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村是由六个大自然村合成的一个大村,现划分为东西两个大村,这个村在新时器时代己有人居住,明时设镇,取名凤城镇,清时设管带,驻一营清兵,是一个千年古镇,时过千年,一些民风民俗仍然保留着。
春节刚过,适逢疫情,不准出门,中午过后偶去邻居“大老知”老杨头家,正逢杨头给其儿子传授红白喜事礼仪程序,遂坐下倾听。
说起“大老知”其实就是农村中红白事的总执事的人,也叫“大老总”、“大老执”“总执事”,一般由村中德高望重,熟知红白事的礼仪的人担任,老杨头,因其姓杨,师承其父(其父是个清末老秀才),文化程度高(老高中生),会看日子,为人精明能干,做事果断,热心,虽已六十有五,但己在红白事中执掌“大老知”近四十年,六个自然村的红白事都少不了他。与我同辈,称其为兄。“大老执”是红白事中的无冕之王,不论多么复杂的事,他都得摆平,而且必须摆平。所以老杨哥不论走到哪里,都很受人尊重。
言归正传,听老杨哥说一下喜事的流程:先选结婚的日子,男方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择吉日,或选法定节假日就亲朋休息日结婚,就不需要考虑农历的日子。择定吉日,男方买礼品去女方家送娶贴,告知女方,双方商定结婚的日子。择日后双方为婚事进行准备。结婚前三天或一个星期(具体时间不定)男女方家长都要请大老执及一干执事之人(办事工作人员)上场吃御席(有的地方叫前席或闲习),一是品评宴席质量,二是安排喜宴工作事项。宴席中双方家长先表示谢意,然后大老总开始安排当日喜宴流程,工作人员各职位及分工。宴席后,大老总再和家长商讨当日喜宴宴请宾客人数,以便前日及当日的家宴及喜宴的桌数及人数,婚前男女双方晚上准备事项等。
御席是当日婚宴质量的标准
婚礼当日,大老总是最忙的一天,早晨和一干执喜的人提前到场,安排工作。喜事流程较为简单一般流程为:新郎接亲,堵门环节,求婚宣誓流程,全家和新人拍照流程,改口敬茶仪式,出嫁环节,敬茶仪式,证婚仪式,迎宾仪式,拜堂仪式,叩头谢礼仪式(长辈给红包),敬酒流程,入洞房流程。除去以上流程中间需要注意的细节有:新人入场顺序,女方来宾(娘家人)座次及陪客人员安排,女方来宾家长定回门事宜,其余办事人员如何各司其职,如何完成任务。一场婚宴,大老总事无巨细,详细安排,尽力圆满办完婚宴。
说完喜事流程,老杨哥喝了口茶,说道:喜事还好安排,难就难在白事的安排上,整个丧事办下来和打一场仗没区别。为何?他说:咱接着拉。
白事为什么麻烦,从主家家里人咽气前一刻,大老总被行大礼请到丧主家,一直忙到亡故之人入土为安,才算完成任务。
大老总到丧主家之后要先安排丧主家属给丧主穿衣,喊路,送倒头纸,安排家人给丧主亲朋送信,给丧主见最后一面,诸事忙完。丧主入殓火化。择日出殡。同时安排丧主家属(孝子)大礼叩头恳请周围乡邻帮忙(丧事帮忙人员)。另外安排丧事大厨,喇叭班子等事宜。
出殡前日,和喜事一样,主家要请大老执及一干执事之人(办事工作人员及家族人员)上场吃御席(有的地方叫前席或闲席),一是品评宴席质量,二是安排出殡工作人员的工作事项。宴席中丧主先表示谢意,然后大老总开始安排当日出殡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及家族人员各职位及分工,第二天要张榜。宴席后,大老总再和家长商讨当日要来宾客的人数,丧主亲戚及朋友人数,以便前日及当日的家宴及正席的桌数及人数。大老总要具体算出桌数,便于安排大厨准备席桌。
我们这(鲁西南)一带,出殡有的三日之内出殡,有的择日出殡,年龄大的为喜丧,子女为表孝顺,多请喇叭班子或歌舞团,当天非常热闹,即使年轻的,有的也办场。丧事一般两天,第一天为开门,第二天丧主入土,两天办完。有的也有办三天的。
第一天开门流程:中午开门孝子及小辈行李,拜榜,下午泼汤(让亡人喝汤,到本地土地庙那里进行),辞灵,填搭子、送盘缠、闹灵棚。安排人员墓地打坑。
第二天上午,领客:第二天上午全部是领客,来追悼的亲朋好友为亡人行三拜礼九叩之礼。(礼节拜法后面叙述)。下午,宾客及所有人员正席吃完,三点左右(这要根据墓地远近开始准备)净面,扫棺材,系丧木架子,出棺材,进行路祭(下葬前的最后一次祭拜,出棺材后,选一指定地点,主家亲朋及所有来哀悼的人员中的男客人行三拜九叩之礼,直至活动结束),路祭完后起棺,墓地入土(棺材入土细节不再赘述)。
