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脂砚斋在《石头记》中多次加评注,从而形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按照胡适派主流红学的说法,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年是定位在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其理由之一就是《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提到的昆曲《续琵琶》的面世年代2015年12月1日,南京红学家严中先生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于峰采访时,明确说道,“《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提到的《续琵琶》是曹雪芹祖父曹寅(1658 - 1712年)的剧作,面市于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红楼梦甲戌本下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红楼梦甲戌本下落(红楼梦甲戌年代考)

红楼梦甲戌本下落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脂砚斋在《石头记》中多次加评注,从而形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按照胡适派主流红学的说法,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年是定位在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其理由之一就是《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提到的昆曲《续琵琶》的面世年代。2015年12月1日,南京红学家严中先生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于峰采访时,明确说道,“《红楼梦》第五十四回里提到的《续琵琶》是曹雪芹祖父曹寅(1658 - 1712年)的剧作,面市于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

因《续琵琶》写在《红楼梦》书中,《红楼梦》的成书年代就应在1703年之后。1703年之后的甲戌年是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这就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年定位在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的理由之一。

对此推论,笔者提出不同看法。中国古代法典规定,不避先皇和先祖的字讳,则触犯了“大不敬”之罪。避讳的种类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国讳”或称“公讳”,是避帝王(包括帝王的父祖)之名,举国上下皆必遵行。此种避讳是三类避讳中最主要的一种。如清圣祖(康熙)名玄烨,“玄”改为“元”。清人著作或清刻的古书有许多地方本来应该是玄字的,如玄鸟、玄武、玄黄等,都写成了元。第二种,“家讳”或称“私讳”,是避父祖之名。如淮南王安的父亲名长,“长”改为“修”。《老子》“长短相形”,《淮南子·齐俗训》引改为“短修相形”。第三种,“圣讳”,是避封建社会被尊为先贤圣人的名字。如孔丘的“丘”写作“邱”。与此对应的避讳方法也有三种,分别是改字法、、缺笔法和改读音法,这是一种基本常识。历代文人著书立说,在其内容中不敢不作避讳。但在《续琵琶》第四出《议立》中,董卓唱道:“宫车速下披香殿,把玺绶收将御座旁。”未避曹寅父“玺”之讳(曹寅父名曹玺)。如果《续琵琶》是曹寅的剧作,不避其父“玺”之讳是大不敬的,是不可思议的。曹寅是康熙年代名臣,在《续琵琶》中介绍刘(备)玄德时,不避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之讳。(玄烨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这是对君王的“大不敬”,是要杀头的。我们只能理解为《续琵琶》不避曹寅父讳就不可能是曹寅所撰,《续琵琶》不避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玄”字讳则可能是康熙朝之前的版本。

《续琵琶》如果不是曹寅所著,而是康熙朝之前的版本,那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年定位在“乾隆十九年”(公元 1754年),的理论根据就站不住脚了。此外再参考笔者所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应定位在哪个年代?】一文,就可以明确地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年定位在“康熙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 1694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