1.1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1.2传输方式的转换2.特性2.1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有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2.2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2.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2.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3通信系统3.1通信系统模型3.1.1源系统 源系统一般包括源点和发送器。 3.1.1.1源点 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3.1.1.2发送器 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3.1.2传输系统 传输的网络。 3.1.3目的地系统 目的系统一般包括接受器和终点。 3.1.3.1接收器 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标设备处理的信息。电信的接收器是解调器。 3.1.3.2终点 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终点又称目的站,或信宿。 3.2基本概念3.2.1消息 消息是指通信系统传输的对象,是信息的载体,也是客观物质运动或主观思维活动,以及事件发生状态的一种反映,它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和数据等不同形式具体描述。消息可分为离散消息和连续消息。 3.2.2数据 运送消息的实体。 3.2.3信号 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3.2.4编码 数字信号->数字信号 3.2.4.1不归零制 数字磁记录中启示数据的一种方法。 用两种不同极性的电平分别表示“0”和“1”。在二进制中通常用磁性变化来表示1,以磁性不变来表示0。在位与位之间不需要恢复成中性磁化状态。 3.2.4.2归零制 若记录1信息,则加正向写入电流脉冲;若记录0信息,则加倍写入电流脉冲,每写入一个信息,电流归零。在这种方式中相邻两位信息之间,磁头线圈的电流为0.相应的这段磁层未被磁化。因此在写入信息前必须先去磁场。 3.2.4.3曼彻斯特编码 也叫做相位编码(PE)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技术,被物理层用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常用于局域网传输。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每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就是说主要用在数据同步传输的一种编码方式。 3.2.4.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在最初信号的时候,即第一个信号时:如果中间位电平从低到高,则表示0;如果中间位电平从高到低,则表示1。  后面的信号(从第二个开始)就看每个信号位开始时有没有跳变来决定:在信号位开始时改变信号极性,表示逻辑"0";在信号位开始时不改变信号极性,表示辑"1"。 3.3.5信道的极限容量3.3.5.1奈氏准则 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受限)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速率为2 W Baud,w是信道带宽,单位是hz 3.3.5.2香农公式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 S/N) b/s W为信道带宽,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高斯噪声功率。 3.3传输过程3.3.1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3.3.2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 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3.3.3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 即通过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信息交互方式。 4.传输媒体4.1导引型传输媒体4.1.1双绞线 UTP(非屏蔽双绞线) STP(屏蔽双绞线) 双绞线连接: 同种端口连接用交叉线; 不同种端口连接用直通线。 568A线序: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线序: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计算机网络子网划分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1)

工具/原料 剥线刀,网线,水晶头2个,压线钳,测线仪。 4.1.2同轴电缆 10(10m/b)Base(基带)5(粗同轴电缆,阻抗50Ω)。 4.1.3光缆4.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自由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