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小偶数是谁,在教研中有了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在研究倍数时给了偶数的概念,也就是说小学阶段偶数的概念是在研究倍数的基础上得到的,而因数和倍数又是在非零范围内来研究的,在小学范围内最小偶数为2。

还有人认为,说”最小“要先说清在哪个范围内。就像说一个人年龄最小,是说他在这个班中年龄最小,还是在他那个小组当中年龄最小一样。判断最小偶数也是一样,在整数中没有最小的偶数,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0,在正整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

曦元老师认为,判断最小的偶数是谁,要看是在什么条件下,有时是因为出题人本身没有严密的考虑,题目本身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才导致教师和学生出现判断的纠结。再有就是小学教师不能过分纠结偶数概念是在学习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由此就判定最小偶数是2,这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小学阶段之所以把偶数概念的出现安排在学习倍数之后,是为了有效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新的概念,便于让学生掌握偶数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以严谨的态度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知识点,教准知识点,不能片面下定义。

小学数学最小偶数(小学数学五年级最小的偶数究竟是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