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也是中秋节。感恩小学、中学、大学以来多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帮助、引导和付出,追忆一下高二班主任常全老师的一些往事,和他当年对我春风化雨和尽在不言中的关心。
也祝愿各位读者大人中秋愉快,合家幸福。
1.常老师的第一次班会感言
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2年9月初,15岁的我,升入邳州市八义集中学高二年级,文理科重新分班,原(3)班变成了文科班,我选择了理科,被分流到了原(1)班。
新组建的高二(1)班主任常全也是我们的生物老师,当年的他,年轻帅气、英俊潇洒、坚毅硬朗、眼镜片下的双目囧囧有神,大背头朝后倒的发型别具一格,宽宽的脑门油光锃亮显得自信十足。
常老师能歌善舞、能言善辩、口才一流,文艺范十足,他当年唱歌非常有名,比原唱还有感染力,尤其擅长郑智化的《水手》和《星星点灯》,高亢里夹杂伤感、嘹亮中带些沙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歌声引人共鸣、催人奋进。
他以业余选手专业化的演唱,在市里、县里多次获奖,也曾在元旦晚会上,为我们班同学倾情演绎,令我们大饱耳福。
文理科分班后的第一次班会,常老师的开班感言,字斟句酌、简洁有力、声音洪亮、杀伐决断,一下子就凝聚了刚分班时、大家焦灼浮躁的心——
他首先恭喜大家、让大家树立信心,“凡是报考理科班的,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因为理科生社会需求量大、大学录取率高,一年考不上,三五年总能考上,只要持之以恒,在座者即便资质驽钝,但也无出曹希传博士其右者吧?曹博士八年抗战都能考上博士,我们坚定信心后,也都能一个个鱼跃龙门。记住这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然后提醒大家,要戒骄戒躁,以终为始,“在座的都是两个班级的尖子生,能来理科班、骨子里还是带有几分骄傲的,但以前的成绩是都是过去时了,我只看现在,只看未来,今后学习中,大家要你追我赶,谁都不许偷懒懈怠,学习上不怕慢、就怕站,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不再赘言。”
随后,他扶了扶眼睛,严肃地提出了警告,“新(1)班、新学期、新气象、新未来。全班同学是个整体,绝不允许有害群之马,发现有破坏校规校纪和班级形象、纪律的,无论成绩好坏,不管家庭背景,坚决清除、绝不姑息。”
接着大家仔细聆听了常老师针对班级过去成绩、当前面临任务、各科学习方法、会考准备措施、高考应对策略,以及自己的带班计划和原则等多方面逐条展开,分析得头头是道,讲述得条理分明,台上侃侃而谈、高屋建瓴,台下鸦雀无声,气氛肃然,大家一个个攥紧了拳头,互相交换着眼神,迸发出强烈的共鸣感。
最后,他双手合十,“感谢大家,给了我一个副科老师,成为班主任的机会,也愿意和大家在未来的610天同舟共济,携手度过,在未来的会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用知识改变命运。”
第一堂班会是踩着下课铃声开完的,分秒不差,令人叹为观止,常老师也面露自信的微笑。
休息几分钟后,随后就是排座位、任命班干、科代表和发放新书,常老师也显示出别具一格的民主、开放和高效,别的班主任几天内犹豫再三才能完成事情,他三下五除二就在一个下午全部搞定,他说时间金贵,有限的时间,要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学习是主要矛盾,一切都要为之让路,就要红杉树一样,砍掉枝枝丫丫的旁支末节,养分才能直冲树冠、助力大树直冲云霄。
常老师第一天的表现,刚猛有力、帅呆酷毙,他潇洒走出教室后,留下一个个目瞪口呆的我们,感叹这个老师真是与众不同。
2.匿名纸条征求谏言
作为副科班主任,也作为“资格较老”却“与世无争”的生物老师,常老师能以超然的身份在五大主科老师之间沟通协调,目的是促进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起头并进,迎接两次会考和一次高考任务。
原(3)班和原(1)班两部分学生的融合、高二学业压力的日渐增大、校园恋情、电影录像游戏、宿舍打架矛盾等问题,在合班后,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常老师就一个个解决,起早贪黑整顿班级。
