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依太行,南滨黄河的孟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焦作市起地域在夏朝属孟涂氏封地,称孟涂国春秋时属晋国,称河阳;战国时属魏国,称河雍秦置河雍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改为河阳县唐初置孟州,治河阳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孟州始称孟县1996年4月29日,孟县撤县设市,称孟州市,依唐代孟州而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孟州特色美食小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孟州特色美食小吃(河南孟州那些不遑多让的美食)

孟州特色美食小吃

北依太行,南滨黄河的孟州,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焦作市。起地域在夏朝属孟涂氏封地,称孟涂国。春秋时属晋国,称河阳;战国时属魏国,称河雍。秦置河雍县。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改为河阳县。唐初置孟州,治河阳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孟州始称孟县。1996年4月29日,孟县撤县设市,称孟州市,依唐代孟州而名。

孟州是一个秋香园地,在这里生长了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古代诗人韩愈。韩愈是我们语文书上随处可见的诗人名字,也在是背着他诗句长大的。除此之外,孟州还有一些让人忍不住要吃上一口的美食。

什锦糖饼

孟州什锦糖饼色泽棕红、皮脆里松、清香扑鼻、甜而不腻。孟州什锦糖饼在孟州市民众的心目中是传统的、不可缺少的珍贵的礼品,有着极高的地位!

西沃卤肉

西沃卤肉在孟州很多县城里面都有卖的,如果想要吃到最为正宗的卤肉的话还是需要去到西沃村去吃。这里卤出来肉肥而不腻并且肉的卤味非常的浓郁,让很多人吃了以后都难以忘记。

捻馔

每年五六月间,华北平原正是麦子即将成熟之时,繁花落尽春已去,夏至初来啼子规,这时的大平原麦浪千里,如海的麦田风光不逊色于任何山水,若从空中俯看,美不胜收。而捻馔也在这个季节应运而生,这种美食是用传统的石磨碾出来的,故称捻馔。

说实话,这捻馔对于其他小吃来说并不算十分美味,但对于老一辈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民国初年,近代中国人最难的除了战争外莫过于缺粮,而一年中最缺的刚好就在春夏之间,有个成语叫“青黄不接"就是说的这个季节,冬储粮食吃完了,而新麦子还没下来,人们极切盼望着麦子成熟得以裹腹,捻馔大概也是因此而生吧,祖辈们费那么多力气去加工,现在想来,它在当时一定是很重要的了。

混浆凉粉

正宗的孟州混浆凉粉先要筛选精品绿豆,用水浸泡了十二个小时磨浆、沉淀。抽去上面的清浆和多余的水分(这叫撇浆);撇浆是做凉粉的关键一步,混浆稠了,产量就低,稀了,凉粉儿就会不爽滑、筋道。接着就是将剩下的混稠糊糊上锅熬制,熬制的时候要注意火候,开始大火把混浆烧沸,然后小火慢熬,直到勺子在混浆糊糊中搅拌不动为止。之后将豆绿糊糊趁热倒入或大或小的盆子里,冷却五六个小时后倒扣出来,混浆凉粉就制成了。

因为各地水质不一样,凉粉的味道也不尽相同,而在孟州要吃碗地道的混浆凉粉那就要去南庄了。在这里,老吃家一般会选择芥末,要么就是芥末外加蒜泥或辣子。夹一筷子凉粉拌上汤汁儿,一口吸溜下去,凉凉的粉儿加上逼上脑门的辣味儿,简直不要太爽!

孟州炒面

孟州的炒面都是现炒现吃,先将二细的生面条(千万不能用挂面)放在炒锅里,然后一点一点用油淋在锅的周围,让油慢慢地渗到面条里,在暴火上不停地掂锅使面在锅里旋转,将面煎的焦黄,然后再轻巧地一掂,让面条在空中来个180度大翻身,再煎黄另一面。整套动作节奏鲜明,特别是那凌空一掂的动作,简直象玩杂技。然后再炒肉、菜,将煎好的面盖在肉菜上,淋入加了鸡精、味精、酱油等作料的高汤,立即盖上锅盖子焖。这面炒的好坏可全看加入水的量与焖的时间的长短。

大师傅们总能恰到好处地将面条焖得不软不硬,脆里带绵,汤也刚好全部被面吸收。一盘成功炒制的炒面,炒面干干爽爽,呈焦黄色,拌有嫩白的豆芽、粉嫩的肉丝、碧绿的葱段,佐以青椒或红椒,菜的青鲜和面的焦香溶为一体,色彩丰富,油而不腻,口感筋道,满嘴生香。然后再配一小碗海米紫菜蛋花汤,汤里面飘浮着虾米香菜紫菜,再加几片西红柿配色,鲜美异常。

提起孟州,很多人还会想到这“一文一武一美一仙”四个历史人物。这“一文”指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一武”指水浒好汉武松;一美”指西晋时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一仙”指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他本名叫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

这是历史上的韩湘。然而,由于他与韩愈的关系,好事者总不免作一些蓄意的误会和敷衍,久而久之,韩湘便成了八仙传说中的韩湘子。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