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老友带着即将升入初三的儿子来访,请我为孩子写一副字要求:必须对孩子有鼓励作用,而且词句不能太俗特别强调,要有文化味儿,像“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这类的话就不要写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唐捐玉汝于成的含义出自哪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唐捐玉汝于成的含义出自哪里(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唐捐玉汝于成的含义出自哪里

假期里,老友带着即将升入初三的儿子来访,请我为孩子写一副字。要求:必须对孩子有鼓励作用,而且词句不能太俗。特别强调,要有文化味儿,像“功夫不负苦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这类的话就不要写了。

研好墨、铺好纸,我略一思忖,提笔写下“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望着这八个墨迹未干的字。父子俩一脸的茫然,我解释道:“功不唐捐为佛家语,出自《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可以解释为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必然是会有所回报。玉汝于成则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意思是人要像打磨璞玉一样经受磨练,才能成功。多指逆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老友听了频频点头。

父子俩满意而归,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想当年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也是寄予了无限期望,给予了不少鼓励。我初中就读的母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校。1985年9月1日,我成了那里的一名学生。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初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的一天,班主任毕淑玲老师抱着一摞崭新的日记本,满面春风走上讲台。毕老师是当年刚分到我们学校的大专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个子不高,圆圆的脸庞,齐耳的短发非常干练。毕老师,环顾了一下大家,兴奋地宣布:“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最好,在全年级五个班中,平均分位居第一名”。听到这一消息,全班四十五名学生不禁热烈鼓起掌来。随后,毕老师又说:“还有一个好消息,这次考试全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五门功课总分的状元也出自我们班,他就是张大锁同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表示祝贺!”接着,毕老师举起那摞日记本说道:“下面,我要为咱班前六名的同学颁奖,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也希望这六位同学再接再厉,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从毕老师手里接过日记本,回到座位上,迫不及待打开自己的“奖品”欣赏。只见日记本的封皮内侧用钢笔工工整整写着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通俗而富有哲理的话一下子就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一直鼓舞着我、伴随着我初三毕业升入理想的学校。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听过的类似的鼓励话还有不少,当我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妈常说的话就是“人这辈子总会遇到沟沟坎坎的,咬咬牙,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而当我学习上有所松劲儿的时候,父亲,这个和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民就会说:“庄稼靠人管、人勤地不懒”。这些话不华丽、不高深、朴朴实实甚至有些土里土气,然而它们同样在我人生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懒惰、失意、低迷的时候会给我力量,激励着我振作精神继续前行。其实,这些话同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异曲同工,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无所谓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它们同样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健康成长。它们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定会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