他用生物学得比喻说,我要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控制坏苗头的“有丝分裂”和“对数分裂”,做到“减数分裂”,让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班里呈现“指数增长”。
面临青春期高中生出现的问题和班级会考高考下重压前行的挑战,常老师有时也吃不消,他干脆想出了一个别出新裁的方法,他在班会上,直陈个人面临难题、力有不逮的短板。
他给每位同学分发了一张裁剪的纸条,让大家献计献策,给班级出主意,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向班主任说句心里话,如何才能把整个班级搞的更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学习不断提高?只要有道理,他一定采纳落实,一个班集体,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
主意一出、纸条一发,举座哗然,大家热情很高,有的拿着纸条哗哗地写了起来,有的犹豫再三,有的东张西望。讲台上常老师的态度是虚心虔诚和谦恭认真的。
3.口吃给我课堂发言带来的困扰
我拿起了纸条,魂飞天外,一个异样的想法,不自觉占据了脑海——这个建议,我该不该不写?写了,即使匿名,常老师肯定也能猜出是我写的,因为,我这一款,是独特的。
从四五岁时,我就患上了口吃,原因倒也简单,调皮捣蛋,反应迅速、学东西快,村里的二流子甘骚讲话结巴、游手好闲,爱拿糖果等小玩意逗小孩子跟他学结巴,我一来二去就学会了,开始不以为意,后来家长训斥了,觉得“学结巴”是不好的事情,得赶紧改。
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戴上帽子,想改,没那么容易。下雨天门口用笤帚大、半夜里戴鬼面具惊吓、喝泡姜水、含石子、头顶着粪筐.......等各种方法使遍了,还是无计可施,结巴的毛病日渐形成,以至后来上学都受了影响。
比如课堂上,发"X","艾-克-斯",我就发不出;进办公室,喊“报告”喊不出;上课接老师“话坝子”活灵活现,老师一让我站起来,我就“徐庶进曹营”哑炮了;因为口吃,也错过了一些朗读、竞赛的机会,这种心理负担,上了高中、进了青春期,越来越重。
尤其进入高二、文理科重新分班以来,和五年级的同桌梅香有幸重新同处一个教室,以前的好感,伴随梅香的女大十八变,变成了朦胧的喜欢和懵懂的暗恋。
这种情况下,我课堂发言更加紧张,生怕发言结巴,影响了她对我的印象,可越是紧张、越是在意,我课堂发言结巴的次数、程度越高。
有几个“坏同学”,把“紧张兮兮”的我课堂发言的窘况,都当作笑话欣赏和模仿了,这更让我尴尬不已。
要命的是,我因为个矮,坐在了第一排,班主任常老师上生物课时,为防止同学开小差,最爱提问,在没人主动举手发言时,他的“四节棍”(类似电视机天线的几节、可以收缩延长的那种,携带方便,也很时髦。)不自觉就下意识指向了我,然后就随口让我站起来回答,根据我回答覆盖的知识点,再判断他进一步讲述的内容。
这样的老师提问方式,换做口齿伶俐、爱发言同学,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因为这是老师对你的青睐啊。
可对当时的我,简直是受刑,备受摧残,因为每次站起来,我都要在大家的起哄声中,张口结舌一番,然后词不达意、答得面目全非,又尴尬无比,很多时候,是给几个“坏同学”徒增笑料,也让我的心理阴影面积,趋近于无穷大,觉得常老师似乎在故意要我“难堪”。
虽然随后我生物课在认真预习、复习的情况下,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了,应对常老师的问题,有了一定底气,但架不住表达结巴,很多“坐着明明会的”问题“站起来就懵逼了”,直接一个“八集街卖白芋的”、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至于常老师,当时为何喜欢频频要我回答问题,他后来的解释也很不错——他知道我有一点点口吃,想给我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毒攻毒、让我胆子更大,实行脱敏 休克治疗,当时也出于好心。
可当时的我,怎能理解呢?只觉得您最好别提问我,让我安安静静地上一堂课,好不好?
那一次,机会来了!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把自己的心里话,用文字清晰地传达给他。
4.我的纸条
我那天在纸条上写了,“常老师,我讲话有点口吃,又爱面子,不愿大庭广众下发言,您的问题,我大部分都会,但站起来会张口结舌,表达不出。请您不要在课堂上提问我,让我再难堪。我向您保证,您以后不提问我,我一样会认真学习,生物考试不会拖班级后腿.......”
