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个从山沟沟里发展起来的政权,在发家之前,没有经历过多长时间的儒家文化熏陶。
于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他们就像是乡巴佬进城一样,奉行“拿来主义”,大明朝这个城里人有啥,我们也配啥。
都察院就是他们拿来的一部分。
“初沿明制,设都察院”。《清史稿·职官志》
既然都是从明朝那里拿来的,于是撰写《清史稿》的清朝遗老连都察院的职责都懒得介绍一番,这是让我们自己去看《明史》的节奏。看就看吧,《明史》是这样记载的: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明史·职官志》
后面《明史》用了简略的几个劾字,概括了主要职责: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希进用者,劾” 《明史·职官志》
除了这几个,还有就是会同吏部考核、会同刑部、大理寺平冤狱,办好皇帝交办的其他事项。
别看区区几个字,实际上他们的权力很大,可不止弹劾百官一句话就概括得了,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天天就在朝廷里挑刺。
其实,朝廷六部九卿科道官员和各地方官员对都察院还是很怕的,就像现在的纪委监委一样。为什么呢?
首先,它管的宽。都察院下设各省道监察御史,明朝共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清朝设了十五道监察御史,多设了一个京畿道、江南道。这些监察御史你以为就管各省,不,他们还管了六部九卿科道官员。
举个例子,明朝时期,福建道不只管了福建省,还协管户部、宝钞提举司等部门。清朝时期,福建道除了还负责稽察太常寺。
除了各地方道,监察盐务的有巡盐御史,监察漕运的有巡漕御史,监察茶马交易的有茶马御史,可以说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御史监察。
其次,御史有时候可以直通皇帝。二十年前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常常出现的八府巡按于使龙,不懂大家还记不记得,反正小子是对于使龙总在关键时刻威风出现的样子印象深刻。
没错,确实是有这类官员。但是可能不止八府,可能是八省,或者更多。那个官职不是常设的,而是皇帝临时任命的,叫巡按御史。这个巡按大家都很怕,他直接代表天子。
“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明史·职官志》
清朝也有巡按御史,但是权限没有明朝时那么大。
所以,明清两朝的都察院基本配方都是一样的。但是,毕竟是两个朝代,同样一道菜,两个厨师煮出来的味道就会不一样。所以他们还是有些不一样。
那么有什么不一样呢?一句话,清朝都察院的权力更大了。清朝都察院除了下辖十五道监察御史和巡盐御史等专项工作监察御史外,本部设有经历司、都事厅。都事厅下面就管辖了五城兵马司和巡城御史,这个就和明朝不同了。
1.都察院长官直接参与国家大政决策,天天都有向皇帝弹劾大臣的机会清朝时期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般都是皇帝近臣,会参与到皇帝决策。
“康熙二十九年,命左都御史马齐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列议政大臣。故事,二院长官俱不豫议政,豫议政自此始”。《清史稿·职官志》
这下可真的通天了,天天都跟皇帝在一起,偶然聊天聊着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给政敌上眼药。
2.清朝时五城兵马司归都察院管,也就是清朝的都察院有兵权了
明朝五城兵马司是独立的,不归都察院管,清朝时期五城兵马司则归都察院管。但是,明清两朝的五城兵马司职能和品级都一样,职责是:
“掌巡缉盗贼,平治道路,稽检囚徒,火禁区为十坊领之” 《清史稿·职官志》
五城兵马司各一个指挥使、副指挥使,指挥使正六品,副指挥使正七品,还有不定额的工作人员。不仅如此,它还下辖了十个坊,相当于现在的大队,这手中的人马就有点多了。
手里有兵,自然让那些贪官污吏怕,毕竟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动动你家门口的沟渠道路,甚至还可以去你家看看,抓贼嘛。
3.清朝的巡城御史更加专业化,官员在京城的举动很容易被发现明朝的巡城御史没有专职,还是在十三道里选人。而清朝的巡城御史就不一样了,职责给他们定了很明确。
“巡视五城御史,满、汉各一人,掌绥靖地方,厘剔奸弊”。《清史稿·职官志》
简单的说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管的是闹事、嫖娼、耍诈等事情瘌痢头的事。看起来好像没啥,实际上关系很大,比如有些官员偶尔会偷偷地出去窑子乐一乐,这如果被巡城御史知道了,还不得满朝风雨。
小子还记得《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乾隆、和珅、纪晓岚去了个暗娼,被巡城御史看到了,皇帝赶紧挡住自己。连皇帝自己都怕丢人,最后把和珅给推出去,让他去丢这个人了,和珅又得花钱收买巡城御史。
可见这巡城御史,官虽小,但是还是有点可怕的。不要说嫖娼,就算是常常夜不归宿,也会被巡城御史给看到,这天天出去花天酒地被皇帝知道了那还了得。
看来当官不易,自古就是如此,还是老老实实当一个小老百姓吧!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