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1)

1996年的时候,我所在的村子里整个村子里能住上水泥楼的大概只有4户人家,其余的80多户人家都是住在土砖房或者青砖瓦房里过日子。每年夏季的双抢时节,家家户户的谷子都是集中在村里的公共打谷场里晾晒,晒干后去除尘杂然后装袋收藏。相信很多广西的80后对于夏日晒谷应该都是深有体会的,不信的请继续往下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2)

首先我们先看看打谷场上的各种工具,最常见的有竹扫帚、谷耙、塑料膜、当然还有用来压住塑料膜的板砖了。谷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木板制成的实耙,主要是用来收拢散落在谷场里的稻谷和其他谷物的;另一种是像天蓬元帅使用的钉耙,是早上用来把成堆的稻谷分拨散开来的。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3)

谷场周边长了半圈的竹子和苦楝树,所以中午的时候大家可以坐在谷场边上聊天。晒谷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挺复杂的事情,不但每隔20分钟要把谷子耙一边,还要留意六月多变的天气,特别是那种过云雨,最是难以预料。可能刚开始只是一小团黑云,可是没几分钟飘过来之后就变得很大很大,然后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等你大汗淋淋地把谷子收好了,它又停止下雨然后太阳又出来了。对于这种鬼天气,只有那些60多岁的老人家才有经验判断出到底下不下雨。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4)

年轻人比较害怕晒谷子,因为天气多变不说,周围还全是那种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着实有些无聊。老人家晒谷子可以打赤脚站在谷子上直接走步把谷子耙了一次,年轻人却因为皮薄肉嫩不敢打赤脚去踢谷子,每次都得用耙子把谷子耙一遍,然后用竹扫把将多余的稻草给筛出来。晒一天的谷子,往往要重复多次这种简单而又难受的工作。每次有过云雨来的时候,心惊胆战得要死,害怕把谷子收回来这天不下雨又得重新摊开,但是当你不收稻谷的时候老天绝对会下一场大雨,将你家的谷子淋得湿透,让你无可奈何然后迎接父母的一顿狠骂。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5)

如果天气一直风和日丽的话,谷子晒了两天后就可以用筛网除尘了。除尘工作主要是用筛将稻谷中多余的稻草和杂质过滤掉。一般这活需要两人来配合,一人托举豆筛左右摇晃,另一人则用簸箕将稻谷铲满一铲一铲的倒入豆筛中,稻谷从豆筛穿过滤出粗大的杂质。想起奶奶那会还会打口哨来召唤微风,至今我还是不解这是什么原理,人一打起口哨那自然风就来了,当真是十分神奇。当然这只是穷人的法子,有钱人会买来电风扇直接吹,更有钱的则会花上1000元钱来买台手摇风机来吹谷子,一个人就能操作。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6)

打谷场晚上是要守夜的,我们村守夜的一半都是两人组队的。谷场旁边有一间小土砖瓦房,专门用来存放各种晒谷用具的,里面有一张席子和蚊帐。晚上守夜主要是防止他人偷盗白天晾晒的谷子,辛辛苦苦劳作了大半年,谁都害怕这谷子被盗走,被偷走那麻烦就大发了。不但公粮交不上还得借钱来买粮补上公粮呢。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7)

谷子被晾晒干后,众人开始装袋或者装筐里。贫农一般都是直接用两只大竹筐把稻谷一担担挑回家,而富农则用蛇皮袋装好,然后用大轮车将稻谷拉回家。村民之间虽然很熟悉,但是确实很少人会去借车来拉谷子的,大概是怕别人说想用车拉自己去买一部啊。奈何当时的农民无法外出打工,只能老老实实耕田种地,收入微薄哪里敢去借钱买台鼓风机呢。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8)

打谷场上每年夏季是最热闹的时候,每年要晾晒很多的粮食,先是晒稻谷,晒干稻谷后就开始晒黄豆和玉米粒,然后是晒花生。我最喜欢晒花生了,因为花生这东西可以一边晒一边吃啊,这花生晒了三天之后吃起来非常的香。等你吃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挑着老冰棍的老太太走过来问你要不要买冰棍。这个时候买上一根冰棍然后坐在竹阴下吸着冰棍真是爽极了,当然吃一袋冰镇的豆奶也是十分爽快的。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 盘点80后在打谷场上发生的趣事(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