纸条收走之后,我开始还是有些忐忑,因为这个纸条,虽然匿名,但常老师肯定知道,是我写的,不知道他看到我这个真实的心里话,会怎么想?但话已说出,后悔也没用,索性随他去吧。
随后的几天,生物课上,我发现常老师换了个教鞭 ,“四节棍”换成了“小木棍”,习惯性地教鞭下垂,自然指向我的动作,也突然改变了,教鞭不用于指指点点时,就放在了讲台上,他开始抱着膀子侃侃而谈,刻意纠正自己的下意识动作。
我的“心里话”奏效了,常老师为了顾全我的面子,爱惜我的自尊,主动地改变了他的教学习惯,给了我一片安静的空间。
当然,他目光所及之处,仍能辐射到我,让我感受他的关心和期许,不过,这种眼神,大概只有我们两人明白。这是一种心意的互通、承诺的互信。
从此以后,常老师几乎不再提问我了,别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我,也明显减少了,我知道,应该是常老师背后悄悄做了工作。
这种课堂上,豁免提问的待遇,让我更安心专注听课、思考问题了,不再提心吊胆地被老师叫起来张口结舌,大汗淋漓了,对于爱回答的同学,这可能是不公平的待遇。
但对于我,却是“解放了我的生产力”,让我轻松上阵,其乐无比,学习主动性更强了。
现在回想起来,常老师尊重学生意愿、平等对待学生,因材施教的做法,真是领教学风气之先,给了我最大的鼓励,换做其他老师,可能对我的要求不屑一顾,或是嘲讽我多事。
但从始至终,常老师默默改变了自己的教学习惯,不再提问我,只是眼神的关心我,却从来没再提这件事,这是对我最大的尊重。
5.元旦晚会常老师的高光时刻
这件事,直到教师节前夕,我给他发短信,祝贺他教师节快乐,提起这件往事时,他才回应几句,言语之间,表达的,还是对当年学生的关心和自己的职责所系,没有太多的自夸或是邀功。这样朴实无华的关爱和牵挂,令人感动。
可惜的是,常老师只带了我们一年班主任。常老师的多才多艺、博闻强识、幽默风趣、在1993年元旦晚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猜谜古人名字和班级同学名字的游戏,妙趣横生;他的主持风采,音质醇厚、字正腔圆,堪比播音员;他朗诵汪国真的诗词,接地气又有哲理;
后来的“星星点灯”、“水手”、“北国之春”“梦回驼铃”,上唱下和,在热烈的师生互动、鼓掌伴奏中,把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室外的深夜,被青松灌木丛上的白雪皑皑,映衬得皎洁一片;轻舞飞扬的零星雪花,让寒气四溢的雪夜,有了几分灵动雀跃,那是令人难忘的1993年元旦的第一天,也是常老师与学生同乐、展现自我的高光时刻。
6.常老师的另一面
常老师其实生活很清苦的,他在家里是老大,家里至少还有两个弟弟。
作为长兄,他在八中教学之余,还负担了两个弟弟,三人住在八中单身宿舍。
作为青年教师,又是教生物的副科,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生物又不是当时江苏省“3 2(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的高考科目,学校不重视,他也不善于拍马逢迎,也没有什么外快,对于教学方面有追求的他而言,还是很失意的,他也只能以苦为乐,尽力自我调适。
曾有同住单身宿舍的李**老师,开玩笑地挖苦常老师抠门,舍不得吃菜,天天给弟弟吃盐豆子咸菜,说了一句不知怎么流传到学生中间的名言,“常老师真不容易,买根油条就算过年了。
可见当年常老师的生活窘境。当时,别的青年老师都一个个结婚了,搬离了教工单宿,常老师一再拒绝了别人给他介绍对象的好意,一方面坚定供两个弟弟考大学,一方面积极努力,备课写文章,准备调动。
他知道,只有县里重点中学,对生物学科才可能重视一些,他的平台也才可能高一些,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
那段时间,《水手》和《星星点灯》走红的时候,常老师走路的脚步都是轻快的,轻唱自励、含笑自信,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波澜起伏的,对这两首歌的理解,应该也是深有共鸣的。
后来,常老师在我们高三开学前,突然调走了,调走的原因,也许是生物教学能力、也许是发表的文章、也许是找到了欣赏他的伯乐,还有人说是他歌唱的好,被作为人才引进了。
总之,高三时,原来的化学老师,也是常老师单身宿舍隔壁的好友,接手了我们班,把我们班带到了毕业。期间,常老师也通过黄老师,一直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和不舍,对我们不断鼓励,盼我们能安然度过黑色的七月。
7.25年后的相见
毕业25周年时,我们高中同学聚会,又见到了当年的“歌神”常老师,可叹岁月无情,把昔日帅呆酷毙、瘦高欣长的常老师磨砺成了中年汉子,瘦脸变圆、身材发福,我几乎认不出来了,还好,他的眼神仍一如既往的慈祥锐利、富含深意。
他看到我,见我讲话流利、大大不同以往,也是十分欣慰,但仍没有追问其中的缘由,因为当天人太多,高情商的他,应该觉得场合不适宜。
人到中年,孩子们都即将升入高中,想起30年前的这一件“关于口吃 ,给常老师写纸条,让他别课堂提问我的”小事,还是令人难忘。
人生有几个三十年呢?人生又有几位像常老师这样的老师?一切都是缘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插播一篇怀念高二生物老师常老师的,作为对他的感谢和祝福。
(备注:我写这一篇的触发点,是头条好友中意外出现的一位家乡偶像级学姐,她学霸级碾压式的成绩,至今仍是老师们口口相传的骄傲,她比我高三届,也是常老师的学生。
她看我之前的头条文章,捕捉到常老师的信息,迅速判定我们记忆中的生物老师是同一个人。后台和我私聊,越聊越近,越聊越感慨,我们在八小、八中接触的一些老师,都感同身受,共鸣连连。她小学、中学所经历的老师,我一半都认识,我们还共同有三位班主任。
这其中,常老师是独特的,他虽然教了我们一年生物,带了我们一年的班主任,但他的杀伐决断、干脆简洁、清秀自励和文艺范儿,令人难忘。
我把这一篇,我送给她,她和她的同学曹希传博士,都是我的偶像,曹博士我听过讲座,这位学姐,以前我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也感谢网络时代,能在虚拟空间相遇。
从某种程度说,曹希传博士和这位学姐,也是我的老师,因此,也祝她们节日快乐。)
8.和常老师的对话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