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公故里常平村由来

在中条山下盐池南岸,有一个村叫常平村,原名下冯村,俗称“伤兵村”。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平定河北以后,便背叛了绿林军,揭竿而起,自立为王。于建武元年(25年)春,刘秀率军南下,亲领部将邓禹,率师2万,由野王(今河南沁阳)出发,沿黄河北岸向西进攻,直入河东,首先要击破河东都尉的部队,进围安邑。这时,西汉更始皇帝刘玄便派部将顽强抵抗,两军对垒数月,攻城不下,进入相持阶段。为了巩固王室疆域,同年6月,刘玄与大臣们商议决定命樊参,率军数万,由大阳(今平陆东北)渡河进攻刘秀,想借以“内外夹攻”之势,击败刘秀部属,以解安邑之围。不料刘玄的计划被早有预谋的刘秀察觉,当樊参渡河后,脚跟还未站稳,就被刘秀的部将邓禹拦截,两军交战与解州以南的中条山下(今解州池南一带)。时值酷暑,烈日炎炎,樊参所率士兵,由于迂回作战,精力疲惫,不堪一击。这时候,刘秀便乘胜追击,攻下安邑,致使刘玄部将樊参所率之师全军覆没。经过鏖战,刘秀大军也伤亡甚重,此时,刘秀便命伤兵就地安营,全部住进了下冯村,以便疗伤养息。天长日久,因为村庄里住满了伤兵,所以人们就都习惯地叫它“伤兵村”。遂改名“常平村”。这就是关公平故里常平村的来历。

二.关公的降生

关羽,字长生,后改为云长。他的祖籍在东汉时名为河东郡解县宝池里下冯村,就是现今的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这里,南依中条山,北滨运城盐池,西距解州8里,北离运城20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东汉桓帝延熹3年(160年)6月24日,关公就出生在这里。 关公的出世,民间有这样的传说:“他原来是天上的青龙君,负责巡视冀州。解县就在冀州境内。后来,由于被黄帝杀死的蚩尤精灵在运城盐池作乱,蛊惑百姓,惹恼了大帝,大帝便不分青红皂白,决定从正月十五日起放天火三天,以惩罚解县地界的生灵。一天,青龙君在解县地界巡视,看见路上走着一个青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手里拖着一个哭哭涕涕的小孩子。青龙君认为“抱大拖小”是乖于常理的事,便变幻成一老翁上前询问起来,那妇女告诉青龙君,小孩子是她的亲生儿子,大孩子是她故世的兄嫂遗留下来由她抚养的侄儿。因此,她格外疼爱一些。青龙君听了,十分感动,认为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善良,便生发了恻隐之心。青龙君觉得天帝火烧解县生灵的作法太残酷,可是他又无法改变。青龙君就把要放天火的事告诉了那个妇女,让她从正月十五日晚上开始,连续点火三个晚上,可以避免灾殃。并告诉她,这是天机,千万不可泄露。青龙君哪里料得到,这妇女是极为良善的人,认为不能只管自己一家安全,而置左邻右舍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便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大伙儿就都知道了。于是,从正月十五日到正月十七日,解县地界的群众就燃火三天避灾祈福,免除了一场浩劫。后来,天帝得知是青龙君泄露了天机,触犯了天条,盛怒之下,便把青龙君贬降到人世来。传说,关公就是青龙君转世。青龙转世,乌龙见形,是世人对关公出世编造的神话。但是,在解县民间,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到十七日,群众都要闹三天红火,晚间施放焰火。据说,这个长久延袭的民俗,就是由关公出世这个神话传说而形成的。

关于关公的故事简介(关于关公的三个故事)(1)

三.关公的家庭

关公的家庭出身史书上没有记载,而民间传说却很多。说他出身于读书人家,从小念过书,又习过武。他读书的地方是在一位姓胡的私塾老先生家里。他后来娶的夫人就是胡老先生的女儿胡玥。 说他父亲很穷,靠卖豆腐过日子。关公从小就帮助父母卖豆腐,他也学会了这个手艺,做的豆腐细嫩洁白,十分好吃。 说他家里没有多少土地,关公在解县城里给一个蔡姓地主当过长工。 说他是铁匠出身,关公从小就是一个乡村手艺人,靠一双手给农民锻造农用家什维持生活。

以上种种传说的一个基本共同点是:关公的家庭不是有钱有势的富豪人家,而是农村的贫苦百姓之家,属于社会的底层。同时,从关公熟悉《春秋》,又武艺高强来看,他在青少年时期是读过书,也练过武的,这在农村是很正常的现象。大概正是因为关公出身穷苦,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接触了东汉末期的尖锐矛盾、社会呈现动乱中的普通老百姓受苦受难的严酷生活现象;又接受了儒家思想的薰陶。所以,关公在青少年时期就显示出嫉恶如仇,好抱打不平的性格,惹出许多是非,以致于出逃,流落外乡。

(文章来自关氏家谱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