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悲剧更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金庸笔下大部分主角的人生都不太圆满,甚至有好几位的结局都堪称悲剧,比如郭靖最终是带着妻儿一同战死在襄阳;又如萧峰,他逼迫辽帝退兵,让宋辽两国归于和平,却因自己的以下犯上之举而选择自戕;甚至看起来像是人生赢家的段誉,后来的结局也是出家为僧,且不知他遭受了什么打击。

说来奇怪,《天龙八部》中另外两位主角的结局都被交代清楚了,唯独虚竹的结局却没被写出来,哪怕是悲剧,至少也该让读者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不是吗?

金庸武侠为什么要写虚竹(金庸为何不敢写他的结局)(1)

(萧峰、段誉、虚竹剧照)

金庸为何不写虚竹的结局?或许与一条暗线剧情有关。

一、后世留名,却下落不明

如果金庸写的只是十五部独立的作品,那他大可不用改动书中的设定,比如丐帮武功传承。

旧版中,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是自创的,到了三联版中则变成了他从前任帮主那儿继承了十五掌,再自创三掌补全成十八掌。

但当《天龙八部》问世之后,萧峰一死,丐帮的武功自然就失传了,毕竟降龙十八掌即便传给帮众、长老,也仅仅只是传一两掌而已,打狗棒法更是只传帮主,所以丐帮的武功本该断了传承。

于是新修版中,金庸让虚竹成为了纽带,继承了虚竹的两门神功,继而传给一位丐帮少年,这一点在新修版《天龙八部》原著第五十回中有交代清楚。

金庸武侠为什么要写虚竹(金庸为何不敢写他的结局)(2)

(虚竹、萧峰剧照)

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便提到了虚竹的事迹,原文道:“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这掌法传到洪七公手上,在华山绝顶与王重阳、黄药师等人论剑时施展出来,王重阳等尽皆称道。

金庸武侠为什么要写虚竹(金庸为何不敢写他的结局)(3)

(洪七公剧照)

但虚构的武侠故事就是这样,填上一个坑的同时难免会挖出新的坑,比如虚竹明明后世留名,为何却下落不明?连灵鹫宫也跟着虚竹一起失踪了,金庸为何对此避而不谈?

二、神功大成,脱离灵鹫宫

既然金庸没明说,咱们不妨通过原著中的细节来分析虚竹可能会有什么经历。

虚竹这个角色看起来与段誉有些同质化,二人的习武经历都过于顺利,又同样接触过逍遥派的武功,不过多数人忽略了一个细节,虚竹与段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段誉不爱习武,而虚竹却对习武兴趣十足。

萧峰之所以选择虚竹传功,也是因为这个理由,用他的原话来说便是:“要学这两门功夫,必须武功精熟,悟性极强。三弟不喜学武,环顾这里许多朋友,只有你最适合。

正因为虚竹热衷于习武,他绝不会错过灵鹫宫石壁上的神功,一门能够让他凌虚而起的神功,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近乎修仙的神功。

原著是这么写的:“他按着图中所示,运起真气,只学得数招,身子便轻飘飘地凌虚欲起,但似乎什么地方差了一点,以致没法离地。

假以时日,他神功大成,怕是真的能够做到凌虚而起,再加上他原本就有远超正常人的内力,是否真能达到“修仙”的境界还真不好说,至少童姥就说过,一个人内力深厚的人不主动散功就极难死去,无崖子凭个人内力尚且能够续命,他有逍遥三老之力,又有灵鹫宫石壁上的奇功加持,能活上百甚至书百岁也不足为奇。

金庸武侠为什么要写虚竹(金庸为何不敢写他的结局)(4)

(童姥、虚竹剧照)

事实上金庸提到逍遥子在不老长春谷寻找能让人不老长春的神书时,《天龙八部》的故事就已经有了几分“仙侠”的意思,只是他未将这条支线展开来说而已。

回到虚竹身上,若后来的虚竹达到修仙的境界,他会去哪呢?答案或许是脱离灵鹫宫。

三、千秋万载,虚竹另立门户

与其说虚竹是脱离灵鹫宫,倒不如说是灵鹫宫的人都阳寿殆尽之后死了,他自然也不愿再待在此处,于是他另立门户,他寿命远长于常人,于是他自以为能千秋万载,于是另立门户千秋宫。

而这即是连载版《笑傲江湖》中提及的一个门派。

连载版《笑傲江湖》第三十七回中,平一指就与他的师兄任无疆提及过关于千秋宫的设定。

原文道:“白发童子嘻嘻一笑,手舞足蹈,一副天真澜漫的模样,道:‘师弟,上一次千秋宫开宫,我的龙象掌还刚刚开始练,自知进不了宫,苦苦等了三十年,好容易等到今日,那自然是要去试一试的?其实,与你同去却也不妨,咱哥儿俩联手,声势比我独个儿大得多。’平一指道:‘算了,算了,我不去千秋宫,咱二人还有兄弟之情。若是我一起此心,只怕还没有离开朱仙镇,已命丧在你龙象掌之下。’”

金庸武侠为什么要写虚竹(金庸为何不敢写他的结局)(5)

(高人剧照)

至于千秋宫里有什么,它的主人是谁?书中则没有明说,只是根据前文的推测来看,笔者猜测其主人正是后来神功大成的虚竹。

话说回来,为何金庸不敢写这段故事?道理很简单,武侠故事与仙侠故事是有明确的边界的,所以为了不让整个金庸武侠世界观崩坏,这段剧情自然只能不了了之,当然,这仅仅只是笔者的猜测,只有这样,虚竹的去向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