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获麟采薇
达摩见梁武帝
一 公案原文
梁武帝问达摩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摩云:“廓然无圣。”上问:“朕建寺斋僧有何功德?”摩云:“无功德。”帝曰:“对朕者谁?”摩云:“不识。”帝不契,达摩遂渡江至魏。
这是《碧岩录》中的第一则禅宗公案,非常有名,略知禅学者都有所耳闻,其中有关达摩东渡的故事,更成为日后中土禅宗兴起的历史根源。
对这则公案的解说,一向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只说说我的看法。
一 廓然无圣
梁武帝问了达摩三个问题,第一问是:“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这一问,是本则公案的核心关键。
所谓圣谛,是佛学的专有名词,据说又分为真谛和俗谛。真谛、俗谛合二为一,就是圣谛。
但实际上,这些名相分析,都是无谓的文字游戏,在禅宗公案中,根本用不着这些花胡哨。
梁武帝不过是问:“佛教的最高义理是什么?”
在禅宗公案中,类似的问法还有:“如何是佛法第一义谛?”
达摩回答:“廓然无圣!”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空空旷旷,没有圣人!”(廓然即空旷之意。佛教所说的圣,多指佛菩萨。“释迦摩尼”的本义,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说,达摩的意思是:佛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凡圣不分。
可要是这样的话,达摩说“凡圣无别”,岂非更加明白直截,何必打马虎眼,说什么“廓然无圣”呢?
其实,达摩的意思很简单,他说“廓然无圣”,指的是释迦摩尼成佛之前的世界。
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也是第一个佛(佛经中说,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还有很多佛,但这只是神话物语,并非历史的真实)。那么在释迦之前,这个世界本没有佛,自然是“空空旷旷,没有圣人(佛)”了。
这实在是一个最简单的事实!
可是,且慢!这个最简单的事实,为什么是“圣谛第一义”呢?
释迦之前没有佛,他的成佛,全靠自悟和自度。释迦成佛之后,信佛修行的人都说自己在“学佛”,可是他们应该想一想:释迦摩尼没有成佛的时候,他成佛是向谁学的?
想通了这个问题,自然就明白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禅宗强调“自性自渡”。
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说:“迷时师渡,悟时自渡。”又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药山惟俨禅师说:“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这些说法无非是强调自悟和自度。
禅宗还有一句话说:“佛不渡众生,众生皆自渡。”亦是此意。
达摩说“廓然无圣”,就是告诉梁武帝:佛教的最高义理,就是要像释迦摩尼的成佛之路那样,靠自己开悟!
如此而已。
二 儒家的类似说法
鹅湖论辩
其实这个道理,儒家也讲过,而且讲得更加清楚明白。
陆九渊与朱熹在鹅湖辩论,朱子主张,要学做圣贤,必须读圣贤书。
陆九渊问:“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
尧舜之前无书可读,他们是怎么成为圣贤的?
陆九渊这一问,跟达摩的“廓然无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建寺斋僧无功德
达摩的回答,梁武帝没听懂,所以他又问了第二个问题:“朕建寺斋僧,有何功德?”
建寺斋僧无非是为礼佛,可是达摩分明已经告诉了梁武帝“廓然无圣”的道理:要成佛,全靠自己开悟,那你何必求神拜佛呢?
“佛不渡众生,众生皆自渡”,这个道理,梁武帝终究是不明白。
禅宗有一句歇后语,问:观音合掌,所求何人?
谜底是:求人不如求己。
只这一句,便尽了禅宗奥义。
四 是谁不识
达摩的第二个回答,梁武帝仍旧不懂,因此他第三次发问:“对朕者谁?”
达摩曰:“不识。”
设身处地想,梁武帝必定认为达摩在搪塞他:你怎么可能不认识自己?
可惜梁武帝没有回过身想一想:他又何曾认识自己呢?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梁武帝若识得自性,何须达摩再三啰嗦。
认识你自己
禅宗经常教人“识得自己本来面目”,又教人“领略本地风光”,都是教人认识自己。
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门楣上,也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
可见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五 儒家的类似说法
孔子讲学图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考问弟子何谓仁、智。子路曰:“仁者使人爱己,智者使人知己。”子贡曰:“仁者爱人,智者知人。”颜回曰:“仁者自爱,智者自知。”
梁武帝既不知人(错过达摩),亦不自知,水平只在子路与子贡之间。
梁武帝的三个问题,越问越差。
他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是圣谛第一义?”不失为一个好问题。达摩回答:“廓然无圣”,直是扫空万象,枯海见底。可惜梁武帝听不懂。听懂了,后两个问题就不必问了。
第二个问题问功德,这是“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早已落了下乘。
至于第三个问题,更说明他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识。
达摩见点化不动,遂渡江而北。
六 祖师给我洗脚
后来雪窦重显禅师讲到这个公案时,在禅堂上环顾左右,问:“这里还有祖师吗?”自答:“有,唤来与老僧洗脚!”
雪窦唤祖师给他洗脚,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明白了“廓然无圣”,就知道:圣(佛)都没有,更何况是祖师呢?
当我未成佛时,我全靠自度和自悟,无所求于祖师;当我已成佛时,我就是佛,我就是祖师,更无所求于祖师。
既然无所求,也就不怕开罪他们,无需礼敬他们,就算这里真有祖师,唤他来与我洗脚,又有何妨?
后来禅宗呵佛骂祖,无非此意。
七 儒家的类似说法
孟子
这个道理,儒家同样讲过。
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舜是人,我也是人,他能成贤成圣,我亦未尝不可!有所作为的人,就有这样的信心。
这句话如果让禅宗的人来讲,他们会说:“释迦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孟子又说:“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周文王和释迦是最大的豪杰,因为他们能无所待而自己兴起。
后来王阳明说:“欲成圣贤,先做豪杰。”
只有具备了豪杰无所待而兴的大气魄,才谈得上成贤成圣。
孟子这句话如果让禅宗的人来讲,他们会说:“待释迦而后悟者,凡夫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释迦,犹悟!”
怪不得《周易·系辞》说:“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果然不假。
原创不易,请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