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 年 嵇友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水仙子民间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水仙子民间故事(俗事杂谈之4)

水仙子民间故事

忙 年

嵇友国

以前过年,是一家女主人最忙的节日,持续时间最长。男子汉最多跟后撮撮,剁点烧锅的树枝。也能借上街置办年货之名,唱唱佯腔。得一点空子,小牌麻将牌九骰子,哪个场子能上往哪个场子挤。坐不了正门,站后面相相眼,也能相机跨跨小驴碰碰运气,试试手气。那时没电视,没手机,电影都是希罕物,唯小赌怡情。面对丈夫一年辛苦,女主人也不说破,连人情都不做,一改平日对马不停蹄的丈夫还支派着永远干不完的活,展现妻子过年时应有的慷慨与亮烈。

对主妇而言,过年就是忙年。不像现在,什么都能买到现成的。那时一是市场不发达,没有卖。二是不作兴,如果这家过年不忙活活的,会有一种清冷之象,缺乏烟火气,不好。所以不论大户小家,手头孬好,年上必忙的几件事,那是一样少不了。

一进腊月,就要浸黏稖头,黏芦黍。芦黍,学名高梁,可能穗子像芦花而得名。旱改水之前,黏米是稀罕物。浸过的黏稖头黏芦黍上碓舂,罗出来的面就叫元宵面。只有水浸碓舂这工艺做出的元宵面才足具黏性。因为水份大,还得得太阳就晒,不然就霉了。现在卖的元宵,袋子上还有宣扬水磨糯米粉。它要是干磨就不是那回事。舂碓是个重体力活,小孩会被吆喝去帮上踩。在碓臼跟喂,虽然不重但危险,主妇不给小孩去,自己负责。

第二件事是做豆腐,做多做少,每家一作。能做豆腐的,只有黄豆和花生。因为豆腐是植物蛋白的凝聚体,黄豆花生都富含蛋白,其他豆类都是淀粉为主。浸泡过的黄豆上磨,把磨出的豆糊吊浆,如此两和。

如果还舍不得,就吊三和。三和浆就寡了点,只能用于第二天早晨当水来煮稀饭,俗称三浆粥,别具风味,很好吃。

烧豆浆不好掌握,富含蛋白质的浆体,在锅开时之前会有一种叫假沸的现象,特别肯潽。在烧浆的时候,大人会嘱告扒锅台看的小孩,不能快嘴。

点卤。烧开的浆打入缸里,慢慢点入卤水,沿一个方向慢搅。半个小时,出现豆花凝结,浆水发清。小孩子早就拿碗等在缸边,母亲会一人盛一大碗。这豆腐脑与现在街头卖的内脂豆腐脑完全不是一回事。豆腐有三类,一是内脂豆腐,以葡萄糖酸内脂为凝结剂,二是以石膏为凝结剂,三是以晒盐的卤水为凝结剂。我们家乡是盐碱地,卤水豆腐可谓特产。我是出了灌南,不吃豆腐。

第三件是扫尘。要得发,扫十八;要得有,扫十九。腊月十八、十九要扫尘。平时打扫就是扫扫地,抹抹桌凳。扫尘则地面,家具,墙面,屋顶,门窗,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营造一种迎新的气氛。俗话说,贫女勤梳头,贫妇多扫地。说是贫穷人家的姑娘没有什么好看光鲜的衣裳示人,但把头梳的整整齐齐、贫穷人家媳妇没有什么好的家俱陈设需要打理,但把里里外外的地扫得干干净净,虽然贫穷,也自有一种气象。

第四件是蒸馒头。一般安排在送灶前。左一鬲右一鬲,能蒸两三笆斗。主妇还专门准备些大麦等粗面馒头,留给要饭的财神。以前天冷,过年的馒头一般要吃一正月。来亲戚的时候,忒省事忒就急,拾几个上馏鬲一熥就行。

第五件是炸坨子,一般在送灶前后。山药、大菜、小麦糊,兑上不少假,三斤猪肉最后和出一盆糊。那说是肉坨子,也就占上肉味而已。没有办法,来人葛往,新年头月,总不能没有坨子上桌。过一个年,最忙的是主妇,最难为的也是主妇。

底下就是拆洗被褥,浣洗大人小孩的衣裳。晾在绳上的衣裳,冻凌挂多长的,一天两天不得干。晴冬烂年,每一天天气的好坏,都揪着主妇的心,一天都不敢懈怠。

这些,哪件能离主妇?

“ 安 ” 字,宝盖头下面一个女字,宝盖是屋的意思,也可引申为家。家里有个女人,这个家就安了。

庚子腊月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