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中,有篇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的《劝学》,开篇说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1)

这本是荀子拿蓝草和水做比喻,劝导学生要不断地学习,经过学习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其后,荀子以大量的篇幅来论说学习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在课文中所见的,不及原文的三分之一。

而后人把这句比喻改了改,就成了“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且,意思也有所变化,常用这句话比喻学生超过了老师或后人胜过了前人。当然,学问渊博的苏东坡苏大学士,对荀子的文章也都读过。并且在他所作的《东坡志林》中,还对此发表了一段评论《辩荀卿言青出于蓝》。

他说:“荀卿言:‘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胜师者,辄以此为口实,无异于梦中语也。青即蓝也,冰即水也。酿米为酒,杀豕羊以为膳馐,曰:‘酒美于米,而膳馐美于羊。’虽儿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为辩,信其醉梦颠倒之言。以至论人之性,皆此类也。”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2)

东坡先生说了,荀子的这句话,被后人常用来说弟子胜过了老师,这话说的无异于是梦话。青本来就是蓝草,冰本来就是水。如果说,人们用米酿成酒,杀猪羊作成美味,却说:‘酒比米好喝,美味比羊好吃。’即使是小孩子听了以后,也一定会发笑。可是,荀子却拿这话来论证他的观点,相信他是喝醉了说的醉话,睡梦中说的梦话。荀子在他的人性论中说的话,也大都和这样的话类似。”

东坡先生还真是不客气,把这位先秦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批得一钱不值。假如荀子如果听到的话,那简直要无地自容了。

东坡先生还顺便批驳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他说人的本性是“恶”,没有经过教养的人是不会为善的。 这和孟子提出的人的“性善”论,恰好相反。“人之初,性本善”嘛!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3)

可是东坡先生可不赞成荀子的观点,他的那些议论自然也是醉话和梦话了。

如果荀子和东坡先生同时在世的话,听到这么严厉的批评,还不得气得吐血!如果东坡先生说的对的话,我们这篇文章也算是白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