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我从不看价格。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1)

送礼?那得用卡车。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2)

纸醉金迷这四个字,是对刘女士从2008年到2014这六年的生活,最好的诠释。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3)

在这个物欲横流、价值过剩的年代,买东西狠了点,花销大了点,似乎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可怕就可怕在,刘女士开销花费的来源,是单位的公款,并且是整整128万。

当然,法律的底线是不容许任何人触碰的。在事情败露之后,刘女士最后补齐了所有的挪用的欠款,并且在2015年至2016年这段时间里,入狱服刑一年半的时间。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后,丈夫张先生那边下达了死命令,要求她给出一个“答案”。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4)

这钱究竟是怎么花掉的?为何作为枕边人的他会毫不知情?为何在事情败露刘女士还是始终不肯说出实情?“答案呢?”“答案究竟是什么?”丈夫的一声声质疑,仿佛一记记重锤锤在刘女士的胸口。她苦闷却无言以对,她委屈却无从开口。放纵欲望的人啊,终究也成了欲望的奴隶。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5)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个话题,跟大家聊一聊那些《欲望背后的“答案”》

“瘾”这个东西,好像无处不在。它可以古老——“烟瘾、酒瘾、赌瘾”,也能新潮——“游戏瘾、煲剧瘾、购物瘾”。

当然,还有一些另类的——“健身瘾、晚睡瘾、工作瘾”。简单来说,当你通过某项行为,可以摄入某种物质或虚拟的能量时,你会感到开心、愉悦、满足。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会下达指令,让你血液中的某样物质的浓度上升,这就是内啡肽。内啡肽,一种类似于吗啡的物质。它时刻在我们的血液中蠢蠢欲动,它能让人感到满足,幸福感上升。我们需要它,但是我们无法控制它。于是人们渐渐开始尝试,利用自己的某样特定的行为,把身体里的内啡肽“勾引”出来。然后就开始“上瘾”了。

刘女士的购物行为也是其中之一, 在成瘾状态下,大脑的控制力下降,她就开始找各种机会购物,去满足自己的想要获得快感的需求。而至于为什么购物,购买的东西是否是生活必须的,是否超出了自己的消费能力,这些已经统统被抛之脑后了。

没钱了?那就想办法弄钱!弄不到?那就铤而走险!人类的本能,会驱使我们用最简单最节省能量的方式解决问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利益,是最快最省力的方式。于是,刘女士就这样一步一步铸成了大错。我们都会向往优渥的生活,可是别忘了现实里,多少人表面光鲜亮丽,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 法律可不管你有什么动机成因,法律只负责严惩所有心存侥幸的人!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6)

那么该如何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呢?

简而言之:

有欲望≠可耻

先考个小知识点,社会化是什么?

用最简单的话解释就是:对于社会、集体环境的适应程度。

它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它表现在人际交往,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而社会化程度低,往往就意味着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组织忠诚度低以及缺乏责任感。

当刘女士谈及自己的业余生活时她有提到,因为单位离家比较远,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和丈夫是两地分居的。而下班之后会她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躺在宿舍床上网购。而周末回家之后,她会做的事情也就只是做美容美体和逛街。不学习,不社交,甚至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或者爱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上一条提到的——成瘾引起的欲望,就像癌细胞一样慢慢侵蚀,然后占据了刘女士所有的业余生活,此其一。

其二,刘女士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没有业绩考核,也没有绩效奖励。这种工作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从事这样的工作,是很难从其中找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对企业或公司有多少忠诚度和责任感,就更不用多说了。既具备了犯罪的心理,又拥有了犯罪条件。深渊,不知不觉已近在咫尺。

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

首先是,要注意培养积极正向的兴趣爱好,例如公益、健身、绘画写作等。

其次,改变自己的社交状态,积极响应集体活动。

最后学会学习。学习,无疑是人不断变强最好的梯子。学习会让你成长,会增加你的知识,更会增长你的见识,有了见识之后,人自然也就强大了。尝试着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去认同寻找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或许你也能看到不一样的天空。

人起床时为什么需要闹钟?就是因为信不过自己,担心脑子欲醒却抵不住身体贪睡,所以需要外力唤醒。“双保险”才保险。管控欲望,每个人的定力大小不同。防止因“欲”而“狱”,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在节目中,李金萍老师的发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欲望的破绽是什么(欲望背后的答案)(7)

不光是现场的老师们,包括很多收看节目的朋友们,都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刘女士犯下的错误,也有张先生的责任在里面。如果不是当初,张先生任由妻子这么花钱,那么刘女士也不会养成挥金如土的消费观念。如果不是当初,张先生没有深究妻子的资金来由,那么刘女士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罔顾法律,最终身陷囹圄。

对,这些话都对。

但是批评不是我们的目的,最终还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就是,宽容与纵容那微妙的界限,在哪里?宽容和纵容的边界就是,被原谅的那一方,是否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说原谅初犯是宽容,那么原谅累犯是纵容。不要让我们的理解宽容,去助长了他人的自私和冷漠。做到包容的同时要有尺度,处事可以忍让但要有清晰的底线。别让善良成为自己的弱点,别让心软让自己变得卑微,而作为被宽容的一方,别把他人的深爱,当成了理所当然的馈赠,更别把他人的宽容,当我们为所欲为的资本。

欢迎关注:江西卫视金牌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