整个出殡过程中,较热闹的要数行三拜九叩之礼(笼统说的,具体不同人行不同的礼节)。行礼之人和喇叭班子较劲及行错礼,往往惹得围观的人笑声一阵接一阵。
一、大八拜
行法:a、作揖,跪下,叩头;站起,再作揖,跪下,叩头;……如此重复四次(四揖四头)。b、作一揖,到祭桌跟前垫子上跪下,进行捻奠。即行礼人跪在祭桌前,右首执客将香、酒、筷子、纸等依次递给行礼人,行礼人再将这些东西依次递给左首另一执客。捻奠程序为八下:三把香、三杯酒、一双筷子、一刀纸。c、捻奠完毕,站起后退一至两步。作揖,跪下,叩头;站起,再作揖,跪下,叩头;……又如此反复四次(四揖四头,同捻奠前做法相同)。
此礼在捻奠前分别作四个揖叩四个头,捻奠后又分别作四个揖叩四个头,因每次都是作一揖叩一头,前后共八揖八头,故称“八勤”,或“四勤四勤”“双四勤”,俗称“孝子礼”。此礼最重,常为至亲晚辈行礼用之,如逝者的儿侄等。
二、中八拜
行法:a、中八拜在捻奠前的四次作揖叩头与大八拜相同。b、所不同的是捻奠之后。即站起,后退,作揖,然后跪下,连续叩四个头,中间不起身。因每次叩头不像大八拜那样站起一揖一头,故谓之“懒法”。前边是“四勤”,后边是“四懒”,故称“四勤四懒”。此礼为较亲晚辈用之,一般都以此法行礼。
三、小八拜
行法:捻奠前的四个头用懒法,捻奠后的四个头仍用懒法,故称“四懒四懒”。此礼为远亲晚辈用之。
四、大四拜
行法:捻奠前作俩揖叩俩头,每次都是站起作揖,跪下叩头。捻奠后,还是作俩揖叩俩头,仍然是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头。此礼为同胞兄(嫂)弟姐妹用之。
五、中四拜
行法:捻奠前作俩揖叩俩头,每次都站起作揖,跪下叩头。但捻奠之后的礼法变了,变为懒法,即作一揖后,跪下连叩俩头。此礼节为平辈较亲的兄(嫂)弟姐妹用之。
六、小四拜
行法:捻奠前的两个头用懒法——作一揖,跪下连叩俩头,捻奠之后的两个头同样用懒法——作一揖,跪下连叩俩头。此礼一般不常用,用于远亲平辈,比“懒四叩”礼稍重。
七、懒四叩
行法:行礼人走到供桌前,作一揖,便跪下捻奠。捻奠完毕,起身后退,再作一揖,用懒法连叩四个头,故称“懒四叩”。此礼节最轻,一般为远亲平辈。以“死人为大”的说法,客人为晚辈行礼也可行此礼,比“小四拜”礼稍轻。
八、“四勤四懒” “懒四叩”
若两代或三代人一起行礼时,可以将“中八拜(即“四勤四懒”)”和“懒四叩”礼合并使用。即长辈行“懒四叩”,晚辈行“四勤四懒”。具体行法为:a、上场后,长辈在左前方面向右站立,(别忘了,须在向跪棚的行完附加礼以后)晚辈行“四勤”礼。b、等晚辈行完“四勤”礼后,长辈上场,集体作揖,跪下,长者一人上前捻奠。c、捻奠毕,大家一起行“四懒”礼。几代人一起行礼的,使用此法行礼者较多。
以上为通用主体礼节。除此以外,行礼还有诸如“二十四拜”“十二连勤”“十二串堂”“八拜六叩”“三祭酒”“三上香”“十三太保”“大祭奠”“小祭奠”等多种礼节,但一般都不大采用了,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礼节较为繁琐,现在多数人礼数已简化,有的行鞠躬之礼。有的按礼数执行也多简化,殡葬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传统殡葬流程繁琐苛刻,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悼慰亡灵的同时,也标榜自己的孝道,有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老杨哥喝了两壶茶,涛涛不绝讲完了红白喜事的礼节和流程。我们听得晕晕乎乎的,总算说完了,听起来都复杂,那么两天完全执行下来,就更复杂了,除了流程要完整,还要应付红白喜事中的各种突发事情,作为大老总必须摆平。要顺顺当当把事情办完。即操心又费力。难怪老杨嫂说,老杨哥帮人办完事要歇两三天,才能歇过来。这也看出农村大老总,红白喜事的办事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无冕之王,不是假的。
以上听大老总讲述,欢迎评论,关注!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
,