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现象级的人物,他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一生汲汲于功名富贵,由平民拜相入将,可以说是清朝汉人高官中的佼佼者。另一方面,他又受到道家黄老之术的浸染,无为有为刚柔并济,虽然仕途、军旅生活屡受挫折,但亦能坚韧不拔,以退为进,终成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在治国修身的理念上,曾国藩是儒家的宗师,一生以服膺儒家、传播儒家学说为己任,其《挺经》、《冰鉴》、《曾国藩家书》,凝聚了一生治学治军的智慧,特别是传说中他的绝笔之作的《挺经》,更是他一生的智慧的结晶。《挺经》其文文不长然字字珠玑。儒道佛思想无一不包,在今天这个社会,在充满焦虑感的今人今读来,不啻为一帖人生的清醒剂,颇有裨益。

曾国藩人生经历的三大定律(曾国藩人生大智慧就是一个挺字)(1)

曾国藩一生智慧的精华,无非是一个“挺”字,在厄运来临时立足一个挺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熬过人生的寒冬,迎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美丽时刻,在人生得意的时候,同样要立足一个挺字,得意不忘形不得瑟,挺立起一个君子的独立人格,可以说挺字本身就有忍字之意,又有挺直站立意,所以挺是曾国藩取得成功的大智慧。

人生多坎坷歧路,少有不劳而获的幸运儿,只有艰苦努力的奋斗者。曾国藩天资不高,据说他比贼还要笨,他也并非达官显贵的官二代富二代,可以靠祖上的荫蔽,他并无圣人般完美的人格,他年轻时好议人非,觉得别人都不如他,他喜欢流连酒宴高谈阔论,他喜欢美色,据说还曾经喜欢上别人家的小妾,他也并非是意志坚如磐石,在屡战屡败之际也曾投水自杀。如此一个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的人,为何能成为儒家的大师、中兴的名臣、洋务运动的开创者?我们从他的《挺经》中可以窥得一二人生天机。好玩的国学认为可以有12点作为概括。

一是忍。王小波说,人生其实就是个挨捶的过程。人生没有多少事情是一帆风顺的,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超越常人,就必须有常人所没有的忍耐。忍到忍无可忍、忍到不能忍,你或许将迎来生机级。所以曾国藩一生信奉“打脱牙和血吞”,默默忍受所有的苦难。因为,一个意志坚定的性格深沉的人,总能忍受来自内心和外界的打击,让自己成为更加坚强的人。

曾国藩人生经历的三大定律(曾国藩人生大智慧就是一个挺字)(2)

第二是挺。人生任何时候都要挺直腰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最好的自己,上帝才会给你最好的回报。无论是在苦难还是辉煌的时刻,都要挺直脊梁,这样的人生才能无怨无悔。

三是自省。曾国藩是曾子的后人,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反思精神从曾子开始,自省就是反思人生,人若能时时刻刻的反思自己,则可以避难全生,可以身心清明。

四是敬。敬有内外三层意思。从内心的治理来说,你要时时保持端正严肃的状态,把心灵打扫干净;从对外界的工作来说,要保持一种专心致志的工作态度心无旁骛;从对和别人交往来说,你要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因为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

五是刚。刚就是要锤炼自己刚直的性格,做到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在曾国藩看来,刚就是能够战胜自己。“自胜之谓强”,战胜别人说明不了什么,真正的强者是强大到能驾驭自己内心和战胜自己的人,当然如果不能正确的认清自己,则会落入刚愎自用的迷途。

第六是克己。儒家强调修心的功夫,修心重在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行所当行之事,为所当为之所为,止所当止之事。人生若能学会克己的功夫,则人生不患无成。曾国藩在30岁的时候喜欢抽大烟,后来他克制自己的欲望,坚决地戒掉了。曾国藩说自己46岁之前做事没有恒心,后来他通过练习书法,成功让自己静下心来。曾国藩很喜欢美色,后来他愣是通过各种方法,尽量减少自己对男女之事的沉迷。

七是仁。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其核心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若能有爱人助人的境界,,别人也会有爱你助你的胸怀。

八是恕。恕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强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

九是识才。人生不是孤岛,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能走向成功,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人,都要学会识才的功夫。曾国藩之所以取得成功,与他善于识才、善于用材有关,但识才的前提是认清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关键是先修炼好自己。如何识别人才,曾国藩认为人才没有天生,只不过是从千锤万击中磨练中而来,这就是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思想。也就是说,千里马不可能生于庭院,人才也是从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的。

曾国藩人生经历的三大定律(曾国藩人生大智慧就是一个挺字)(3)

十是盈虚。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重视盈虚之道。古人看到水盈则溢月满则亏,人生上升的顶点可能就是往下坠落的曲线。所以曾国藩认为,势不可用尽,功不可尽享,留一点空间,留一点余地,不要去像 “处女座”那样,追求人生并不存在的完美,因为花开一半最美,残缺就是完美。

十一是藏。人生的大境界是藏器于身,就像老子说的“国之重器不可示人”一样,怀瑾握瑜没有必要非得拿出来显摆,要学会藏锋隐锐之术,待到时机来临之时拿出示人。用老子的话说强梁者死。用好玩的国学的话说,咄咄逼人就是最后把自己逼死。

十二是读书。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读书在自求变化气质”。气质是一个人精神的标签,是境界高低的标志。气质无关美丑,而是关乎精神的贫乏与丰裕。曾国藩最大的优点是爱读书,而读书最终也成就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可见读书不仅可以变化气质,甚至可以让人脱胎换骨,完成人生的再造与重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