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探秘秦公大墓、印山大墓还原墓主人的精巧设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考古专业有没有前途?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考古专业有没有前途(95后考古博士火了)

考古专业有没有前途

来源:央视新闻

探秘秦公大墓、印山大墓还原墓主人的精巧设计

讲述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的秘密

……

近日,一位名叫“水星”

考古科普博主引起了关注

她的科普短视频内容专业、生动有趣

让很多网友感叹:“原来考古这么酷!”

也有百万网友在线催更

喜欢历史的她选择考古专业

觉得进行考古科普很有必要

水星是一个95后女孩

也是浙江大学考古学在读博士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

考古是一个冷门专业

但对于从小喜欢历史文物的水星来说

却是乐在其中

大学时,她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的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之后被保送到浙大直博

“在学术研究和参观博物馆时

会发现与千年文明相遇的那种奇妙乐趣

可以让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光彩

觉得很有成就感”

在日常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

水星逐渐发现

一些游客在博物馆里的误解特别多

“有一回参观浙江省博物馆

一个彩凤鸣岐古琴竖着放

一位妈妈跟孩子说这个叫作竖琴

当时就觉得大家逛博物馆

很多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用途都不知道

会造成对文化和历史的误解”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是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唐代著名琴匠雷威制作,背面龙池两侧刻有行书题款。

水星发现类似的误解有很多

甚至有网友说

考古和盗墓就是有证和没证的区别

这让水星意识到

进行考古科普很有必要

“侦探剧”式科普视频

带网友走进博物馆大门

2020年9月,水星开始尝试

在短视频平台上做考古科普视频

之所以起这个名字

是因为水星虽然名字里有水

却是所有行星里最干燥的

没有一滴水的一颗星球

“想告诉大家我的视频里

干货满满,没有水分”

水星拿出做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为了拍摄短短几分钟的视频

查阅很多书籍、论文

光撰写文案就要两三天

然而干货满满的视频并没收获太多关注

“一开始没有选好让观众感兴趣的主题

只顾着辞藻优美,却没有讲好故事”

她开始逐步摸索不同的视频风格

每期视频长度控制在一到两分钟

把科普视频拍得像“侦探剧”

慢慢有上百万网友跟着她的镜头

推开了一座座博物馆的大门

探秘中国已发掘的最大墓葬

秦公一号大墓

探秘法门寺地宫

讲述绝世珍宝是如何被发现的↓

‍探秘印山大墓

越王勾践父亲的帝王陵

讲述大墓设计者如何利用精妙的设计

与盗墓贼斗智斗勇的故事↓

水星也慢慢掌握了科普的技巧

“先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悬念

吸引网友的注意力

再去讲到较为深入的观点”

还会尝试 更多视频风格

未来想当一名高校老师

水星告诉总台记者

视频风格的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

自己还会继续做新的尝试

尽量不让网友“审美疲劳”

“文物本身离大家很远

通过讲述背后的故事

去找大家感兴趣的点

能够拉近大家与文物之间的距离”

目前,水星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研究方向就是博物馆学的相关内容

未来,她想要成为一名高校老师

培养更多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人才

“希望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让这个行业能够继续薪火相传”

在科普短视频方面

水星也想尝试更多的主题内容

“比如古墓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还有更多小众博物馆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考古和博物馆

能够真正从线上走到线下

去感受这个行业的魅力”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钱江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